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十五分钟的那一刻

2016年05月26日16:1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赵无极《翠绿森林》(图片:佳士得香港提供)

  前些天写了一篇关于艺术家们三十岁时最有可能发展出成名的第一步,这是个人的看法,但是也延伸出一些观察。Andy Warhol说过:“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成名的机会”,张爱玲也说过“出名要趁早”的看法。如果把这两句话当做经验指南,交集而成了一个说法:“每个年轻 人都有十五分钟成名的机会!”是的,在这个网络、自媒体发达的时代,配合着无法严谨验证就传播漫天资讯的年代,一波淹没一波的新闻成为消费,我们看见错觉 的十五分钟成名,似乎成了一个不停的循环出现的状态。特别是在近期看见台湾新闻媒体以重点方式推送,某人在押送途中打中了众人痛恶的嫌疑犯而成为英雄,他也成就了十五分钟成名的机会,似乎成名已经有了另外一个意义与价值了,这个时代气氛。

  不过,我还是愿意相信,时间永远是最好的沉淀剂, 终将会把是非曲直给理出一个较清晰的轮廓。如果把这个状态对照在此刻的艺术圈上,似乎也是一样存在的:只是十五分钟成名的意义,也一直随着时间在艺术圈重 新解释中。例如这两年在亚洲出现许多较年轻的收藏家群,他们乐意透过媒体传播以其名的收藏展览,来表达自己收藏的想法和动机,也利用博览会、拍卖会各论坛 机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主动地透过艺术与收藏站在群众的面前表达自己,这是跟之前大部份喜欢收藏的人群很不一样。因为在之前收藏者总觉得收藏是私事,就如同 女人在睡前用的保养品,而现在的收藏则像她外出使用的名牌包了。

苏玉云 《河边的屋子》(图片:佳士得香港提供)

  我真心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收藏已经是从私人面发展到交际平台,因此成为金融平台都是顺理成章的。而在年轻时已懂得使用自己的经济能力去收藏、去 进行与社会人群交流,这是很好的选项,这同时也是一种成功的暗示。懂得在自己生存的时代面向文化累积同行,要比在媒体看到一些青年才俊们,募得大把资金后 的大鸣大放说些忘形的豪语招人注意要好得多。

  人在年轻时就进入了人生胜利组,并且愿意把自己部份的财富放在艺术收藏上,这样的行为当然 是可贵的。这些年,越来越多这样的年轻收藏者,他们对于艺术的品味自然也影响了部分艺术生态。我们从艺术市场的交易数据、从模式到内容、从传播到节奏,都 看到了许多改变可以推敲到这现象,这也包括了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年轻艺术家快速成名的实例,屡见不鲜。他们透过画廊的推广、透过拍卖会运作技术,或策展人 的展览推荐,经过这资讯爆炸时代的精准传播,而达到了迅速成名。当然,这样的成名也很容易的被新一波名单给淹没,考验度也比过往时代大,也正符合了十五分 钟成名的轮回与严苛。特别是在文化作品上的好与坏、理解与接受上,是容易因议论而知名走入误区,更不容易凭借理想而坚持,这也是这时代更凸显的一种宿命也 是常态了。

王光乐 《水磨石》(图片:佳士得香港提供)

  艺术品需要被人群见证与检验,以及时间的过滤,而以拥挤的媒体波段与大量点赞式的大数据,是无法成就一件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反而更多会因成名的十五分钟 反扑而失去机会,并且更快的被人群丢弃。作品如此、创作者如此、收藏者的名声也是如此。小心的面对大潮般的媒体,是这一代人很重要的自我学习,也是一种价 值观的修炼。但是,我还是要重复一提:艺术家们三十岁时最有可能发展出成名的第一步,无论是我一直关注的艺术家王光乐,还是大家都熟悉的赵无极先 生、或是最近亚洲艺术圈新兴的越南近代艺术,其中我欣赏的to ngoc van苏玉云、或智利的roberto matta,他们都曾在三十岁前后,有了创作跨越的阶段,然后成名。有人持续、有人消失,关于艺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持续的战斗,每个艺术命运各自不同,而 三十岁可能成名的十五分钟,拿开艺术史和价格,人性也成了我感兴趣之处,这是我的观察,也是我收藏中一种对于人的探寻乐趣。特别是成名前的作品更是我所喜 欢研究对照的,我更愿意广泛的去探寻未成名年轻艺术家们这时段的作品,这样的阅读也帮助我理解与推断艺术创作者与他们对照自己面对这个时代的反应,成名不 是唯一的追求,但是创作却可以促成了成名,成名又回过头来挑战创作。

  这样的互动扩散到媒体、收藏者、以及艺术圈的工作者,艺术圈变得复 杂、敏感、而脆弱。这是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关系,也延伸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讨论,对我来说,这一切也可以让我把因为艺术收藏的阅读,延伸出自己对于世界的 一个观察,和自己价值观的试炼。收藏还是很有趣的。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姚谦收藏艺术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