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美术现在到底需要什么人才

2017年04月10日 14:1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所谓美术专业人才从来就没有满足过美术这个巨兽无尽的吞噬,尤其如今“美术”这个词大多数时候早被“艺术”这个词所替代。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美术”一词的实际定义早都发生过很多次的变化,基本上是循着一个渐渐固化紧接着又是一个崭新变化的往复循环。

  翻开美术史,最早的美术作品如岩画等都是古代或更远古的人某一刻对某一事件的感触随笔画下的,正因为如此无所谓技术或技巧,极其拙朴,但反而很打动人。后来随着祭祀师傅或巫师或行业的专门化,为了某种表达才有了没有选拔机制的自动选拔有了画师。再后来随着邦国或宗教的造像需要,大规模的皇宫建设或宗教建设及装饰装潢需要,很多有造型能力的得到优先选拔。随着邦国或宗教体系的成熟,对造像形成固定的范式也就自动生成了师徒传承。什么国王的画师、宗教的画师在历史上有一大批,即使以表达民众或社会的绘画作品,多数时候也是政治文化的需要,所以说美术从来就没有独立过,多数时候都是一种社会的综合工具或多才多艺的产物,从来少不了满足某种钻营或营生的欲望。

  美术始终是上层社会的宠儿,从宫廷到教堂寺庙,到大臣将军府第贵族资本家厅堂,到博物馆档案馆到大学院所,一直是名利场的追逐对象,从不是所谓纯粹的柏拉图精神。在商业化、工业化、金融化的背景下,美术更不可能是美术类人才的专权或专利,也绝对不是单单的画家、艺术家可以玩得转的,也绝不是美术史博士、美协主席说了算的,更不要说什么学历或文凭,既然是名利场上的香饽饽,那就意味着什么行当、什么阶层的人都可能插上一腿或一杠子。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及美术圈子要相对小点,有自学画画的,也有拜师学画的,近现代随着大学的崛起,也有上大学学美术的。但是美术是个手艺加想象力的活计,对天赋和个人性格有极高的要求,这东西师傅、老师都可以讲,但未必能传授得到,所以一般美术大家大师多是英雄不问来路,哪儿来的都有可能,文凭看不出来,大学也不能保证。中国那么多美术院校,除了早期的类似天才班,后来各个院校一个班里能坚持下来画画的都是个别。

[丁秋发 油画 《花语》][丁秋发 油画 《花语》]

  当代艺术意义上的美术或美术圈则要大的多,有学美术的,但更多可能是学语言、传播、哲学、历史、医学等,或者其他门类艺术的如摄影、摄像、IT、舞蹈、话剧等,出身可能更复杂如工人、农民、作家、诗人、证券投资师、律师、家庭主妇、退休干部、广告文案、广告设计、剧组化妆师、劳改释放犯、流浪者、农村神婆等等五花八门,极其奇葩。整体上美术或艺术还是个对动手表达能力,对想象力,对整合力,对社会视野等素质要求较高的一个行业,所以那些有特殊经历或阅历的人往往能异军突起,令一些所谓的美术、艺术科班出身的人惊讶,尽管总诟病人家是野路子甚至说外行,但终极对决时那些自称专业的多不堪一击。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诗人、互联网哲学家,曾任多家媒体总编、主编,著有《赢在互联网》《和明星去旅行》等专著。曾获全国哲理诗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图书奖、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等。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