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涛:新颁《文物拍卖管理办法》可能还有实施细则

2016年11月09日 10:05 新浪博客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浅析新颁《文物拍卖管理办法》

  近日,国家文物局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精神,制订出台了《文物拍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已于2016年10月20日正式开始实施。该《办法》是对2003年7月14日颁布的《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及相关文件的全面修订。

  通过比较分析《办法》和《暂行规定》,笔者注意到,新《办法》有利于简政放权,加强文物拍卖的管理,促进文物拍卖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

  首先,《办法》将13年前颁布的《暂行规定》中一些条款做了修改。比如,在第二条文物拍卖标的的认定条款中,增加了“1949年以后反映各民族生产活动、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代表性实物”,在“列入限制出境范围的1949年以后已故书画家”后增加了“工艺美术家作品”一项。很明显,政府未来可能会对当代文物的定义予以与时俱进的进一步拓宽。也就是说,未来拍卖企业拍前申报文物的品种将会逐渐增多。

  2、《办法》将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审批、年审、变更、暂停、注销等工作由国家文物局负责办理下放到“省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负责。这种“简政放权”有利于给企业松绑,并促进各地文物拍卖业的进一步繁荣。

  3、《办法》细化了申请办理文物拍卖许可证的条件。《办法》首次依照《拍卖法》明确了拟从事文物拍卖的企业须有“1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须有必要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并强调不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由于新修订版《文物保护法》一直迟迟没有出台,对在华外资拍卖企业能否拍卖文物上众说纷纭,新《办法》的规定似乎蒙上了一层“否”的阴云;《办法》同时根据十几年来的实施举措明确了拟从事文物拍卖的企业必须在“近两年内无违法违规”经营文物的行为。

  4、《办法》取消了《暂行规定》第七条“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格由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认定合格的,发给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格证书”。这意味着有关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的资质条件将会另行规定,而原先聘用五位副高职的做法也许将被完全取代。《办法》中还增添了“文物拍卖人员不得参与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不得同时在两家(含)以上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活动。”的条款。未来对于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的管理也将日趋细化。

  5、《办法》首次明确提出“被盗窃、盗掘、走私的文物或者明确属于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不得拍卖。这表明了政府对于历史上被列强掠夺文物和近年来国内猖獗盗墓、走私文物出境的坚决态度。而近期,国家文物局依照国际公约发给日本横滨某拍卖行,叫停对方拍卖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的告知文件,也许就是政府表明态度的一次庄严亮相。

  6、《办法》第十二条中,要求“拍卖企业须在文物拍卖会举办前,将拟拍卖标的整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强调了“报审材料应当由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共同签署标的征集鉴定意见。”这赋予了五名“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真正意义上的职责、权利和责任。

  7、《办法》第十六条中,将国家对拍卖企业拍卖的珍贵文物拥有优先购买权增加了一种“以协商定价”的方式。并规定“以协商定价方式实行国家优先购买的文物拍卖标的,购买价格由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代表与文物的委托人协商确定,不得进入公开拍卖流程。”这样的一个明细规定,将“以协商定价”和“定向拍卖”确定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方式,实际上叫停了2009年以来内地采取的拍卖成交后七个工作日内行使优先权的不合理方式。

  8、《办法》第二十条中规定:“拍卖企业利用互联网从事文物拍卖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从而废止了《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关于“文物拍卖企业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利用互联网举行文物拍卖活动”的条款。很明显,政府在此简化了网拍文物资质的前置审批,减轻了拍卖企业的负担;但拍卖行网拍文物的拍前审核与现场拍卖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没有拿到文物拍卖许可证的拍卖企业以及一切非拍卖企业依然不可以利用互联网拍卖文物。

  9、《办法》首次提出建立文物拍卖企业及文物拍卖专业人员“信用信息记录”,并向社会公布。信息的公开、透明以依赖社会各界的监督必然是未来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笔者注意到,国家文物局在《办法》的解释中宣布了一些没有出现在《办法》中的内容,比如:不再规定文物拍卖资质规定管理。不再区分第一、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范围,文物拍卖企业可以全门类拍卖文物。由此可见,在《办法》之外,文物局可能还会出台一个实施细则,就具体办事规则与程序进行说明。

  来源:季涛的博客 作者:季涛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