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艺乙谈手工艺的前世今生:手是造物主的奇迹

2016年05月14日12:01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2016年5月14日,由观澜湖集团、商界传媒集团及中华手工杂志社发起的“国匠荣耀 · 手工艺创新盛会”在东莞观澜湖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众多专家及手工艺人济济一堂。从事民间手工艺研究42年的徐艺乙教授上台发言。

  徐艺乙教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能够看到很多的老朋友,有的已经打招呼,有的还没来得及打招呼。所以敬请各位原谅,人老眼花,总有看不清楚的时候。主办方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先跟大家说几句话,容幸制止,按道理来说这里有很多资历比我老,研究比我深的先生们,比如说临座的吴老爷子和年轻一点的唐先生。但是让我先说,让我在这里先做一个抛砖引玉,他们下面有更精彩的演讲。

  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刚才周先生表示担忧,实际上作为业内的人,我们已经感受到这样一个春天,就是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有专门这样一句话,到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振兴传统工艺,把传统工艺作为振兴中华民族重要体系的组成部分,事实也是如此。当我们作为人类从拿起石块制造工具开始,就开始通过自己的劳作,通过用手工方式劳动来奠定我们的物质基础,从而创造了厚重的传统和历史悠久的文明。

  那么这样的传统和文明在手工艺当中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是造物主的奇迹,是任何手工都做得出来的。这个手上有二十九块骨头,这个骨头有123条韧带把骨头联系在一起,然后还有肌肉、神经来提供手的动作。那么我们很多的想法,特别是做手工艺的想法就是通过手。人的手是非常重要的,要做手工艺的时候,人的手感也是特别重要的。手感是可以训练的,我们手感可以感受到0.002的振幅,就是微小的差别都可以,当然这需要经过训练。如果没有灯光的情况下,你让他拿两张125g的纸和128g的纸,他凭手感不用看标签就可以准确无误的拿到这些东西。

  另外手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用过机械的人都知道,再精密的机械,比如说我们海威(音)公司有很多机械,但在制作过程当中有很多累计公差,如何消除呢?这就需要手的感觉,这个工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说法,那么从最早的说文解字,一直到近代都有很多很精道的说法,这些说法当然和我们手工艺对工的认识不太一样,所以这是一种文献的说法。在我们手工艺行业当中关于工的认识,是工艺、精工的意思。

  “艺”,原来是种子。它最早的篆字是妇女在地上用手捧着一堆麦穗。现在很多农村领导到城里来做领导,看到那些不太整齐的,或者不规范的东西,他就不能接受。他总觉得这样的东西应该像种菜一样,横竖对齐。这样的话,他们就无法认识杂乱和无规则的美,这中间需要过程的。

  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传统手工艺下一个定论,这个定义是需要时间的,传统手工艺的时间主要是指前工业时期,是以手工艺的方式,对某种材料和某种手段,使之改变过程和结果。我们任何一个,从事手工艺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和这些过程打交道。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涉及到这样三个名词,这三个名词实际上也就是手工艺的重要三部分,一个是材料,一个是工艺,还有一个是形态。那么在手工艺实施过程当中,这些环节都是很重要的环节。这样三个部分构成了关于手工艺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支撑着手工艺的传统。所以我们过去有很多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去否定传统手工艺,就认为手工艺是不科学的,没有依据的。事实上这些人他不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在传统当中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科技和文字来记载的,一种是通过行为方式进行传承的。像我们这一块基本上都是通过行为来传承,或者是传说,或者是故事。而这些零碎的,它构成了一个氛围,这样的氛围是一种素养。这样的素养是一种文明的素养。

  在手工艺的传承过程当中,为了方便传承,为了方便后人学习,为了方便制作者的制作,有各种各样的工序,有各种各样的赛事,这里面形成了更加细致的知识。这些知识跟前面所说的知识一样,它都是通过手工,甚至于通过体验、体悟,如果你不去接触,你可能就无法理解,已经到这个程度。

