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古玩市场为何一片混乱

2016年03月10日11:26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季涛

  从古至今,古玩一直是社会上少数达官贵人玩赏收藏的市场。

  文化革命对于古玩艺术品的破坏和对于传统文 化的唾弃,使得懂得古玩的人群形成断层,古玩资源毁灭无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荒废多年的市场才开始慢慢恢复起来。最初的收藏人群常常是那些出身文化世家 和文革抄家退还家庭以及少量误打误撞喜欢上古玩的人群。这时的古玩交易没有什么明显的投资效益,人们都是出于喜好而执着于中。

  1992年以后,内地开始出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那时的拍卖品一半以上还都是由海外藏家买走的。内地买家基本都是边学边玩,买了再卖,倒来倒去地做点小生意。而古玩的市场价格一直到2000年前后都没有多少上涨,内地藏家群体却在这一段时间中摸爬滚打出来,逐渐成为拍卖行、古玩商和收藏家的主力。此时,已经出现了大批仿造劣质假货的制假者。而这时的拍卖行还很难挣到钱,一直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境况。

  新中国建国以后,“大锅饭”体制使得百姓一直生活于贫困线一带。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致富的可能。于是,全民拜金主义逐渐达到疯狂的畸形地步:举国上下的人们,不注重名誉,不在乎信誉,不关心口碑,也不在乎健康,一门心思挣钱。

  随着市场买家群体的不断扩大,古玩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尤其当2003年7月份开始的拍卖市场井喷,开始吸引大量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玩艺术品的业外人士进入市场,他们发现古玩能挣钱,不管懂不懂,就都蜂拥进来。

  见到有利可图,拍卖行也大量涌现。为了能够挣到钱,拍卖公司都尽可能对外夸大古玩的投资属性,把手持现金想投资挣钱的大款们拉进来。后来,这些外行生力军 对于拉高古玩价格起到了很好的接盘作用。这里面有许多人走对了路,尝到了甜头,像收藏大鳄刘益谦、朱绍良等;但也有买假的,有买贵的,因而伤了一些行外的 投资客;而买假的会找拍卖行退货,明明是几百年前的东西非要拍卖行保真;买贵的会拿回来送拍,给拍卖行带来不少麻烦。遇到诸多麻烦之后,拍卖行开始说实 话:古玩本来就不是用来投资的,是把玩和收藏的,不懂的人别碰,找到好老师或弄懂了再来。

  而在各地的古玩市场上,尤其那些二三线城市里,在本来就没有多少藏品资源和专家资源的地方,似懂非懂的“砖家”比比皆是,假货更是充斥天下,编故事,“挖坑”、“欺生”、“宰熟”屡见不鲜,恶性循环,人人相欺,坑害了一大批人。

  作假者越来越猖獗,高仿水平登峰造极,骗人没商量,打眼无数。许多人以为古玩很好学,随便找个老师,读本书,混个一知半解,就上手买东西,被骗后又怕砸手里,拿着假货再去骗人,所谓的“国宝帮”也就应运而生了!

  2009-2011年,市场的再次高潮又拉进来一大批投资者,甚至还有各类艺术信托与基金。至今,很多当时买到东西的人还没有解套。

  最终,在古玩市场里赚钱的是那些下手较早,选路对头,边买边学,学有所成的业内人士。

  如今,在古玩市场受到伤害和欺骗的人对市场充满了仇恨,外面的有钱人对这个被妖魔化的地方更充满了恐惧,望而却步。市场已经连续四年处于调整下滑阶段而起色不明显,不管拍卖行如何忽悠,外面的企业家、投资者仍然十分警惕地看着这个市场。

  未来,古玩市场的健康成长仍需要人们了解古玩艺术品的真正含义,降低对它的投资预期,认识到这不应该是一个大众投资市场!大家要真正培养自己对于古玩的喜 爱,发现其装饰意义和把玩乐趣,拜好老师,多读书,多去博物馆。也许,随着拜金主义风潮降温,等到大家都真正尊重和喜爱传统文化的那一天,内地的古玩市场 才会规范和成熟起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古玩市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