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涛:拍卖师未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作者:季涛
来源:季涛的博客
近些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内地的拍卖行业遭遇到了市场被侵蚀,市场缩窄、市场调整等多种冲击,拍卖业务似乎越来越难做,拍卖师的未来命运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拍卖师
我国的注册拍卖师制度源自1997年《拍卖法》的颁布。通过一年一度的全国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考生可以取得由国家商务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三方钤印的执业资格证书。如今,内地的拍卖师数量大约有12000人,并且每年继续以400-600人的数量增加着。
由于拍卖业务与拍卖主持方式上的不同,业内常将拍卖师分为资产拍卖师与艺术品拍卖师。所谓资产拍卖师是指主持国有建设用地、房产、机动车、产权股权、无形资产、民品旧货以及司法委托和公物等拍卖会的拍卖师;而擅长主持各类文物艺术品拍卖会的则被称为艺术品拍卖师;实际上,业内只有极少数拍卖师同时具备丰富的资产、艺术品等多样化的主持经验。
二、不利经营环境对资产拍卖的压力
如今,最初曾起到支撑中国拍卖业起步的公物拍卖业务已经十分稀少;占拍卖行业几成成交份额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业务受到房地产市场萎靡的影响,也由于网络拍卖的冲击而日渐减少,土地拍卖曾经锻炼出众多资产拍卖师的主持能力;银行资产包、国有产权交易的拍卖委托日渐减少;社会委托房地产拍卖业务虽经各地多年尝试至今仍没有较明显的市场占比;人民法院司法委托拍卖由于受到产权交易所和淘宝网两轮分流留给拍卖企业所剩不多。
实际的困难还不仅如此,近两年由于国民经济面临增长瓶颈出现资金紧缺、投资信心下滑的局面,各地拍卖行暂时出现了很多有标的,无人买的状况。
三、资产拍卖师的出路
资产拍卖师大多工作在所注册公司,作为业务骨干,其收入与公司的业务量息息相关。笔者以为,以往追求拍卖行越大越好的观点应该有所修正,对于资产类的拍卖行,小拍卖行有小的好处,船小好调头,可利用地域优势,专业优势以及各类网络平台经营拍卖业务。资产拍卖师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创业机会。
实际上,除了一些大型土地、公车、房产和慈善拍卖会之外,一般小型资产拍卖对于拍卖师主持能力的要求也许并不高,这实际上给了拍卖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联络客户,去从事标的的征集、策划与运作。
四、“业务型拍卖师”与“职业型拍卖师”
艺术品拍卖师是指活跃在内地拍场上的数百位专门从事艺术品拍卖主持的人,其中少数是在所注册拍卖企业上班并主槌的“业务型拍卖师”;多数为“职业型拍卖师”,即专门在各地、各家拍卖行“走穴”主持的拍卖师,他们注册于某一家拍卖行,但并不需要在这家企业坐班领工资。
自从2012年以来,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经历着市场的下滑调整,尤其一年来,内地艺术品拍卖场次减少了一半以上,明显影响了艺术品拍卖师的主持场次与收入。另外,新晋拍卖师的不断进入,也使得“职业型拍卖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08年以来形成拍卖师出场费逐年上涨的态势已经到了拐点。
五、主持对于艺术品拍卖师依然重要
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未来一定要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因此,拍卖师开办拍卖行创业的道路恐怕不易实现。艺术品拍卖师的当务之急是要不断深入实际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艺术品鉴赏、评估水平,进而在拍卖主持上下功夫。
在主持能力和风格上,相较“业务型拍卖师”,“职业型拍卖师”有许多优点,因为主持过的公司多,场次多,熟悉各类运作模式和复杂场面,熟能生巧,适应力强。
少数拍卖企业学习国际拍卖行的方式,只聘用本公司注册的拍卖师主持,也不许可自己的拍卖师去其他企业“走穴”。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保持企业品牌形象与拍卖师形象上的一致性!对于“业务型拍卖师”,由于公司内往往缺乏一定的上岗竞争,容易出现拍卖师不思进取,主持懈怠的情况。如何调整这样的矛盾,扬长避短,也值得业界研究解决。
在主持风格方面,海外大拍卖行的拍卖师们的艺术品鉴定评估水平较高,在主持中更善于表现出亲和力和发挥出自己的主持个性;而内地拍卖师的年龄普遍偏小,鉴定评估文物艺术品的专业素质要相差很多,主持方式也相对死板、教条,模仿和表演的痕迹过重,缺少优雅、亲和的表现。
未来,那些大中型艺术品拍卖行将慢慢形成自己企业独有、固定的拍卖师队伍,拍卖师“走穴”现象也许会慢慢减少;拍卖师主持的语言和体态将更为自然、轻松,多样化及个性化,更加追求美感与风度;拍卖主持将更加体现出亲和力以及与买家之间的互动;随着拍卖企业市场判断水准的不断提高,将更加重视拍品品质、拍卖成交率和单件成交额,拍卖主持节奏将会逐渐有所减慢。
艺术品公益与慈善拍卖的主持将会逐渐形成一种非同以往、灵活多样的独立风格。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