  比如说我们看乾隆的玉批,景德镇的人员就知道这个东西怎么样做,这也就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关于材料等知识,这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当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学知识在西方工业体系当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我们没有完全写入文字,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材料学的知识是普遍存在的。像伐木方面的工人,大家知道阴历4月份砍伐木头是没有虫子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就在7月份也是可以的。这是关于材料的物理跟西方的材料学也完全是一样的。

  那么在物理方面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在各种关于文化、养生等笔记当中零零碎碎记录不少,但是更多、更系统地记录应当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以从传统工艺去理解,《本草纲目》是中国手工艺最好的材料学制造。

  中国人对材料学的贡献就是对于物性的认识,物性就是含性,就是物品品性的门市,主要是在这里面行之有效的,因为对于物性的认识,是关系到传统手工艺如何去实现、提高生活质量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这样一个命题。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最好的追求目标,当然它是通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作为途径的,那么人生下来不可能不生病,但是最好的医生就是尽量做到不让你生病。所以在传统手工艺当中对于材料和物性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比如说我们经常接触的家具。在传统的工艺当中,这些家具选择的木材都是暖性的。像最近几年北方有一些地区炒作金丝楠木,这是一种寒性极强的木材,它本身比重0.4多,而且强度也不高,另外花纹比较漂亮,还有珍贵的头衔就是皇家使用,另外一个是皇帝死了才使用,活着的皇帝是不会用。但是现在这些炒家都不说后面一句话,就让现在人员去用。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符合产生的。

  关于健康方面的因素,在材料选择当中有更多体现,比如说植物选择方面,选择靛蓝,它是有保健方面的作用。比如说靛蓝的分子进入皮肤,它可以对皮肤起到美化的作用,另外靛蓝酸酸的味道可以驱除很多小虫子,这些东西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些尝试,我们已经丢失了,这是很可惜的。

  关于技艺,技艺是处理材料的方式。技艺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手,如果手都不用的时候,我们会借助与各种各样的工具。但是借助工具的时候,他还是有一个原则,就是工具是人肢体功能的延长。那么经过训练,这一块可以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变成本能的一种东西。

  关于技术的训练,在书当中有很多说法,比如说苏州刺绣李娥英大师说到没有艺,哪有技。很多东西都是对技术的一些要求,必须按照规律,必须对技术进行训练,所以中国人在中国做手工艺是要求很高的,不是说我对手工艺感兴趣,我自己会做十字绣就可以称为手艺人。手艺人的要求完全可以让手工艺人把腰杆挺起来,一点都不丢人。

  因为我们手艺人在学徒期间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经过严格的训练,让技术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你身体的本能,当成为本能的时候,它看到材料,它只要去构思它最后的功能和造型,而不必去想如何去处理,所以媒体上报道某某大师看到一个东西,苦思冥想开始做,这完全是外行话。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不是问题,现在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手工艺不是同一个问题。

  工匠精神主要是在一定技术规范条件之内去把技术不断往前推到一个极致,但是中国人在中国手工艺的传统当中,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要求,就是你必须技术很好,技术必须成为你身体本能的一部分。那么再加上手工艺的人品,再加上机缘合适,碰到最好的材料,所以就可以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做出最好的东西。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解释。

  在手工艺当中有不同的描述,最典型的是宋玉的好色赋,是讲一个女子高了也不行,低了也不行。当现代数学在最近十多年当中把模糊数学一些基本问题解决之后,并且在运用领域大放光彩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用数学原理其验证只有尺度,没有尺寸的问题,可以证明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技术观念上是非常先进的。

  那么在手工艺的发展过程当中,技术是处理材料的方法和手段。每一种材料都有与他相关的技术,那么这些技术发展到一定时候,它可以互用,可以替换着用。通过替换,它可以创造出新的层次。

  关于形态问题。形态问题就是通过手段去处理材料的结果,那么在形态问题当中,除了外面造型,还有内部结构和装饰。所以现代传统工艺美术似乎走入了一个歧途,只注重外部装饰,把手工艺越做越小,而且做到工艺美术要脱离工艺的程度。所以在很多地方,我们手工艺人以做美术家为美。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评价体系,美术有美术的评价体系,做工艺有做工艺的评价体系。假如说你拿着一件工艺品找美术家进行评价,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有问题了。

