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勇:驱动艺术发展的五种力量
[导言]
1月8日,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第二届文化经济学论坛召开,会上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结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工作的思考,作了题为《艺术:驱动力、成本和价值》的演讲,他认为国家驱动、社会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个体驱动是驱动艺术发展五种重要力量。
我发言的题目是《艺术:驱动力、成本与价值》。我不是专门做研究工作的,只想结合工作中经常萦绕于心的思考,谈点想法,与大家分享。国家艺术基金是2013年12月30日成立的,经过两个年度的的运行实施,影响扩大、社会关注、初见成效。这中间,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需要不断深化认识。比如,艺术发展的驱动力、艺术活动的成本以及与此相关在价值特点,等等。
驱动艺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我觉得,主要有五种:国家驱动、社会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和个体驱动。当然,这五种力量之间的作用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是力的平行四力形,是综合地起作用。
先说国家驱动。大家知道,早期人类,随着工具进步,有了剩余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这使分工成为可能,也使剥削成为可能。社会分化、分层,有了阶级、国家和更加组织化的社会。人类从聚落到国家,“国之大事,在戎与祀”,戎也好、祀也好,都与艺术相关。特别是祭祀,与礼仪、信仰、秩序、观念、教化、象征……密不可分,与艺术,与艺术化的形式、手段和内容,密不可分。
古今中外,国家的大小、新旧、结构形态、发展阶段、制度体制虽各不相同、千姿百态,但都会或强或弱、或大或小地介入艺术的管理、组织和推动,甚至直接参与艺术的活动中。毫无疑问,国家是艺术的驱动力,国家设立管理机构、艺术单位,提出标准、要求,资助艺术活动。国家对艺术的驱动,是多方面的,甚至在形式、形态上,也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宫廷艺术的出现,雅俗的分野,组织形式复杂、规模巨大的艺术活动,推出体现国家形象的宏大艺术叙事,或者一些居于宗主地位的艺术门类的崛兴等……总之,国家和艺术的关系、国家对艺术的驱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制度体制下,其特点、方向、方式、强弱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党高度重视艺术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艺术工作从来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精神动力。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和运行,本身就体现国家对艺术的驱动。国家艺术基金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资助机构、基金组织和林林总总的NGO,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体现党和国家对艺术的价值要求。另一方面,艺术基金作为一种新兴的政策工具,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要努力体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求,要更加尊重艺术规律、基金制管理规律,符合现阶段艺术发展的实际,要避免行政化,也不能混同一般的资助机构。国家支持艺术发展的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基金只是这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种,各种政策工具各有其长,各有功能规定,要遵守工具理性、配合使用、方出美器。世上没有万能工具,国家艺术基金不是万能工具,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要采取问题导向,把那些传统的工具、已有的工具做不了、做不好、够不到,而基金制的管理方法更容易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纳入工作范围,国家艺术基金的制度、程序规定下,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科学使用、谨慎使用、合理使用,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进步。
不同门类、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机构和创作人员、不同主题和题材……其艺术活动的成本千差万别、十分复杂、很难量化。国家驱动,要特别注意项目成本问题。世界上不存在无代价的东西。那种不惜代价、不计代价、不考虑成本的观念,是蛮干、事倍功半、性价比最差,是得不偿失、劳民伤财的,也违反人类行事的基本理性。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投入,要侧重艺术内容、艺术本体,反对大制作、拚投入、搞铺张。要避免在经济领域常见的那种国家项目的成本失控、效益递减现象,加强分类研究、科学测算和实施监管,以“目标-效果”的原则来考核质量。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最重要的艺术内容上是价值要求,体现艺术基金的方向感。也就是国家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提倡和资助什么样的艺术?这也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导向性、示范性,这是艺术基金作为国家驱动在价值倾向上的本质规定。
二是社会驱动。人不能离开社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规定。人作为个体是短暂的、有限的,但人以类存——人类社会仿佛是活的有机体,是巨量的、绵延不断客观存在。艺术和社会、艺术和生活、艺术和人民,是不可分的。艺术是公共产品,艺术只有分享、共享才能成立,艺术力就是影响力,艺术的社会属性是艺术存在的依据。社会驱动是艺术变化发展重要力量。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组织结构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习俗……都会对艺术产生深刻的驱动力量。游牧社会、渔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决定了艺术原野的花开花落、沧海桑田。
伴随社会进步,艺术的日益普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对艺术的驱动越来越大,艺术的社会化、人民化、民主化越来越强。社会驱动有哪些方式、渠道、特点、趋势、规律?表现出怎样的艺术组织形态、成本构成和价值取向?它与其它驱动力量存在怎样的作用关系?这些都值深思熟虑,善加引导、培植和推动。
