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物留影朋友圈:博物馆能否拍照

2016年10月01日08:27   新浪安徽  收藏本文     

  唐豆

  博物馆能否拍照,一直以来都是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一方面大家希望各类博物馆的护栏越来越少,能够让观众和文物亲密接触;另一方面,博物馆方面又对观众爱护文物藏品意识表示担忧。我认为,从游客角度而言,大家走进博物馆,应该多花时间去感受文物,感受文化与历史,拍照是次要的;从博物馆角度而言,允许拍照是一个层次,鼓励拍照又是一个层次,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可,是博物馆服务理念的升华。

  spotlight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地允许拍照,与其说是一种开明而积极的管理态度,不如说是兑现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的职能责任。观众既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又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要想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服务功能,有关方面不妨以故宫博物院“鼓励拍照”为契机,在保护文物和允许拍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真正使博物馆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实、专家与民众的桥梁。

  风雨河岸柳 文物重地能否拍照?这个问题,令人有些纠结。支持者提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文物不该孤芳自赏,以随手拍的姿态多亲近“朋友圈”,也是扎扎实实的文化传播行为。反对者认为,比如画在纸、绢上的中国古画,闪光灯对它们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文物之所以珍贵,恰在于其无可复制。一旦损坏,任何谴责或罚单,终究无法让文物“复活”。于此而言,要解决“拍照纠结”的难题,还须向文明旅游求解。

  洛阳纸贵 在国内很多博物馆、文保单位,“不准拍照”几乎成为一种惯例。相关方面不让拍照的理由基本相同——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和保护版权。但博物馆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还要照顾观众参观体验。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表示,故宫鼓励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拍照,让观众尽量多地带走文物信息,但在展厅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三脚架和自拍杆。笔者以为,“鼓励拍照”是博物馆服务理念的回归,其本身也值得鼓励。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文物闪光灯留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