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21世纪中国艺术家的使命
1、使命就是一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
“21世纪中国艺术家的使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人来到世界都有使命,使命就是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何况艺术家?
2、从新建立一个话语及评价体系:
纵观《世界艺术史》,特别是经过20世纪100年的发展,今天谈论“艺术”是冒险而容易引起争议的,因为在“人人都是艺术家”,“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的时代,艺术到底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家?艺术家有使命吗?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艺术的发展已经把这些问题变得无限大,无限开放。“自由”意味着无限,以艺术性为代表的创新更是无限。早在1917年,杜尚就用自己的“非艺术品”《泉》预言了未来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因此他被誉为“将自由赋予艺术”。(《20世纪艺术史》德 乌韦·施内德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4年11月第一版第328页)谈论一个以自由为核心价值,以个性化为生命,而且是无限开放的话题本身就不严肃,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谈论当代艺术不仅需要建立一个大家可以交流的话语体系,而且需要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一个复合的维度。这个话语体系及评价体系建立在世界艺术史及其启示的基础之上:“我们共同确认:艺术不仅是人赋予万物以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更是一种具有预言性及启示性的结果。艺术家就是从事这些具有预言性、启示性的创造性活动的人。”
3、西方艺术发展及收藏的经验:
19世纪以前,西方的艺术主要服务于教会、有钱人及政府,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装饰自己的大宅,为艺术家的独立发展和创造性提供了生存空间。当时在英国伦敦,中产阶级“去美术学院观光”,(《世界史纲》第1114页英 赫·乔·韦尔斯著 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参观美术馆,收藏各种风格的画家的画成为时尚。但更重要的是西方自古希腊起自由、批判、不断挑战权威及鼓励创新的精神发展使艺术家自19世纪印象派以来一直到今天,不仅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流派,使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扩展至无限,更促进了人类精神发展和社会繁荣。
4、话语体系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西方艺术发展及收藏有清晰的主线可以把握,这些主线可以成为我们谈论当代中国艺术家使命的话语体系及判断标准的重要依据。
第一条主线:从专业及艺术史角度,凡是能进入艺术史的艺术家都是在观念或形式上创新的人,或者说他们大多是预言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提前预告了他们身在其中的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具有审美价值,最后获得市场认可,也就是所谓收藏价值。
比如19世纪印象派的出现,第一次预言了西方社会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后来证明西方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未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向人类昭示了进入现代化的超乎想象的代价!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到1945年,伤亡人数9000多万,20亿人被卷入史无前例的相互残杀。只有深刻认知这种现代化入场券的残酷性和巨大代价,才能理解为什么毕加索会成为20世纪的大师,以及为什么艺术发展到无限可能性!因为未来谁也无法预料,这是表达及创作的无限性基础。
杜尚的作品“泉”也是这个理念的诠释和预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解释了为什么赫斯特的骷髅美学可以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顶峰?因为赫斯特预言了西方文明昂贵但僵死的未来。这种彻底的预言性、批判性又恰恰是西方文明的生命力。
在西方艺术史的话语体系内,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蔡国强可以成为世界级大师?因为他用烟火作为创作手段,不论在平面还是空间,展现了新的艺术形式的魅力,属于形式创新。
而艾未未的世界性声誉则是他粗暴的红卫兵式的对胡温政府的批判和挑战——操你妈。这种表达方式的冲击力对西方知识分子来说太刺激了!这也是艺术无所不能,介入现实社会的成功案例。
可能最温文尔雅但同时具有经典预言性的当代艺术家要算岳敏君。他具有哲学家的沉静和敏感,早在20多年前就用自己夸张、美丽而反智的绘画语言预言了中国文明即使在物质高度繁荣后那种无耻、绝望和空虚的本质。
第二条主线是艺术机构的作用。如果没有艺术机构的发现、宣传、推广、收藏及拍卖等一系列活动,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面貌,尽管这个艺术面貌本身也存在争议。
