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画廊遭遇中国式代理制关系

2017年03月10日 07:0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编者按:在西方画廊业发展的百年历史中,逐渐形成的画廊与艺术家的代理机制,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充分的创作条件和空间,也为艺术成就和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与现代社会更有效对接的方式。同时,也为画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在不同的国情背景和市场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画廊发展状况各有不同,中国现代画廊业在快速发展的30年间,也逐渐形成了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代理机制。那么,“代理机制”在中国的发展线索和正在发生的现状、变化和问题是怎样的?关于“画廊代理制”在中国的现实情景如何?

  中国式“代理制”关系  中国式“代理制”关系

  据雅昌艺术网发布的《2016年度艺术市场报告》显示中国艺术家在全球前500强艺术家中所占的比重为30%紧随欧洲的35%,超过美国和英国的总合。中国艺术家的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那么,与艺术家的相匹配的代理机构和画廊的作用同样重要。

  在雅昌艺术网与国内画廊的沟通过程中,发现同一艺术家与多个画廊合作,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松散合作是普遍现象。“在早期很多艺术家跟画廊合作的关系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关系。画廊缺乏运营经验,画廊如何与艺术家签约的细节,也不了解。包括,多个画廊和同一个艺术家合作;或者艺术家与画廊合作很短的时间又退出的现象比较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在画廊运营过程中感受最深。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认为中国的画廊跟艺术家之间主要的问题是能否保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关系。“比如,当艺术家发现这家机构的能力跟他的艺术成就,跟他的需求,推广展览的需求是不匹配的,艺术家离开画廊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画廊对艺术家反过来讲也是这样,当这个艺术家的创作一直在走下坡路,可能画廊还在不断地进步,分开也就顺理成章了。没有契约关系,把这些问题就淡化了,没有形成一种尖锐的法律上的对抗关系,相互之间通过沟通可能就解决了问题。这是中国的特殊性。”

  据了解,甲乙双方通常的合作关系会有四类:  据了解,甲乙双方通常的合作关系会有四类:

  第一,是长期很稳定的独家代理关系;

  第二,是有3-5年的合作关系;

  第三,是展览项目的合作关系。针对某个展览项目,对艺术家有邀请,这个展览的权益形成合作关系;

  第四,是群展的合作,很多艺术家和其他画廊有合作,但是针对这个群展邀请他也会形成合作关系。

  2007年马修-伯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从纽约初到上海,后来离开沪申画廊的马修,2013年在外滩创建了BANK画廊。他认为“代理机制”可以规避一些潜在的矛盾,对艺术家长远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我们会有合同,但画廊和艺术家更多是靠“君子协议”。因为一旦涉及一些问题,还是可能会出现超出合同范围内的事。”

  马修说和自己代理的艺术家,通常合同会写明,代理艺术家的区域有多大,画廊需要管理作品库房,为艺术家提供可行的推广方案,比如做展览、出画册、去艺博会;与此同时,也要避免在代理区域内存在其他的销售渠道。不过,对于销售的分成结构,一般画廊不会在合同里写明白。特别是和不同画廊进行合作时,更多是靠商量。

  代理制销售的分成关系  代理制销售的分成关系

  虽然,画廊与艺术家的销售分成是“秘而不宣”的隐私。但从京沪两地的大多数画廊了解代理制中,双方的销售分成关系一般是按国际通行的规则,各占作品的50%。从没顶画廊了解到,“根据普遍规则,画廊和艺术家都是5:5分成的,如果涉及到作品制作费,就需要扣除制作费进行分配。”。

  夏季风认为画廊代理艺术家的关系中,在任何方面都应该有共同的认识,包括价格方面,比如说艺术家给画廊的价格很低,画廊卖出去的价格很高,艺术家当然内心是愤愤不平的。从西方的代理关系来看,市场中无论作品有没有涨价,最终确定跟艺术家分成关系是5:5的分成关系。艺术家跟画廊之间的利益是对等的关系。或许今年作品是一个价位,过一两年之后价位提升,画廊不可能还是按照原先的价位跟艺术家合作,这种平等的利益关系是重要的。画廊在经营过程当中投入是很大的。但国际通行的准则还是要遵守的。

