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区拆迁 搬离更远就安全吗?

2017年08月08日 15:2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黑桥艺术区拆迁现场黑桥艺术区拆迁现场

  “7月20日,下午两点

  正是躲避酷暑,宅家午休的好时候

  手机的一个震动

  梦中人掉下了床”

  疏解人口,政策性“清理低端人口”

  2017年8月5日,太和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流徙与游牧’下一个黑桥?环铁艺术园区的明日之殇”的文章,开头便是上面的几句话,同时也再次将艺术区拆迁拉回人们的视线。

  文章中讲到:“7月20日下午,环铁艺术园区(又称环铁会馆)的艺术家们收到物业短信,说园区即将被拆除,通知大家在8月20日之前,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内务必搬离。拆迁之后的园区土地将退还大队,拟定改建为绿化带。”

环铁会馆拆迁通知环铁会馆拆迁通知

  雅昌艺术网在采访时从园区内艺术家处了解到,环铁会馆这片土地为工业用地,在法律上是不能用于出租的,此次此次拆迁是由于园区所在大队得到通知,东坝乡疏减人口腾退工作即将开始,环铁会馆也在此次腾退范围内。

  根据媒体公开的信息,近年来北京市一直在控制人口数量,并且做了详细的规划,比如东城区未来5年,即到2021年,常住人口规模比2016年下降13%左右,控制在76.2万人以内。西城区未来5年,力争全区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10.7万人以内。海淀区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即312.6万人以内。丰台区将确保到2020年底常驻人口控制在195.5万人以内,比2014年底下降15%。石景山区确保2017年底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6万人以内。房山区未来5年,常住人口规模计划控制在130万人以内。顺义区未来5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昌平区2017年昌平的常住人口控制目标暂定为206万。

  据艺术家介绍,他来到环铁会馆已经有6年的时间,当初选择这里是因为环境好,离798和市区比较近同时也安全,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租金便宜,比如在望京租工作室,肯定会非常安全,不存在被拆迁的问题,但是一年下来租金就得几十万,负担不起,他刚来到环铁会馆时,这里的租金一年才3万,后来最高涨到6万,但还可以负担的起。

2017年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任务2017年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任务

  这次拆迁对于他来说,在预料之内,因为在租房之前就知道土地存在问题,在签合同的时候,里面也有一个条款就是政府拆迁,他们要无条件的搬出,并且不会得到赔偿所以面对拆迁他并没有很大的心理挣扎,在他看来,真正受到伤害的是那些年轻人,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钱全都倾注在了这里,承受不起这样的拆迁。

  另外一方面,就是无奈,明知道有问题,但是你不得不租,因为离艺术中心更近,租金更便宜,还有就是艺术家不重要,艺术也不重要,据艺术家介绍,这块地拆迁之后会被当作林业用地,到时候会种满树,在他看来,似乎树比人和文化重要的多,这是让他很失落的地方。

  BETWEEN艺术实验室是园区内的一个艺术空间,空间由青年策展人阎玉婷一手创办,在谈到此次拆迁时她表示:“我们特别惨”,她是2013年搬入园区的,之所以选择这里,也是很偶然的事情,在搬来之前,她帮朋友寻找空间场地,看到环铁会馆里面的空间之后,就自己租了下来“我当时过去一看,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我想要的地方,顺其自然的就开始了。”

  不扎堆,不求集群效应,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在空间项目的计划和实施上,同艺术家共同去做实验性的尝试,关于未来,阎玉婷有着自己的规划,她希望空间能够与艺术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让BETWEEN艺术实验室进入到国际上更好的平台,将艺术家推到更重要的展览项目,截至目前空间已经举办了数十场展览和活动,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空间。

  然而这一切随着拆迁不得不暂停,7月22日刚开幕的“藏春阁—王业丰个展”也不得不中断,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寻找新空间和搬家,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而艺术家李迪已经忙得无暇分身,他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工作室和搬家,连接受采访的时间都已经没有了。