第三条主线就是艺术家们的思考、组织及共同行动,以及收藏家,特别是西方大众对现代艺术的欣赏和收藏。艺术如同所有商品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广大市场的滋养和吸纳,艺术就不可能获得今天我们看到的繁荣。艺术发展的前提依然是艺术家必须能有尊严地生存下去。
5、中国艺术家的使命:
现在我们谈中国艺术家的使命。让我们首先确定“使命”的概念:“使命就是一个人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具有历史的创新意义及崇高价值。”使命不仅体现崇高,而且体现智慧、美和爱。我有意把使命崇高化是避免庸俗或滥用。在这里,读者可以把使命理解为一种创作的思考方法和终极目标。
(1)文明学的思想方法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中国艺术家”?因为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创造出属于全人类的全球文明,我们有的仅仅是各区域文明:西方文明、东方文明、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非洲文明等等。这些区域文明是世界各地的人民在过去数千年乃至上万年面对群体的生存压力,独立解决生存问题的结果。
今天,这个结果以千姿百态的各种文化、文明乃至不同的人格和思想方法呈现在当下。我们突然之间好像在全人类文明的一个时空中,又好像不在一个时空中,是一个复杂而又复合的状况,我称之为:“复合概念时代”。各区域文明没有深入融合以前是“单一概念时代”,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处在全球一体化的“复合概念时代”早期阶段,一个混合阶段。
其表现是:一方面,文明是区域的,有自己漫长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这形成个人的一种价值和审美判断;一方面区域文明又面对来自各种文化、文明的冲击、混合、排斥和接纳,甚至从新整合、创造新文化以解决群体面临的新的生存压力带来的新生存问题。这就是中国艺术家可能产生新的价值和审美标准的内在原因。这也是文明学提供的一个新的认识方法: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认识,思考他们为什么如此思考和行动。而决定人格、文化和文明的力量是“生存压力”。人如何回应面对的生存压力,就形成什么样的思想和文化及文明,艺术的独特性就在其中。我们只有在这个话语体系内才能看清楚问题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象或现象,谈论“中国艺术家的使命”才有确定的认识价值,为个体认识自己如何行动提供新的思想方法。
(2)从共同体的角度理解艺术家的创作:
如果把人类各区域文明分成不同的共同体,就可以更清楚的理解艺术家的创作为什么会如此。
西方文明是一个源自古希腊城邦的意愿共同体,其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整体是以私有财产为核心,以共有财产为纽带的公民社会。这种文明的共同体以发展个人的权利及尊严,实现个人幸福为目的,以自由、法制、权力制衡和无限发展为存在的前提条件。
中国文明是一个源自一夫多妻制的古老村落文化形成的强迫的、周期性自毁共同体,其存在的物质基础处在原始野蛮阶段,概括说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对财产私有,以暴力、强权维护家族社会。这种古老文明作为强迫的共同体,其存在和发展反对个人权利及尊严、逆世界潮流,是一个自毁共同体。
看清楚中国文明的本质,作为中国艺术家,如果你的创作不回应自己面对的生存压力,仅从西方文明或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潮流获得灵感,你将永远是一个模仿者。如果你缺乏世界性眼光,仅仅拘泥于个人感受,又可能犯井底之蛙的错误。这是中国艺术家创作面临的独特问题。
中国艺术家生存的空间及面对的生存压力决定了艺术家的“被中国化”,同时随科技及互联网的发展及全球一体化,中国艺术家在精神上分裂成两个或多重人格:有自己的、本能的、传统的、中国化的、受环境、习俗及教育影响的复杂结果;也有成熟或成年后广泛接触来自西方乃至世界文化、文明的冲击,这种冲击也造成中国文明内部的紧张和压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艺术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混合气质,理论上应该具有一流的原创性内在力量,因为古代中国文化传统加现代西方文化冲击及现实生存压力形成的综合压力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比如蔡国强、艾未未、岳敏君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级艺术家。
蔡国强的艺术创作以焰火取胜,是世界艺术界的现代形式创新。艾未未以红卫兵独特的“操你妈”的理念表达对胡温政府的批判,在西方人看来出奇的勇敢,具有不可思议的冲击力和挑衅性。特别是中国政府配合迫害,让艾未未的艺术行为在西方成为当代中国勇敢和伟大良知的体现,从而超越了艺术本身,也再次证明:艺术无所不能。而岳敏君则以中国式哲学家的沉静和智慧,他用自己的画笔,以夸张而伪美的方式预言了一个古老文明没有精神,即使物质发展了也会表现得多么丑陋、无聊、绝望和空虚。岳敏君的高人之处是他用大笑表达了最深刻的绝望和悲哀并把这一切悲观情绪放在充满希望的最灿烂的蓝色背景上。谁也无法想象,就在他潜心创作的时候,数十年后,蓝天居然可以成为北京乃至中国最奢侈的东西!难怪他的作品也以价格昂贵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创作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艺术!而且从西方艺术史的角度看,岳敏君是当代最了不起的预言家!中国艺术家的使命不应该再模仿,而应该坚定地走原创道路。
(3)中国艺术家的四维:
现在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谈论“中国艺术家的使命”,我把重点放在第四个维度:中国艺术家可以做什么?