  当然最好的形态,它首先是符合实用的,是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是适用的,是方便的,它不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是经过几十年,关于这些问题都逐渐对象化了,这就变成商业对象,变成研究的对象,变成陈列的对象。把工艺从生活当中剥离出去的。手工艺如果离开我们的生活,它一定是死路一条。

  在形态方面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这样的要求是很具体的,它通过各种手法、样式去表现出来。现在我们谈传统与创新,特别是我们很多领导在不了解什么是创新前提之下把创新挂在嘴边。创新的名词有三层意思:1、更新;2、局部改造;3、颠覆性地创造。我们科学技术需要颠覆性地创造,像我们使用的电脑,周期大概是3个月一次,手机大概3、4个月更新一次。所以今天如果把一年前的文献在电子技术方面,它可能是落后。但是在手工艺方面,它完全不是这样。手工艺是我们这一块很重要的依据部分,我们在理解和创造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本行业,因为你做手工艺的,你不是做电子技术的。手工艺当中有很多范式,它需要过程去制作,如果你进行颠覆性的创造的时候,很可能遇到种种问题不可收拾。现在很多行业外的专家都愿意到这个行业里来进行指导,你们要做大、做强,那么他们利用了我们手艺人敏于行,而纳于言的行为准则,跑到我们这里来胡说八道。

  做手工艺是需要成本的,你在制作过程当中听到不良专家蛊惑的时候,你往往容易上当。有时候你无法判断,就像很多经济学家最近开始大谈工匠精神,谈的内容非常可爱,完全可以作为段子去转发。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是真正懂工艺的,那么判断的时候,不需要多少,就看他们如何把我们的经济搞得一塌糊涂,那么你的结论就有了,这也是给大家的一个建议。

  手工艺当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像现在看到的是海南的织锦,它的核心技艺是冰染。在海南黎族人中间,他们觉得保持这样的技术,就可以保证他们衣服的来源,他们没有想把这个做成产业,更不想做大做强,当这个衣服快要破坏的时候,黎族的妇女到他们家的房前屋后拿小斗子转一圈,转一圈之后有可以有一斤左右的棉,然后纺纱、染线,然后进行制造,制造出来的花纹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而这些花纹背后有黎族人历史的故事。

  在手工艺当中还有另外的原则,以质求量,这把椅子是我的好朋友江苏红木文化研究所的杨先生做的,这把椅子看上去是名师家具,但是在出土的名师家具当中没有这样的样式,这是他理解了传统,并且作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点一点的改造,最后形成这样的形态。所以一看上去像明式加剧,但是明式家具里面没有,这是他的第五稿,现在他已经做到第七稿,更美,坐上去更舒适。

  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做最好的东西,以诠释。这是传统工艺另外一个准则,以质求量。我们现在工艺产业化的要求是建立在消费主义的基础上的。就是你不断地消费到报废,像我们这样的酒店,按照酒店管理要求,家具5至8年必须进行更新,更新之后会形成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生产。所以它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生产和消费是消费主义作为主导。但是中国人是敬畏自然,物尽其用,以质求量。做一件好的东西,几代人都不能使用。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传统。

  那么最后把台湾做漆器的大师,他讲了两句话,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是陈万能,是一个做锡的艺人,他说传统就是明天的创新,创新就是明天的传播。这就是经过实践验证真实的含义,所以他做出来的产品是既传统,又很新。这就是我想跟大家说的话,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主持人:在1998年我们徐艺乙教授就把民艺这个词语提到里面,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匠心大师,也是我本人非常敬重的历史系教授。

  朋友们,可能大家都会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民族的未必是世界。我们现在中国又靠什么走向世界呢?走向中国同时,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和技艺,究竟内在在哪里?如果作品和文化形态,部分通过一部分来衡量,那么最终还要通过什么,恐怕还要考量于在多大程度影响多少人。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手工艺徐艺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