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美术、博物馆行业的两极分化

2017年03月10日 19:2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各区域城市发展层次各区域城市发展层次

  经过政策扶持与市场走向的共同努力,美术馆热已经步入常态化的发展阶段,蛋糕在行业同仁的努力下不断做大,从一线到四五六七线城市,政府的,民营的,私人的,各式各样美术馆、博物馆的出现已经不再是多么新鲜的事件,一个耗费高昂成本的开馆展也越来越难以对公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如何把美术馆、博物馆做成真正的公共空间而非成为一个空间巨大、人迹罕至的大房子,成了行业人头疼的问题。以当下据说人均两年去一次美术馆或博物馆的习惯看来,我们的行业之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的现场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的现场

  没有老虎火不了?

  现如今大部分美术馆、博物馆日常的展览多免费对公众开放,偶尔一些特展与其成本投入而言,门票价格也不算太高,当然挂羊头圈钱大师展除外。尽管如此,这些文化艺术的公共空间依然是门可罗雀。相比较而言,要翻墙逃票的动物园果然还是更火爆的,毕竟里边有老虎。

  博物馆其实相对于美术馆而言,尚算是内容上的强者,毕竟博物馆自有的馆藏作品,不但在信息成本和开发可能性上都要相较于美术馆更容易被接受,故宫在近几年的尝试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也就故宫而以,除部分藏品较为丰富的博物馆也能通过开发其较为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藏品进行IP孵化外,大多地方博物馆使用复制品作为展示用品,本身藏品缺乏,同质化较为严重。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过去“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放在如今依然适用。

  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也就配套着不同层次的博物馆软硬件状况,苏州博物馆已经合作开发出了观展专用的APP了,而一些博物馆甚至连馆内的无线网络都未曾覆盖。美术馆与博物馆伴随着房价与地方资源的水平在不同的城市里发光发热,马太效应在这里也同样起了作用,地方的落后城市的美术馆与博物馆,设备差,藏品质量较低,更难对区域公众产生吸引力,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文化与艺术需求高,配套设施齐全且藏品质量较高,公众参与度高,政府与资本也是不断在这个领域追加投资。过去,不少情怀型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还能在落后地区与三四线城市作为追新鲜的脑子过热来解释,而以后也会有不少人跟着政策的春风继续在各地做吃螃蟹的人,然而味道怎么样确实还要看产地。资源和财富的不均衡,更伴随着政策的倾斜,不同地方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刻有天差地别,结果是不同地方的博物馆与美术馆也就有着在基础只能上的巨大差异。

  不仅如此,虽然经济基础支撑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全国得到扶持和发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各个地方博物馆和美术馆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能够做到水平相近的方面也就只有楼盖得都差不多了。展览资源成为了北上广深的独家优势资源。这是伴随着人口流动的趋势走向的必然状况,在2013年劳动力人口拐点出现,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影响逐渐开始在社会中反应出来,随着总人口增长的停滞,人口红利期已经可以确认的是过去了,而人口流动的趋势却并没有改变,以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以及经济发达的大省为核心,对中西部地区以及大城市向小城市的人口抽血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而博物馆以及美术馆的发展是伴随着需求与供给两者前进的,收入水平、知识层次、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更利于博物馆与美术馆行业发展的大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必然会在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的刺激下,不断地改善和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与硬件设备等多方面的发展要素,而观众匮乏、模式落后、展览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及小型城市会在这种环境下走向衰败,逐渐成为市民文化中心,难以起到博物馆和美术馆本身在文化领域需要发挥的作用。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西方国家近期也有不少关于博物馆观众参观人数下降的新闻报道,需知西方是经历了多长时间的剪羊毛,才剪到一个中产阶级减少参观博物馆这一部分支出的地步,而对于我国博物馆和美术馆行业而言,尚未经过几年的发展,中产阶级的羊毛已经都在房子上了。

  更重要的是,一线城市会通过优势资源的产品组合进行对其他地区的往来交易,将展览以及版权复制品销售到其他地区,以获取更多资金丰富自己的独特的藏品和展览资源,将会达到文化产业的载体不平等发展的最终结果。文化艺术行业的难处就在于,并不是一下子砸一大笔钱就能把鸡血打出效果来,长久的发展和维护,长期的赔钱都不一定能取得真正想要达到的公众性目的。

  从行业本身、区域差异、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运营模式、环境多个方面看,博物馆与美术馆行业在未来依然压力重重,并且难免走上经济与人口大流环境所影响的发展分布两极化之路。最直接的体现是不同城市的美术馆的展览质量与数量的比较,大趋势是以北上广深为核心逐级向二三四线城市递减。毕竟起步有早晚,前进速度有差异,时间把两者分成了天上和地下。

  特色小镇与文化艺术机构

  如何解决大城市人口集中以及区域人口流失的问题,,这归政府,然而博物馆与美术馆头疼的是其发展是伴随着这个基础的,就如同经济发展状况,博物馆与美术馆希望能有更多的参与者,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捧个人场嘛。而在人口集中与流失的问题上,就关注于发展特色小镇这一方面看来,艺术机构是有参与条件的,最好的案例是乌镇的艺术融入,不论是当代艺术展览、戏剧节都未乌镇定位提供了新的突破点,为游客重复光顾乌镇提供了更多的理由。

  而博物馆与艺术馆本身的自有资源、行业资源都十分适宜参与合作此种项目,无论是作为服务方还是PPP的合作方,对于博物馆与美术馆而言都是值得探索的。清高并不能解决观众参与度的问题,对于博物馆和美术馆而言,观众参与度强的多和旅游景点有很多类似之处,而特色小镇的目的实际还在短途周边游这么一个定位。特色小镇围绕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创新、旅游三个方向,其下的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彰显特色以及完善功能等都是更为细节的要求。而在核心的三个方面,文化艺术天然具有充分的可参与性。与产业园区和行政区划相比,特色小镇相对于企业联合社区的存在,希望其能成为市场化导向为主的新的城市区域。

  这就要求博物馆与美术馆乃至于其他具有丰富文化艺术资源的机构,能够深入开发自有的文化艺术内容的同时,在同行间加强合作,组成更为具有组合性、多元性、丰富性的文化与艺术IP组合。

  尽管特色小镇在设计与执行层面都将有诸多可以形成共赢的方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依然是围绕着发达地区的文化艺术机构而言的,地方级的本身质量欠缺的文化艺术机构在这种博弈中依然会成为时代牺牲品。各种新型的文化艺术项目和政策的推进,最先覆盖以及最早受到影响的还是从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区域开始的。而其他区域的城市能够得到文化与艺术推动发展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除早期规划的老旧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以外,这些年的博物馆与美术馆行业的突飞猛进,还得益于新区和卫星城的城市发展方针,尤其对于一线城市而言,新的区域和地块需要对入住的公众具有更为多元化的吸引力。以小观大,城市的这种区域不均衡是当下各个城市间不均衡发展的缩影,这在税收与资金导向确立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了。今年新疆板块和一带一路火热等地方基建火热,这是维稳需要,也是经济需要。文化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如同浪花上的烂木头,往哪里全由他人决定,当然整体环境和个体特例是两码事,博物馆和美术馆依然还是在飞速前进着的。

  最后,大部分博物馆和美术馆就不要考虑希望靠文创产品来帮着解决多少经济压力了,在大部分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一群至少中年的管理者环境下,非互联网和创意型的经营管理条件,以及匮乏的IP资源和不便宜的设计费用,注定了大浪淘沙的结局,能成事的不会有几个,倒是外包公司的成功可能性更高。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