第一个维度是从专业或美术史的角度看中国艺术家的使命,立足当下,感受“复合概念时代的”生存压力,追求自由、思考人权、关注现实、突破自己及已经形成的一切界限,创新、创新、再创新!艺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艺术与工匠的区别不在技术,而在理念。艺术的理念是预言、突破,工匠的理念是保守、重复。
第二个维度是艺术机构的作用。艺术家可以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和影响艺术机构,让他们惊喜,让他们开眼界,促使他们更具有使命感。而艺术机构也需要新的审美取向和新的思想方法从新定位自己,从新看待中国艺术家。中国的艺术机构更需要大智慧、远见和艺术修养。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艺术机构,即使像上海的余德耀、龙美术馆,也毫无个性,要么是西方理论的复制,要么是财富炫耀,看不到独特的精神追求。如果美术馆、收藏家没有眼光,没有独立的精神追求,对整个社会艺术修养的提高就是阻碍。除了创新精神,金钱和权力都不可能产生艺术,只能毁灭艺术。
第三个维度是艺术家自身的修养、思考、组织和行动。艺术在术的层面,是技术,在道的层面是精神!艺术发展到极致,顶峰,比的不是技术,是理念!因此当代艺术家,真正出类拔萃的不是技术,而是理念,理念就是可以被把握的思想和精神的抓手。任何理念,一旦是清楚的,都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如果你的理念和精神不能用几句话概括,说明你还没有想清楚。你有什么理念将决定你是谁及你的价值。乔布斯之所以是乔布斯,就是因为他的理念。
第四个维度是艺术家可以做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西方艺术史的经验是:先有一个富裕而有教养的中产阶级,然后才有现代艺术。这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及西方文化教育和独特的批判性、尊重个性和创新的文化传统造成的。西方教育人独立思考、追求创新、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不盲从。这种数千年的教育结果是现代社会的产生及艺术家成长的沃土。
中国艺术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及根基是完全相反的。幸运的是今天中国有一个“中产阶级”,尽管暂时没有西方人的艺术教养及追求自由、创新的精神传统,但可以学习。因为中国人精神的短板,导致中国艺术家必须首先被西方接受,然后才能被国内接受的可悲局面。这严重限制了中国艺术家的生存和发展。
这种情况跟中国的经济发展类似,本来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正常的发展战略应该首先发展国内市场,再出口,但因为决策和教育失误,导致优先发展出口的结果让自己国内经济没有健康发展,一旦产品不能出口,国内经济就失去生命力。优势及投资都成为劣势和损失。这种中国文明的困境也是中国艺术家面临的困境。因此,中国艺术家有一个“历史使命”:教育中国中产阶级的责任。本来这不是艺术家的职责,而应该是学校和专业机构的任务。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具有教养和眼光,他们欣赏创新、有批判精神、理解艺术的预言性,中国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就会大大改变。这看似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但艺术家没有选择,必须忍受寂寞,提高修养,突破自己,团结、合作,以整体的力量形成趋势。
(4)关于艺术品的定价策略:
根据西方的经验,一个艺术家作品的合理售价,大约是一个中产阶级一个月左右的工资。这样的定价是一个双赢结果:艺术家可以有尊严地生活,同时广大的中产阶级也可以买的起,最终会激活艺术品市场。一旦中国中产阶级养成了普遍购买艺术家原作体现自己的品味并装饰房间,中国艺术市场就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其焕发起来的创造力及多样性将无法想象!这有助于促进中国人精神自由及包容的发展。那时不会再“出口转内销”,墙里开花墙外香了。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革命”!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应该静下心来,从新思考,团结起来,如乔布斯那样,不是去讨好和满足市场需求,而是用你的天才创造需求,引领消费者把握艺术的本质。这也是一场由艺术家引领的中国当代启蒙运动,需要艺术家在人格、精神、使命感及伟大的创造性、巨大的热情与爱的指引下,用艺术行为让中国人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美丽在于每一个人以自己的审美为中心,独立探寻。只有这样的独立人格和美的心灵,创造力才能造就一个幸福美好的人,这些人才能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又是一个传播美、自由和创造力的天使!没有天使的战斗,哪里有天堂的美丽?
为什么中国艺术家需要这样的使命?因为中国文明作为一个周期性自毁共同体,已经不需要破坏和批判,它的存在是荒唐的、反逻辑、反理性的,显而易见的,批判没有意义,表达绝望更是无聊。就如同朽木没有雕刻的价值一样。批判的功能就是雕刻。而这样的自毁共同体对人类文明来说是史无前例的灾难。现在需要的是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从新思考人作为一个整体,如何通过参与实现自我及文化和文明的重建,实现人的幸福、尊严。未来中国文明如何从互害共同体变成互利共同体?中国艺术家的直觉和创作可以提供深刻的具有审美价值和预言性的表达。这就是艺术家的使命。
(文/北野)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 “超象2016”艺术家群展在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开幕2016-04-03 21:42
- 收藏家乌利希克:藏品归属重于私利2016-04-04 08:44
- 乌里·希克:是时候把当代艺术藏品还给中国了2016-04-03 08:29
- 28位艺术家联手探索走出美术馆模式2016-04-04 11:37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