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画家为近现代中国美术“画蓝图”

2017年07月14日 14:4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展出作品 主办方供图  展出作品 主办方供图

  文/金羊网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吴大海

  这几日,京城天气炎热,但不少人还是无法抵挡“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诱惑,前往中国美术馆看画展。

  广东翻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首章

  “过去,我们对广东美术的解读存在不少误区。不少人只知道岭南画派,这种认识其实是表面和片面的。实际上,近代文化、科技,包括西洋画进入中国都需从广东说起。”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表示,西方绘画最早由利玛窦传入,利玛窦先是从澳门进入肇庆、韶关,再由南昌走进北京。

  “史料与文物可以证明我的观点,但这些极重要的史实就连当今的广东人也知之甚少。”梁江介绍,广东新会博物馆的明代中期木板油画《木美人》,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油画实物;广州十三行的外销画,是中国早期西画运动的一部分;《南海县志》记录了最早出洋学油画的广东人行迹。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指出,“可以这样说,广东近现代美术是翻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第一章。”

  中国画的革新从广东开始

  “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是本次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关键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风东渐,风云激荡,西洋绘画似乎成了先进文化的代表。此时,最早对外开放的广东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变革、艺术变革最为敏锐的地区。而中国画的革新,正是从广东开始。

  李劲堃介绍,20世纪,“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中国美术教育先驱林风眠代表了广东画人在洋画、国画、改良中国画三种绘画种类的顶峰,也代表着近现代中国美术的三种不同的先进的发展方向。

  时称“岭南三杰”之一的高剑父则折衷中西,融合国画与西洋画的优点,创立“折衷”绘画。史称岭南画派的“折衷”绘画与上海画派、京津画派三足鼎立,成为中国近现代画坛最具活力、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难以想象,一省之地的画人,竟给神州大地的美术发展提供了三种方向。

  广东成为“艺术革命”的策源地

  “20世纪以来,广东成为 艺术革命 的策源地,是传统艺术走向现代的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认为,最早针对传统国画衰落提出质疑的是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而中国最早留学日本、欧美的艺术家也大多出身广东。李铁夫、高剑父都提倡艺术上的革命;林风眠、余本、关良积极通过引进西方画种,实现传统艺术的改造;古元、赖少其的版画,也体现出革命美术的先驱性。

  薛永年认为,广东在不同阶段出现过不同画派或代表人物,或力主引入西方,或强调中西融合,或呼吁回归传统,他们的艺术理念和主张均经过深思熟虑与理论推敲,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比方说“国画研究会”,表面看他们的观点是坚定守旧的,但立足于当时语境,这其实是一种面对外来冲击大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文化应对策略。这一批人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回答了中国绘画在现代怎样接续传统文脉而又继续向前发展的诘问。“近代美术界面临 中国画的现代化 与 西洋画的民族化 两大问题,与当时另外两大美术重镇北京、上海相比,广东的革命性最为突出。”

  来源: 金羊网(广州)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