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藏家最缺的是朋友圈

2016年10月31日06:30   和讯网  收藏本文     

  原标题:中国艺术藏家最缺“朋友圈”

  方翔:收藏圈尤其看重人脉,找对圈、跟对人,才能买到精品。而“朋友圈”恰恰是中国艺术市场最稀缺的资源。

  近日,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齐家族(Eskenazi)的朱塞佩•埃斯肯纳齐在香港秋拍的一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作为世界著名的古董商,朱塞佩•埃斯肯纳齐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可谓叱咤风云:

  1999年,香港苏富比,成化斗彩鸡缸杯,2650万港币,创下明代斗彩器物的世界纪录;2005年,伦敦佳士得,元代人物故事“鬼谷下山图”青花罐,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世界纪录;2008年,伦敦苏富比,唐鎏金银盖碗,158万英镑,创下唐代银器的世界纪录;2009年,英国伍利沃利斯拍卖行,清乾隆鎏金铜座碧玉水牛,340万英镑,创下中国玉器世界纪录;2015年,伦敦苏富比,唐三彩凤首执壶,27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670万元),创下中国唐代陶瓷世界纪录……

  然而,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出不了埃斯肯纳齐。埃斯肯纳齐的眼力并不比大多数中国同行强,埃斯肯纳齐的眼光主要得益于他所在社会的客户环境和社会观念。

  其实,埃斯肯纳齐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的“朋友圈”,其中既有像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英国查尔斯王子、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这样的名流政要,也有李雪曼、耿宝昌等各大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当然还包括那一个个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内响当当的名字:赛克勒、安思远、何鸿卿、葛士翘、赵从衍……

  事实上,古今中外收藏界,只要有建树的藏家,都拥有一个不凡的“朋友圈”。像收藏大家王世襄的几位至交中,就包括了像张伯驹、陈梦家、朱家溍和汪曾祺等。他们或和王世襄同年,如朱家溍;或年长于他,亦师亦友如张伯驹、陈梦家;或稍年少如汪曾祺,正因为他们坚守的成果,换来的是“给予中国文化更高的重视”。

  如何评价一个藏家的成功?不少人以其拥有的藏品数量以及珍罕度作为重要的参与标准,然而对于其朋友圈却鲜有人关心,而这恰恰是不应该忽略的。就拿目前最受追捧的吴湖帆来说,他的朋友圈之广,已经出乎了多数人的预料,像在上世纪30年代的某一个月的日记中,与他走动的朋友就包括:张大千、谢玉岑、刘定之、盛秉筠、叶遐庵、陈巨来、庞虚斋、张善子、冯超然等等。其中既包括大名鼎鼎的收藏家和诗人,也有篆刻巨匠、刻竹名家、装裱高手,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年的“三吴一冯”,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只有吴湖帆的作品能够进入一线行列。

  在收藏界有一句老话:圈子比眼光更重要。许多人从媒体看到的刘益谦,似乎就是“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不懂艺术’,被人讥为‘土豪’”。然而,他们忽略的却是说自己“不懂艺术”的刘益谦,远远好过那些“纸上谈兵”的“砖家们”。刘益谦每一次出手的背后,不仅是为龙美术馆增加了丰富的收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次在拍场上出手,让他拥有了广泛的收藏界的朋友圈,无论是与张宗宪的“忘年交”,还是与中国众多收藏名家的“兄弟情”,都让刘益谦收益匪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刘益谦目前涉及的艺术门类越来越多,从古代书画到永乐唐卡,从官窑瓷器到宫廷艺术品。

  都说“娱乐是个圈”,但收藏更是一个“圈”:找对圈、跟对人,才能买到精品、珍品。藏家要跻身于艺术市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艺术市场的商业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让藏家在瞄准作品时有的放矢、具有远见。

  中国艺术市场“大鳄”刘益谦的每一次出手后,其藏品都可以通过展览发挥更大的效用,收获更大的朋友圈。收藏的目的,不仅在于投资与购买,更在于扩大朋友圈。如果能理解这个,就会发现藏品更大的价值。而“朋友圈”,恰恰是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稀缺的资源。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 方翔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刘益谦吴湖帆张大千藏家中国艺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