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广告

新表现主义的历史根源与价值重塑

2016年01月28日16:33   新浪收藏   微博我有话说收藏本文     

欧洲(综合) 安塞姆·基弗
冬季风景 (综合) 安塞姆·基弗
罂粟和记忆(雕塑) 1989年 安塞姆·基弗

  樊林

  我的研修论文以安塞姆·基弗所代表的否定性为核心,梳理基弗作品与其所根植的德国历史、文化和神话两块基石——18世纪以来紧密相连的浪漫主义 精神与森林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文字、图式语言中找寻到相关材料。通过对基弗自1969年开始的创作,在语境、动机、方式、社会影响的讨论,呈现作品所蕴藏 的历史、神话、宗教、传说,以突显其作品颠覆性的视觉效果真实源起。由此也引出基弗数十年所有作品的核心:传统的葬礼与美学的新生。在围绕这一矛盾性的材 料分析、辩释中,得到基弗讨论、铺陈矛盾的方法与思考之间的关联。基弗的创作,执着于死亡、破坏和重生,成为一种积极行动者的艺术。

  通过剖析基弗在运用隐喻、材料语言、叙事方式的独特性,讨论“新表现主义”究竟在如何复杂的艺术状态中出现,被定义,以及被批评家展开关注与讨论。结合史料,挖掘“新表现主义”在文化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德国文化价值的重现、重塑使命。进而引出对新一代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的观察,谈论“新表现主义” 作为新主张所采用传统在画架上绘画与塑造雕塑品的创造模式,在当代艺术创作的全球语境中所具有的启示、参考价值。结合对丹尼尔·里希特近期尽量挖掘当代历 史、对于恐怖袭击和柏林墙倒塌后的挑战有所涉猎的创作进行分析,呈现出其思想、内在结构与基弗一代艺术家之间的隐约线索。 “新表现主义”所追求的终极意义在于对其之前数十年否定传统绘画形式的创作面貌的否定,新一代努力凸显否定之否定。以德国“新表现主义”为借鉴,进行语境的展开、铺陈和对比,也获得关于公共艺术创作中关于历史问题处理的一些新的思考,比如“去叙事化”的方法。这一部分的思考,在目前的学术观察中,属于新的角度。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安塞姆·基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鍙戝竷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