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苑
几年前,我曾为王根生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世纪末中国画坛上的——耀眼之星》,整顿刊发正在《中国文化报》上,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正欲灿烂;而今天,这颗星已升至当空,熠熠生辉了,王根生的获得众多奖项后,他又获得了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的学术和首届中国重彩画展的学术奖。
王根生很忙,一刻也离不开他的画笔,一天也不愿走出他的画室,他说最近一段时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觉,其余时间都在创作。言语间有些无奈,有些兴奋又有些伤感。无奈的是自己总为自己设定新的至高目标,永远心甘情愿地成为时间的奴隶、艺术追求的信徒,为之挥泪如雨,为之纵情动容,为之燃尽生命,为之耗尽才情;伤情的是自己的画作倒没有留下多少,常常是画没有完,就被收藏家预定,用自己的话说;用感情浇铸的艺术生命体就像是孩子一样一次次的被别人带走,心里总归是空落落的。
这些年来,王根生复杂的情感在无尽的创作中交织着,体验着并失意地快乐着。
王根生的绘画题材大体分为三类:诶一类是抒情式都市的少女闲情景致,这一主题作品有《树荫花》、《春寒》、《夏风》、《没有故事的季节》,以上作品的共同之处就是王根生对美的意境的追求,把美投向生活本身。画面中的人物或托腮沉思、或凝视前方、匠心独具的构图使人物在不经意间已和谐地成为了画面思想的主体,深沉、智慧而有力量,虽然主体人物不同,但她们都同样向你的传递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有着自己的思考,,渴望美好人心向善的原始情怀,这种情感是朴素的,是艺术体对人性最美好的追求和关爱。此类题材,对于画大作品富有坚韧毅力的王根生来说,已是驾轻就熟了。
第二类题材是诗化的理想美的梦境式表达;这些题材作品有《良宵》、《梦里飞花》、《夏风》、以上都是大幅作品,王根生尽可能的调动一些美的元素,绘制一个宏大的场景,使其表现的空间范围无限扩大,让工笔画色彩不再单调,使画面丰富起来。画面表现的人物虽是真实的,但它又是幻觉的、理想的饿。王根生表达这种题材又是自然而真诚的。在《良宵》等几幅画作中,表现上看是画尘俗,画现实红的女子,但是它又是不存在于现实的不真实的生活描绘,整整画面更多的则是强调了画家的 心理成分,对美本身的表达,让主体人物美得不沾一丝尘染。
在《夏色》中,散落满地的瓜果和游动的金鱼看似与主体人物毫不相干,但因它鲜的骄傲、美的饱满,从而使人物所表达出那份静谧、超然、青春的气息在画面蔓延,也寄托了画家的人生理想,展现了画家纯净的内心世界。
王根生对此类题材的构图是大胆的,富有想象的。散点式的观察方法,西洋画的造型与描绘,宣纸优美的材质,使他有了广泛的创作空间。这不同于一般的散点观察的平面描绘,而是多点式、大观察平面化的立体空间的全景图式。
王根生作品出现使人们普遍认为传统的意义上色彩单薄的工笔画已不再轻漂,王根生把物质世界自然状态的美同人性美的自然状态用色彩最和谐最美的规律所表达的的精神转带联在一起,油画凝重的质感同国画的轻灵秀美柔在一起。笔墨、时代、创新在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地。第三类题材则是雪域高原的藏民风情。这也是最打动王根生内心、在西藏心灵体验后感触最深的一类题材。
《朝圣者的聚餐》是王根生用了半年的饿时间创作的又一幅大作品,是一幅使人心泪横流的西藏风情,是一幅让染叹为观止的经典力作,是一幅当代写实主义的典范宏图,是一幅暮鼓晨钟的灵魂对话,此幅作品因此也荣获2001年首届中国画大展的学术奖。
《天国之梦》的诞生,也立即引起同行、专家及藏家的注意,在天津主题绘画展上颇受好评。
王根生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肯定,频频获奖,同时也在艺术市场中表现不凡,颇受收藏家的青睐,《梦里飞花》在99年1月24日举行的翰海拍卖会上,以其惊人的叫拍速度与18万元不菲的价格,让同行羡慕不已,在当时创造了当代画家工笔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这些年来,王根生在学术与市场中可谓是双丰收,这宗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他的艺术道路是不平坦的,千辛万苦的专业磨砺,铸就了他坚强的意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寻常的生活体验成为王根生创作的不尽源泉。这不能不提起他西藏之行彻头尾体验后的大悟大醒。