  “香格纳做的就很好,他们代理的画家从始至终,不离不弃二十多年。劳伦斯总在世界各地忙着,把艺术家送到巴塞尔等等做推广。艺术家会看到他的工作。销售作品后各50%,其实他只挣了10%(推广是有成本的)都是心甘情愿的。”“艺术北京”创始人、总监董梦阳对雅昌艺术网说。

  支撑代理制的“背景”因素

  通过媒体的传播,人们也开始逐渐了解,诚品画廊的代理艺术家有刘小东,高古轩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有曾梵志等等。“以前,大家没有意识问艺术家是哪个画廊的。现在大家一开始就有意识,知道哪些艺术家是没顶画廊的,哪些是艾可画廊的,哪些是磨金石的。现在正在往好的方向走,但要彻底透明化的制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诚如马修所说的那样,代理制的意识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但也并不容乐观。

  年前,董梦阳代表画廊协会到文化部开会,讨论如何扶持和鼓励一级市场时,他认为:“中国的画廊行业为发展中国当代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以及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了大量的工作。从法规、税收等等层面的扶持,画廊行业才能逐渐健康繁荣。画廊的代理机制是画廊运营的基础,但这样的模式如何真正能够做到‘代理’,需要背后成熟的条件。”

  “我们作为商家和从业者,要么顺应变化,要么等死。我觉得这件事情是需要我们从业者自醒,因为,这是未来如何生存和发展的事情,而不是等待今年不好,明年会好。”董梦阳对雅昌艺术网说,北京奥运会前的几年,国内艺术市场“井喷”的状态,给大家一种错觉和误区,认为会一帆风顺。但是文化的标准又没有,还没有产品标准就开始卖。国外建立了美术馆的标准,艺术没有标准,也就不存在价值了。市场也在受教育,人们也在受教育,每年都在得到教育的时候,你的那种方式也要改变。中国的画廊业,要等待着第三代人的出现,既懂艺术,又具备很好的商业能力。国内艺术品市场面临着行业升级、服务升级的问题。如何提高服务?要从这个角度上找到可能性。

  董梦阳从规范艺术市场的角度认为:“中国的金融管理政策发展,会倒逼着艺术家要有经纪公司了。如果帐户不断地有钱,但没有上税,该怎么办?有代理关系的艺术家是画廊交税,但大部分画家是没有画廊代理的,是自己在卖的。为什么国外没有画家自己卖画,因为没办法自己卖,钱没法流通,而且收了一笔钱进到账上,银行就有显示了,我们是没有这个监管的,未来会有的。”

  在调整中重新出发

  从京沪两地的画廊合作方式观察,大多数艺术家与画廊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MAO SPACE创始人毛文采认为近几年“越来越没有签约艺术家了”。

  夏季风对目前的市场状态认为,画廊也在思考未来的经营。现在大家非常认同的艺术家或者是画廊,都是经过了非常阶段之后,冷静的思考后重新出发的,艺术家和画廊机构都是。但像尚扬老师,从五六十年代创作就有清晰的脉络,不为外界的市场所左右。画廊在这方面应该向他们学习,定下方向以后应该持续往前走,心无旁鹜,不应该稍微有点儿波动就开始自乱阵脚。

  上海龙门雅集创始人李亚俐面对艺术市场的变化,也在开拓新的区域市场,抵抗风险。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画廊的经营范围适时拓宽,弥补现在这个市场出现的低谷,画廊可以继续运营下去。如果没有这种经营的弹性,在所谓的低潮时期,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从国家层面上如何来去扶持和鼓励画廊行业。行业协会筛选出真正的画廊来做一些扶助,帮助他们建立好机制,推动这个机制让大家觉得是一个先进的机制,是可以推广的。这样行业才会良性起来,国家税收会增加,产业会健康规范,才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结语

  马修-伯利塞维兹觉得,画廊和艺术家之间不仅仅是商业关系,更像是谈恋爱,而“艺术家是自由的”。艺术家和画廊当遇到相互不匹配的情况时,纸本合同的约束力是有限的。画廊能为艺术家做的,是关注市场、关注艺术家的发展,争取给他们带来更多机会。

  从艺术品一级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董梦阳认为:“画廊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服务与艺术家。画廊是个企业,政府是靠企业的税收来运转的,未来的文化产业是支柱产业,很大一部分是艺术品。”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