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遗贤陈海鹰

2015年04月04日 09:29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李铁夫(右)陈海鹰师徒合影 李铁夫(右)陈海鹰师徒合影 陈海鹰油画作品《齐白石肖像》 陈海鹰油画作品《齐白石肖像》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无论是陈海鹰其人,还是他所创办的香港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香港美专”,香港油麻地弥敦道438号),恐怕如今中国内地美术界知道的人并不多。笔者因机缘巧合结识了陈海鹰的长子,现任香港美专总监的陈为民,才开始对这位自20世纪40年代就活跃于中国画坛的油画家有所了解。

  介绍陈海鹰,不得不从他的老师——中国油画界先驱李铁夫(1885-1952,亦有1869-1952一说)说起,他先后于1895年进入英国阿灵顿美术学院、1904年进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习油画,是第一个在欧美研习西方油画的中国人,比1905年去日本的李叔同早10年。李铁夫也是一位革命家,1907-1912年担任孙中山秘书奔走美国各地改组同盟会,并资助其革命活动,被孙中山喻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大部分作品现藏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对其介绍也就到此戛然而止。那么后来谁又继承了李铁夫的衣钵?李铁夫及其弟子其艺术风格如何,与当时中国其他艺术派别有何差异,尤其是对今天中国内地油画风格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意义?这些问题很少被涉及。

  李铁夫脾气古怪、不谙世事,从未进入过民国的美术教育体制和公众视野,徘徊在美术界边缘地带,极少收徒,影响甚微。陈海鹰又是因何机缘获得李铁夫垂青?

  1931年,李铁夫返港,流寓于九龙土瓜湾,以鬻画为生。据陈海鹰长子陈为民所述,1935年,当时17岁的陈海鹰被当地记者推荐去报社画插画,在一次画展中对李铁夫的绘画心生敬意,萌生了拜师学画的念头。陈海鹰第一次登门拜访,李不在家中。第二次去,又不得见,留下字条,写明来意。第三次去,发现门口留有李铁夫的字条,大意是:“海鹰君,可否来九龙城统一茶楼饮茶,请来一醉。”李收徒的要求更为古怪,先看看脑后是否有反骨(意为是否尊师),再看舌苔是否厚实(意为是否忠厚),最后提出要求不准学生谈情说爱,恐其荒废学业(据说是因为李早年因感情受挫,自此一蹶不振,终身未娶)。

  李铁夫又让陈回去画一张油画,看看其根基如何,但陈从未正式学过油画,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陈买不起颜料,索性买了几罐油漆,在布匹上涂抹了一个肖像画,忐忑不安地交给李铁夫“审查”。李看了大笔涂抹的肖像,当时正值夏季,油漆尚未干透,画面成了花花绿绿的红脸“关公”,李觉得好气又好笑,“真系好热!”最终,天遂人愿,李铁夫将其纳入门下。自此,陈海鹰追随李铁夫整整18年不离左右,李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彼时,陈海鹰白天在中学授课,晚上跟从李铁夫学画,日夜辛劳,时常怠倦之极,作画中途竟一头栽下去呼呼大睡,有时需要李铁夫用冷水将其泼醒,继续作画。

  在这种艰苦环境之下,陈海鹰画技突飞猛进。1947年,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办李铁夫、陈海鹰师生展,以及陈海鹰个展,轰动一时。1948年,陈海鹰开设“海鹰画苑”(由李铁夫题写),设帐授徒。笔者也曾在陈为民处,见过李铁夫赠与陈海鹰的书法立轴,既有傅山、康有为的风范,又自成一家。

  在香港日据时期,陈海鹰与赵少昂一同避难于桂林,亦旁涉水墨,尤善画虾,时常与赵砥砺切磋,赵曾给陈海鹰取了一个外号“陈海虾”。这位画虾高手,多年以后(1952年)北上拜访另一位画虾巨擘齐白石,陈为齐作肖像画,齐为其筹建中的美术学校题写校名“香港美术专科学校”,这也是齐白石一生之中题写的唯一校名。学校自1952年开办至今,陈海鹰孜孜不倦为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同时香港美专也成了内地艺术家、学者访港之旅的必到之处,刘海粟、刘开渠、叶毓山、王琦、古元、李桦均到美专一游。1993年,台湾省立美术馆为陈海鹰主办大型艺术回顾展;1994年,陈海鹰凭借1962年作品《俄国教授》在美国肖像画家协会主办的国际肖像邀请赛中被评为世界三大杰出画家之一;2002年香港艺术馆为陈海鹰举办“艺海毅航”回顾展。可以说,正是陈海鹰的执着和勤奋使他继承了李铁夫的衣钵,才有了今日之成就。

  李铁夫早年师从美国印象派画家W. M. Chase(1849 -1916)和现实主义画家J.S. Sargent(1856-1925),既有深厚的写实功力,也有充满个性的印象主义色彩,在欧美从艺时间达30余年,很大程度上他是一位完全意义上的西方画家,这与后来抱着“艺术救国”或“改良国画”目的留学或游学的徐悲鸿、李叔同、刘海粟、潘玉良都不同。

  陈海鹰完全继承了李铁夫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风格准确塑造肖像,同时施以强烈的笔触和色彩增强表现力。之所以陈海鹰有准确而强烈的笔触,有可能与其独特的素描方法有关。陈海鹰及其学生的素描作品并没有内地素描训练体系中常常运用的“交叉线”,全以“平行线”表现对象的明暗,结构、比例、空间和透视,这与其强烈而准确的油画笔触颇有渊源,也正是这种素描法可以使得陈海鹰几笔下去,便可形神兼备。在陈海鹰留下的《我的老师李铁夫》、《冯钢百》、《艺术大师齐白石》等肖像画中可见一斑。■

  (作者系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博士)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陈海鹰香港艺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