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风情的戆大巨资建奢华园林
林明杰
朋友告诉我,有位富豪近来玩起了香道,手笔很大地置办了上万平米的园林大宅,开办豪华“香堂”。
我才疏学浅,也不明白“香堂”这种说法的渊源,倒听说过旧时帮会组织收受门徒的仪式叫“开香堂”。
玩香是否需要像帮会组织搞“大型活动”那样的阵势,也是因人而异的。夸张如隋炀帝,所到之处,必焚沉香数十车,香飘数十里。不过,这在史上向来属于“反面材料”。文人推崇的香席,乃三五知己、静雅小室足矣。
不久前游苏州园林,友人忽问:中国古代园林与欧洲贵族的花园有什么本质区别?我说,欧洲贵族花园的格局体现主人的地位和财力,而中国古代园林从来不夸耀规模宏大,更不标榜官阶高低和财富多寡。没有哪个中国古代名园是因为它大而被推崇的。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文人审美是不可忽视的主脉。皇家园林虽然宏大,却只能成为民间谈资,不会为文人所推崇。能成为名园,不在于大,更不在于奢华高贵,而在于是否符合文人审美。
文人审美是古代中国文人风骨的体现。它在社会权力与财富的等级标准之外,另辟了一个评审标准——那就是你的修养和趣味。如果你不合格,纵然贵为天子也可能被不齿;如果你修炼到位了,即使是个放牛娃也可能载入史册(如画家王冕)。
而“雅”和“趣”,则是文人审美几乎不可或缺的标准。苏州的残粒园,仅0.21亩,却曲尽其妙,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代名园。而宋徽宗的“艮岳”虽是天下第一大的园林建筑,却和“花石纲”一起成为史书上的“贬义词”。
中国传统文人审美鄙视夸耀。夸耀是心理素质低下、渴求借助身外之物获得认可的表现。而古代文人推崇的心理状态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宠辱不惊、怡然自得。但它的表现又不是老僧入定般枯寂,而讲究意趣,讲究举重若轻,洒脱自如。这些都贯穿在书画创作、品茗玩香以及书斋园林的设计中。
当今之世,什么都讲究大:大时代,大趋势,大富豪,大美术馆,大作品,大师,这都没错。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懂得通过形而下的物质手段来体现大,还不是真正的大。譬如现在画家都喜欢画大作品,放在美术馆展出时比别人抢眼,也高人一头,卖得贵也显得有根据。但画得大对中国画家来说并不难,“文革”中在户外画巨幅领袖像打下的基本功,谁怕谁?
真的大,是形而上的。心胸大,能解世人悲喜;眼界大,能了东西奥妙;手笔大,能破古今格局。这才是真正的大艺术家。梵高一辈子没有画出一幅“大作品”,但他的大正在于此。
不解风情的大,用一句上海话来形容,那叫“戆大”。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