1996年秋,王根生经过一段痛苦的思考后,决定去西藏体验生活,开始了一次让他刻苦铭心的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青藏高原是充满诱惑的,它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是博大深远的,雄浑而厚重。在拉萨,王根生买了一辆自行车,朝着日喀则骑去,开始了他在神秘大地上的苦难之旅,与其说是体验生活倒不如说是一次真正的意义上的艺术探险,是一次对生理极限的挑战。王根生以惊人的毅力,翻越唐古拉山,从尔木入青海,用撕一个多月,他见到很多感人的场面,体味到了那亘古的苍凉。伴着呼啸寒风,他曾驻足倾听来自天外的佛号晨钟。在藏民热情奉献的酥油茶和载歌载舞中,拥抱夕阳,王根生用心感受这种异样的场景,他不止一次被这样的场景感动;雪峰高原的夜,天蓝的像碧水,水蓝的像青天,蓝得晶莹,蓝得清澈。王根生闭起双眼,仿佛清泉从雪峰淌下,从心里流过,带走一切尘埃,浩瀚无限的宇宙已将万物溶化,凝聚成一股精神。作为一种力量。王根生已被这股力量溶化了,被这种博大的意境感动了,至真至纯至美的感受在他的胸中沸腾起来。王根生终于在惊喜与痛苦中找到自己作品生命的灵魂,生命即画,画即生命,至真至善至美都在这一切之中。高原雪域的奇景培养了王根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使他读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现,艺术创造的潜能也在厚厚积蓄,一般喷薄欲出的力量,伴 着源源不止的才思,使王根生开始新的计划,一各个令特震撼的画面的他脑海里构筑起。绘画的素材有了,感受有了,但有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大作品,光靠热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王根生面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艺术语言的探索。
王根生以古人为榜样,既不盲目崇拜描摹,也不重复过去,力求形成自己的表现的表现语言。凡有大成就者,莫不是在艺术语言上极有创造力。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又说:“笔墨当随时代。”黄宾虹对绘画语言的影响也有其精辟的论述,自己以身示范自成一提,他说:“我的画需要50年为世人所知”,正是这种气概才成就他一代宗师的学术地位。正是这些不落前人巢穴的追求与胆识,使得这些大师超越了前人,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而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拉开了距离。王根生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仅仅靠古人,靠传统的绘画形式,是无法表达现代人的感受的。当传统的绘画技法已不再满足创作需要时,那时就对当今的艺术家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一个“笔墨当时随代”需要解决世道创新的问题。创作了大作品的王根生深刻的认识到十八描已无法描出现代人的感情,高染法也难以染出难以染出现代人的造型,这只有自己选择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了。王根生深感自信的为自己肩上压上了创新中国工笔画艺术语言的重担,全身心地致力于绘画新技法、新境界的研究。如果说《天国之梦》是王根生大胆他所开创绘画语言的一次成功常识的话,那么《朝圣者的聚餐》展现于你面前的已是一幅使分完美的作品,美的不仅在于它的画面,更在于它完美的创新语言。《朝圣者的聚餐》已不再用传统的线描来造型,而是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恰如其分地把握水的媒介作用以及油画后重的色彩感如何爱宣纸上得到极至的发挥,王根生以起令人信服的写实技巧,让人叫绝。作品题材的选择与表现有了厚度、深度,将艺术的本质与生命的和谐融为一体。
王根生的艺术风格是鲜明的,画作不仅富于形式意蕴,苍润兼具,而且于浑然的整体中溢出独特的中国文化意趣。我们再回顾分享一下收录王根生画册的部分作品及其艺术特征到给我们的美感:《平淡的夏天》描述的三个少女,两个神情专注坐在围棋旁,另一个少女俯卧床塌,好似正在用那如水的明眸和你默默交谈,天生丽质的美中带着理想的梦幻,少女纤细的十指,大方舒展的仪态、优美的神情、如贵妃出浴,娴雅、飘逸、清秀、素洁……整个画面和人物集古典美、现代美于一体,平中出奇,淡中见异。《平淡的夏天》在平淡之中孕育着火热,火热的夏天却用一种闲适和飘逸来表现,可见画家构思的独特匠心。《为谁不语》、《夏天》等作品也深得唐宋精髓又见西方古典绘画之美。作品中弥漫着典雅、富贵,又昂然生机。
王根生的每一幅大作品,几乎都会使人过目不忘,因为复杂的画面构成是许多画家不愿涉及无法涉及的,用他的至纯爱心,独特的思维及高超的技艺,塑造一个个富有鲜活的生命的形象和神气而浪漫的画面,这是他心血和汗水的结晶。王根生用直面高原的人生经历,把画面原始的感情诗意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美的想象,他在用心描写人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艺术精神。
文章来源:《当代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