当名作版权进入公共领域

2015年03月14日 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特约记者 方翔

  2015年,包括蒙克《呐喊》在内的众多名作将进入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离开知识产权的保护。

  根据《Public Domain Review》杂志的评选和解释,共有11位知名艺术家作品于今年进入公共领域。其中8位艺术家作品将在实行“死后70年”的国家(大部分欧盟成员,巴西等)失去版权保护,而另3位艺术家将在实行“死后50年”的国家(加拿大,新西兰,亚洲等)失去版权保护。

  享誉全球的名作进入公共领域,这也意味着它们可能被用来开发各类艺术衍生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博物馆商店有关负责人看来,“通过商品这个媒介,把博物院里的文物带进了民众家里面,与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商品具备了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功能。”

  复制品还是衍生品

  对于绝大多数的艺术爱好者,绘画的精品原作永远是可遇而不可求。即使你能买得起,许多被收藏在博物馆中的绘画,可能也不是你的“菜”。但是随着各类艺术衍生品的出现,为许多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无论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推出的安迪·沃霍尔冰箱贴,还是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梵高作品《向日葵》,就被广泛运用于茶杯、雨伞,艺术衍生品让普通人进入艺术的距离不再这么遥远。

  不可否认的是,艺术衍生品越来越成为了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重要纽带,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好艺术衍生品市场。然而,艺术衍生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当多,是否将名画印在商品上就是衍生品呢?很多时候,人们购买到的只是一件复制品。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看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美术馆做的只是一些纪念品,自娱自乐的东西。”

  收藏有梵高、达芬奇、毕加索,这些艺术家作品的美术馆、博物馆,像卢浮宫、蓬皮杜等,仅凭对这些艺术大师的经典复制就可以年收入过亿,但是内地的博物馆中,虽然也收藏有不少的传世名作,但真正们能够引起共鸣的产品并不多,这也显示出艺术衍生品并不是对于作品的简单复制,其附加值更在于对于艺术品本身附加值的开发。

  尽管文物复制缩小件如“米洛的维纳斯”、“胜利女神之翼”等衍生品依然可以再卢浮宫的商店中看到,但单一的复制艺术品已不再是艺术衍生品开发的潮流。像2009年为庆祝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落成20周年,20件奥西里斯(埃及最重要的九大神明之一)雕像仿制品作为限量衍生品出售,每件售价为1200欧元。又如法国水晶品牌Baccarat(巴卡拉)所制作的蒙娜丽莎水杯,每只售价达到了950欧元。

  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概念还不完善,齐白石创作的虾、花鸟、瓜果等元素被印制在许多日用品之上,这些日用品的价格,与一般商品也基本上没有差别。今天,如果再要使用这些图案,可能就遇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因而计算上相关的授权使用费之后,他们的价格可能会远远高于一般的商品。对于商家来说,也会必然在设计和销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此同时,许多人购买衍生品很重要的目的,不光光是使用,更多是承载了一段记忆,这也使得艺术衍生品的创意与画作本身更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美术资料贫乏的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齐白石的画作印在日用品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经典画作的渴望,可以说是一种衍生品。但是在今天,当人们拥有各类美术画册、拍卖图录的时候,将齐白石的画作简单地印在日用品上的时候,就只是简单的复制了。

  从授权到创意

  从目前海外艺术品衍生品市场来看,授权是开发衍生品的第一步。目前艺术品授权方式主要由产品授权、数字授权、画作授权三种方式,产品授权主要是将通过授权使用,将名家艺术应用于产品的生产包装环节,从而以名家的艺术作品提升产品的艺术含量和产品的美观度,并提升产品的品牌,经由艺术品牌授权的产品,除具备日常生活所必要的“实用性”,还具有“艺术性”及“独特性”,因而比普通的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数字授权模式是首先将艺术作品转化为低分辨率的数字化图片,然后通过艺术授权的方式向厂商或消费者提供这些低分辨率图片文件;画作授权是授权商将代理的书画作品转化成数字化形式,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书画真迹高仿真复制服务。

  各类名画衍生品是对美术馆品牌形象的延伸,观众可以把美的经验带回家,是美术馆公共服务和美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美术馆品牌建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营艺术衍生品商店也成为一种新的筹集资金方式,成为美术馆博物馆的造血功能,成为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在海外,艺术衍生品收入甚至占到美术馆每年营收的30%左右,也可以说,艺术衍生品是国外美术馆很重要的一部分收入来源。衍生品由艺术家创意又能结合美术馆自身特点,使衍生品本身具有了多重价值,同时艺术性地推广了美术馆的品牌。

  从海外的经验来看,博物馆一般不直接参与艺术衍生品的研发制作,而是采用艺术品授权的形式,交给设计公司或艺术家开发制作,其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画作或者图案移植,而是以现代审美对画作元素进行提炼、再创造,把古典之美转化成现代时尚。

  实用更为重要

  在业内对于博物馆商店的产品类型做过一次市场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参观者愿意购买具有实用性的艺术衍生品,而希望购买观赏陈设类的观众不足20%。一款艺术衍生品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创意设计既要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也要具有市场针对性。如果只是以陈设品和纪念品作为开发思路,市场会狭窄很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如今国内很多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千馆一面”,缺乏独创性。他表示,“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应当具有本身独有的文化气味。”

  国外的艺术衍生品非常讲究对原创作品的二次加工设计,人们却还停留在把一个图案简单地附着在某一个器物上等简单的商品设计概念。当“艺术”与“设计”逐渐结合起来,具有了艺术品内涵的衍生产品便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消费者的生活因此变得生动而有趣,艺术衍生品也成为了许多消费者在面对遥不可及的天价艺术品望洋兴叹之余最好的选择。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艺术品衍生品版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