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文物最好想好了再动手

2016年10月10日10:25   和讯网  收藏本文     

  李思辉

  文物是不可复得的瑰宝,对文物的任何施工都应格外审慎,不能草率动工。胡乱“保护”,本质上也是一种破坏,虽然这和故意推倒文物盖楼性质不同,但后果一致,都会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灾难。

  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的“野长城”,究竟是否被水泥抹平?据《光明日报》报道,9月2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调查结果:小河口长城涉及抹平有三标段,存在洽商过程不规范,记录不完整,未按照规定报批等问题,且确有使用少量水泥……

  从最初网友“看图说话”的义愤,到涉事专家出面澄清“不存在问题”,再到国家文物局认定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野长城被抹平”事件“反转”“再 反转”,跌宕起伏间,事情的原委越来越清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种一波三折,就是一个探究真相的过程。但文物保护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 题。

  小河口的“野长城”被施工毁容,不复昔日神韵,已成事实。纵使再小心修复,损伤恐怕也难免。木已成舟之后的讨论和波折,除了引人唏嘘之外,于现 实的意义已大打折扣。也不光是小河口的“野长城”,给长城贴瓷砖、给黄河加栏杆、给珠峰修电梯之类不伦不类的事情也时常发生,事后的讨论再深入又有什么用 呢?

  一些地方着力修复文物,出发点是好的,不能说他们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只是这种意识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想当然的“意志”:往往说干就干,缺乏必 要的议事程序、论证过程,结果不仅没有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反而给文物造成了损害。文物是不可复得的瑰宝,对文物的任何施工都应格外审慎,不能草率动工。 胡乱“保护”,本质上也是一种破坏,虽然这和故意推倒文物盖楼性质不同,但后果一致,都会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灾难。

  如何避免这种伤害?一个最直观和可靠的办法就是“想好了再动手”。文物保护事关全民,且有其专业性,在修复之前,应以必要的形式公开施工方案, 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和论证之后确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最后在公众和专业部门的监督下实施。把讨论和论证的“一波三折”前置于动工之前,而不是 留到动手施工之后,很多问题就来得及纠正,很多伤害就能及时避免,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的文化遗产,就不至于毁在轻率里。

  “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小河口“野长城”的教训我们应该吸取。不妨借此问一问,横亘十余个省份的古长城,还有多少地段需要去悉心呵 护?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大量濒危文物,应该怎样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充分讨论、论证,谋定而后动,是起码的遵循。哲人说“只有傻瓜才会第二次跌进同一个池 塘”,谁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荒唐出现。

  来源:光明日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修复文物野长城小河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