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正成为新的视觉污染源

2016年04月03日08:55   金羊网-新快报   微博收藏本文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走向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在新中国经历了两个高峰期,一是围绕十大建筑开展的诸多设计,一是以首都机场壁画为开端的对公共艺术的关注。前者是国家意识形态的 表现,是国家庙堂所呈现出来的国家形象;后者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回归,依然反映出国家的特质,因此,与之相关的规划,以及作者的安排都代表着国家的水平。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大规模的建设,一方面是拆除了许多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壁画,另一方面新建的建筑基本上没有壁画等公共艺术的整体规划。有 的,作为工程中的一个项目,则与项目、工程、招标、承包、转包等相关,将原来公共艺术的崇高转变为一般工程的常态,所以,公共艺术的沦落则成为现实中的必 然。

  成为工程的公共艺术基本上是面子工程,无疑会沾上工程的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是以牺牲艺术为代价,由此就产生了一批遍布东西南北中、覆盖城乡的伪劣产 品。这种前所未有的高度普及,如同上世纪50年代的城乡壁画运动一样,艺术是其次的,却是以艺术的名义。公共艺术如同广场舞那样在普及中消减了原来的崇高 和敬畏。

  工程不仅有延揽的问题,重要的是谁来决定公共空间的艺术面貌?各级的长官意志,小到村长都有可能改变治下的公共空间,决定花园中的雕塑或墙壁上的壁画。艺 术家在当下是非常可怜的,即使是为了工程而忍声吞气的艺术工作者,也是值得可怜的。所以,这个时代造就不了袁运甫和他那个时代为公共空间做出贡献的艺术 家。

  以城市雕塑为代表的公共艺术正成为新时代的新的视觉污染源,其严重性是损坏了国家形象。公共空间的雕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架上雕塑,需要考虑公共空间的问 题。而雕塑家成为公共艺术的主力,他们所考虑的是雕塑自身,往往忽视与周围的关联。如果他们能主动说“这里不适宜立雕塑”,说明他具有公共艺术家的职业伦 理。

  首都机场T1航站楼有立在现代美术史上的壁画群,T2航站楼有零星几幅还算讲究的壁画,T3航站楼的公共艺术部分根本就没有规划。而建筑所反映的时代,一 个比一个雄伟。T3航站楼从停车场到候机楼,从洗手间到过道,不断在增添一些“艺术”的内容,呈现出了画蛇添足的尴尬。客观来说,这些添足多数是俗不可耐 的,与建筑的艺术风格格格不入。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呈现及其状态表现了这一城市的文明水平,而一个国家中的各个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艺术表现,则合成了这个国家的文化面貌。因此,不仅是建 筑的公共空间,国家和城市更需要整体的规划。城市间缺失个性,千城一面,毁掉了中国许多富有个性的城市,也让中国这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失去了应有的风 采。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雕塑城市污染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