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体不入俗眼 人虽废而其字流传

2017年04月14日 10:2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康生(1898-1975),原名张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赵溶、张溶、张耘,乳名张旺,笔名鲁赤水,山东诸城县大台庄人(1946年立胶南县后始划归之),诸城名门之后,曹汶张氏后人。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康生出生于书香世家,由于受到家族薰陶,幼年时代便开始接触文艺作品,因此擅长中国传统书法、中国画及收藏,其艺术造诣曾被指为是众多中共领导中最为优秀者之一。

  明代书画家徐渭曾说过:“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康生的书法正属于“高书”之列。康生真草隶篆众体皆能,尤善章草,自成康体,堪称大家。著名文物鉴赏家、前清翰林院编修陈叔通认为,当代中国有四大书家,分别为:康生、郭沫若、齐燕铭、沈尹默。据说陈叔通家中曾藏有康生手书的真草隶篆四条屏。另外明朝著名文人冯梦龙编纂的《醒世恒言》,据考明天启丁卯年刻本世间只有四部,两部在日本,一部在大连图书馆,康生不知用何种办法搞到一部,并亲自校订。该书共缺佚70余处3670字,全由康生仿宋体木刻字补之,并用“康生”写了详细的说明并附于书中。几千个小楷字从头至尾无一懈怠,确实功力不凡。

  据说康生还送给刘少奇一面十四折扇面,两指间宽,竟用蝇头小楷誊抄了整整一篇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更为称奇的是,康生还能双手写梅花篆字,他经常左右开弓,或竟用左手,故常以“康生左手”落款。对于自己的书法水准,康生也是相当自负的,据说他曾经放言:“郭沫若那字,也叫书法?我夹根木棍也比他写得强!”此言虽属狂语,但平心而论,与康生的字相比,郭沫若的书法确实显得俗媚了些。

  不仅如此,康生还精鉴赏,通篆刻,擅绘画,他常用“鲁赤水”的名款作画,这三个字与齐白石的名字,字字相对,似有与其争锋之意。

  康生其人虽废,其字流传。也许,中国书法史上要留下他的名字。

  此次中鸿信20周年春拍便有康生左手所书“敏求”二字

康生  篆书

  立轴  纸本水墨康生 篆书   立轴 纸本水墨

  释文:敏求

  款识:康生左手。

  钤印:康生(白文)、康生左手(白文)

  178.5×96cm

  RMB: 800,000-1,200,000 

  说明:1。紫禁城出版社原社长李毅华旧藏

  2。二零一五年经康生后人鉴定此作品为真迹

  3。此件为国内拍场出现康生独立创作尺幅最大的作品

  展览:1。二零一二年保利贵宾部成立首展

  2。二零一四年保定市博物馆近现代书画作品展

  敏求:敏求勉力以求。语本《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刘宝楠正义:“敏﹐勉也。言黾勉以求之者也。言黾勉以求之者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他的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那个简略自传,也表示着他一生都在困学敏求当中过活。”

原故宫博物院出版社社长李毅华讲述其传奇经历原故宫博物院出版社社长李毅华讲述其传奇经历
李毅华(左)在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花的珍贵视频李毅华(左)在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花的珍贵视频

  1951年国庆,一男一女两位可爱的少先队员登上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花。他们与毛主席的合影曾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记忆。 60年过去了, 为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年已古稀 。如今,他们在哪里?生活如何?

  李毅华见到记者,随名片递上的还有一张明信片。图片中,双手与毛主席紧紧相握的李毅华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天,我刚好10岁。”李毅华说,他出生于1941年10月1日凌晨2点,与国庆是同天。当年,他是北京市北池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国庆节向毛主席献花可是件严肃事。听到当选的消息时,我十分激动。9月30日晚上,想着就要见到敬爱的毛主席,我难以成眠,总想见到毛主席时该说些什么。”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毅华坦言,尽管已经过去60年了,但当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在回忆文章《1951年我给主席献花》中,李毅华曾这样写道:“十一”那天,学生们在东长安街按顺序排好队伍,我和刘美云跑过金水桥,从西侧台阶奔向天安门城楼。当时还没修电梯,我俩走上城楼时已是气喘吁吁。我稳住神,整整服装,来到位于观礼台中央的毛主席面前,行了个标准的队礼,大声说:“毛主席,您好!我代表全国的小朋友向您问好!也代表少年儿童出国代表队的小朋友向您问好!并且由他们带来了全世界小朋友对您的问候!”毛主席显得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然后关切地询问我的家庭和学习的情况。

  “当时,我毕竟是小孩子,觉得新鲜又激动。”李毅华说,献花回来后,他一度成为“新闻人物”,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派记者来采访他。“这件事情,实际上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不同记者采访我时,总是绕不开这个话题。”

  成年后的李毅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曾在故宫研究室专事陶瓷鉴定和研究工作。后来,他又担任过故宫博物院出版社社长等职。1992年,李毅华定居香港,先后担任美术家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艺术学会艺术总监等职。

  “我个人还是有文化情结的。在香港,我从事的工作也一直都与文化相关。”李毅华说,他在香港曾策划主持了抗战50周年的纪念活动和纪念品的推出。1997年香港回归巡回展以及相关纪念衍生品的推广。1997年,他还正式创办了中国文化艺术传播中心,成立文化艺术品基金会,专门进行文化项目的策划与推广。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