国家艺术基金面向社会进行项目的申报和资助,打破中央地方、国有民营、企业事业、体制内外限制,不再按地域、身份、层级、所有制形式限制,不再按身份说事,所有从事艺术活动的机构和个人,面对的是同一个制度程序,同一个申报指南,同一个规则条件,目的也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力量,推动艺术繁荣。怎样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制度和程序、运行和实施的各环节和细节中,面向社会,充分考虑社会驱动、带动社会驱动,形成同向、同步、同调的局面,始终是我们思考和工作的一个方面。
三是市场驱动。艺术的双重属性、两个效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在今天、在中国,和过去相比,更加明显。如果说在中世纪、在古典社会、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前,市场驱动还是零星的、偶然的、稀薄的、次要的和边缘的,现在则日益突显出来了。文化工业、文化贸易、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金融、艺术银行……等等这些显示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交相呼应、色彩斑斓的词汇,成了流行词汇、超符码。
我们对传统艺术的一个印象式的归纳,就是唯一性,很难批量复制和规模生产,表现出艺术资源的稀缺性、垄断性,使它成为供上层使用的“奢侈品”。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后,技术进步和市场驱动,使艺术的商品属性突现出来,出现文化工业,在许多方面打破唯一性的迷思,出现批量复制和规模生产,从抄本、雕版印刷到现代机器印刷和今天数字化技术,成本降下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百科全书学派”的著作不仅是思想上贡献,它还是一桩有利可图的贸易。甚至传统舞台艺术,比如音乐剧这类表演,也在市场驱动、企业化管理理念的推动下,具有了可复制、规模化、精准控制标准和质量的特点。总之,市场驱动,由于竞争、技术、可复制、规模化的因素参与,它使许多门类的艺术创作生产和传播流通中的成本,降了下来,性价比更高、更合理。当然,它也对艺术的价值倾向、形式内容、审美风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复杂影响。
那么,市场驱动有哪些特点、规律、手段、形式,对艺术活动的组织方式、形态面貌、价值倾向以怎样的影响,都应该有更深入的定性定量、分类分析研究。总体的说法、规定和要求,党和国家是明确的、一贯的,就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持文以载道的传统、要充分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不能见利忘义、做金钱的奴婢。但是还应更进一步,进行细致研究,搞清艺术的双重属性、两个效益在不同创作生产主体、不同艺术门类、不同传播环节、不同受众群体中的具体分布,找出规律、细节、脉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好、发展好、调控好市场驱动。
国家艺术基金是公益性基金,要体现公益性质,主要资助扶持,是通过市场很难配给资源、很难支撑创作生产和传播流通的艺术作品、艺术活动,比如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民需要、主题题材重大、代表国家艺术发展水准、市场支撑困难的艺术创造和艺术传播活动;比如市场驱动力较弱、市场相对失灵的一些传统艺术门类;比如一些高雅、精致、小众但有益于艺术发展和艺术提升的艺术种类;比如一些新兴的、处在探索阶段、还比较弱小的艺术形式。总之,公益性和经营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是绝对的、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对的、联系的、动态的,在不同创作生产主体、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地域空间、不同时期时间、不同阶层和受众群体、甚至不同的主题题材类型,都不是平均分配的,是相互转化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辩证分析、综合考虑,才能精准工作、居于主动。
四是技术驱动。科学、技术、工具、载体和艺术的互动、驱动,由来已久,渗透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传播与消费的方方面面。毛笔、宣纸、水墨,仅仅是祖先发明、创造和使用的工具吗?它当然也参与到中国画、中国书法的形式和内容、审美和价值、情趣和气质的形成发展和流变之中。越是靠近今天,科学、技术、工具、载体,对艺术的影响和驱动就越是巨大和明显,比如电影、电视、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直接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形态、业态,同时它也回过头来,受到传统的召唤,从传统中汲取营养、灵感,推动传统艺术门类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技术驱动对艺术成本、艺术形式、艺术表现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和艺术融为一体,为艺术表现提供新的样式、空间、手段和可能,当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艺术的倾向、风格和质地。
五是个体驱动。人类作为万物灵长,有着任何动物所没有的、独特而巨大的生命表现力。这种生命表现力,在精神领域,突出体现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方面。人类生命个体对艺术的驱动也最普遍、最本质、最根本。国家、社会、市场、技术这四种驱动力量,都是由人所掌握的力量,最终也只能由单数的人、由复数的人民来实现,这些构成了人类精神的宇宙背景,群星闪烁,银河辉映、超新星爆炸……除了这一层意义上的个体驱动,在有些个体能够完成的艺术门类中,个体驱动是非常具体的、可感的、经典的。比如在唐诗的浩缈星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像不息的太阳一样,挂在中华诗歌的天空,没有他们惊人的才华,我们的国家、民族、历史和传统会暗淡许多。在这时,个体驱动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了最大的不朽价值,但出现这样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全部的代价,营造一个有利于产生巨人的社会生态环境。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文化的复兴,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复兴。这五种驱动力量的共生共长、此消彼长、叠加对冲、出场退场……纠结在一起,各有规律特点、优长短劣,五味杂陈可能出美味,也可能难以下咽,这五种驱动力量好比五只巨手,只有同心协力、协调一致,才能营造良好的艺术发展生态,推动艺术的高峰。
(文/韩子勇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