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国家战略下的博物馆

2017年07月18日 10:45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我国各类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文物藏品,这些藏品中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方面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身处国家战略下的博物馆,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而且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如何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博物馆服务功能,把握新使命传播正能量,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这是每个博物馆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以独特“个性”立馆。博物馆影响力的强与弱,最为核心的要素是它的个性与特色,这是博物馆的灵魂,也是吸引观众的法宝。时下国内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但千馆一面、形式单调、缺少文物藏品支撑的博物馆不在少数。虽然进馆的门槛低了,但遭遇观众冷落的窘境时有发生。博物馆需要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要依据自身藏品情况推出富有特色的服务产品,且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使博物馆的唯一性、独特性、公共性服务效能得到提升。

  研究是“活起来”的提前。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博物馆对其馆藏文物不仅保护有序,而且对所藏文物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是一切资源利用的基础。博物馆要采取多种措施,主动与兄弟馆、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加强合作,实行藏品信息互通有无、藏品研究成果共享。博物馆要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建立可移动文物数据社会服务和共享机制,积极探索文物联合研究、文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让藏品在展陈中更加“雷人”。现代博物馆正在实现由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型,“好玩”“好看”成为新的追求目标。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原有孤立的文物器物成为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强的展览,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策展人和策划团队。近年来,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在展览陈列中,实行展览项目制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呈现出它的生命力。南京博物院打破了过去由展陈部门单一操作的局限,充分调动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实行以策展人为核心的项目制,只要有好的展陈创意,都可以成为策展人,如“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等展览是这一制度下的产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参观者得到发自内心的精神愉悦,文化滋润的功效充分体现。

  勇于在世界舞台“放声”。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中国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大,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博弈、融合已成为一种新常态。欲与世界博物馆比肩,仅凭勇气和胆量是不够的,必须有高度的担当意识,在创新布展形式、运营管理方式上,以先进理念和专业水准与国际社会接轨。通过馆藏物证加强不同国家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发力发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思想资源直观快捷地反映和传扬出去。

  (嵇亚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