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估值的双重标准

2017年05月01日 09:15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孔达达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

  对艺术品进行评估,首先需要明确估值中的价值的概念。艺术品和古董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一种是以被评估对象的经济价值(即等值的货币量的多少,或称价格)为标准的估值;二是以艺术品的审美、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等为标准的估值。经济价值是相对直观、具体、可衡量的,而审美、历史、文化、社会等价值则是一种个人或群体的主观意见的表达,难以被完全准确地量化。

  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艺术品评估,主要采用第一种估值标准,侧重于对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析,这种评估实际上是对经济现象的一种分析。但是,在艺术品首次进入市场时,因为缺乏相应的市场价格参照标准,第二种价值评估会发挥作用。在艺术品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中,也需要参考第二种价值评估标准。

  第二种价值是市场现象背后的成因,是对艺术品价值本质的一种更深入的探讨,是对艺术品在历史、文化、审美和社会价值上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实际上是知识权力斗争的结果。在这个层面上的价值并非一种绝对价值,而是不同群体的各种观念博弈的结果,这种观念的博弈虽然会在某一段时间内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但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长期来看它是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

  中国历史上,艺术品的审美标准和品味主要由两个社会群体所决定,一个是皇家影响下的宫廷品味,还有一个就是文人士大夫所代表的文人品味。大致上皇家品味倾向于精巧、细致、富丽堂皇,而文人士大夫为凸显其文化品味的特殊性,则更倾向于雅致、性情和品格。随着社会流动的发生,不同群体的品味和习性,互相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种品味,即市场品味。市场品味是在艺术品的商品化过程中形成的,代表了收藏家和消费者的品味。在当代社会,市场品味是一种主流的品味。这种品味受到当时流行的艺术品的分级标准的影响。市场对于艺术品的分级标准与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分级标准不同,在市场上取得最高价格的艺术品往往出于市场分类等级的顶端。而艺术品市场中价格的分层,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市场品味,是一种现实社会的写照。

  通常情况下,拍卖图录中的最高和最低估价,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作品在当时的市场价值区间。在某一时段内,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货币发行量,以及替代市场的景气程度等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尽管市场价格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但长期来看它比人们一般所认为的要稳定。市场价格暂时的巨幅波动,很可能是因为两个客户拍场上激烈竞价的结果。

  因此,一家专业的艺术品评估机构,不仅需要了解价格变化的经济现象,也需要深入理解价格背后的艺术品的价值本质。(编辑 董明洁 许望)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艺术品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