  在太和艺术空间发布的文章中,园区内的艺术家感慨:“每一次的搬家都意味着一次别离,同时耗费大量的成本,包括时间、财物和心血。原以为这次能坚持得稍久一些,不料还是宿命轮回。自从搬进环铁会馆,我第一次有了经营一个家的念头,这里的空气极好,景色怡人,我开始尝试在小院子里组装一个阳光房,在周围的空地里种些花草绿植,在工作室里安置老唱片,给客厅里多备一张茶案、几个蒲团……我幻想着在这里能将生活与艺术彼此交融,然而现实依旧残酷,我们终究还是要重回老路,奔走迁徙四处流浪,由近及远地游走在五环之外、六环之外,直到无处可去,离开北京”。

  目前,园区内的艺术家们联系签名,向东坝乡申请,希望能够保留住这块区域。

  限期拆迁源于棚户改造

  与环铁会馆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草场地艺术区边上的艾荷华艺术区,8月6号,公众号“词业”发布一则消息,称位于草场地艺术区的也要拆了,根据文章中公布的信息,7月26号,园区中的艺术家们发现了一张告示:艺术家要在29号搬离!8月1号,又有新的通知:限期到5号!8月3号五点以后,开始停水停电。8月5号,又接到新的通知,5日后完成清退工作,“15日需清理到位”!

  7号下午,雅昌艺术网赶到现场,看到园区门口右边张贴着一张“公告”,内容就像公众号里面讲到的一样,限期艺术家们5日内搬离,园区门口的左边张贴着全市清理“大棚房”的新闻报道,园区内部住户的门前不同程度的贴有公告,园区右面的房子已经拆除,成为废墟一片,与园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面就是中铁新盖的大楼,光鲜亮丽。

艾荷华艺术区门前的公告艾荷华艺术区门前的公告
限期搬离通知书限期搬离通知书

  据了解,爱荷华艺术区用地属于北京常春藤绿色园艺有限公司,最早土地用于建设农庄大棚,后来艺术家入住之后,在大棚内建设房屋,改变了土地使用性质,刚好今年处于北京市棚户改造高峰,所以在拆迁范围之内,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2017年北京市共有128个棚户区改造、平方修缮和危楼改造项目开工,涉及36000户家庭,改造项目涉及土地6794.11公顷。

艾荷华艺术区大门艾荷华艺术区大门
艾荷华艺术区右边已经成为废墟艾荷华艺术区右边已经成为废墟

  目前这里居住着近40户超过50位艺术家,推土机随时会来,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在外地没赶回来。

黑桥艺术区拆迁现场黑桥艺术区拆迁现场

  每次拆迁之后,大家思考最多的是去哪里,选择最多的是往更远的更外围的地方迁徙,比如黑桥艺术区拆迁之后,大部分艺术家选择去往顺义或者通州这样的地方落脚,因为租金更便宜,但远离所谓的“中心”区域就更安全吗?近日一则名为“北上广常住人口增速放缓 专家:靠政策清理低端人口”广泛流传并被热议,人们争论的焦点是“清理低端人口”,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政府的决心,也难怪人们会恐慌和焦虑,因为难保自己不是被“清理”的对象,而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种不安会更强烈些吧,因为在往外真的不知道要去哪里了,就像园区内一位艺术家的感慨:“再拆迁就真的要去河北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什么城市发展总是要我们来买单。”

  艺术区拆迁背后

  批评家王春辰在一次关于艺术区拆迁的论坛中讲到,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这个问题不是艺术家的问题,也不单单是艺术家的房子,工作室被拆掉,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涉及到中国当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就是涉及到每一个人的权力问题。

黑桥艺术区拆迁现场黑桥艺术区拆迁现场

  “北京古城的拆迁,其实要比今天所谓的工作室的拆迁,还要严重。所失去的中国文化历史的价值比这个要大多了,那不同样拆掉了吗?北京的古城,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四合院,同样都拆,不光是北京在拆,全中国在这么多年来,许多城市也在拆。现在的拆是有一个非常有理由的理由,就是经济要发展,城市化、城镇化、规划等等,表面上是合法的理由,但是背后实际上是对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甚至我们这个国家历史的不重视,就以北京为例,其实北京是多好的一个古城,三代古都,几百年,说拆就拆了,当时梁思成上书,很多专家都提出来,要把中央政府放到西边,单独建一个新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再建一个新的北京,这样保证了北京古城。古城是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什么傅作义要和平解放北京,他不打仗,就是不想在战火中毁灭北京,恰恰是在和平的时期,北京没有了。当我们想到这个的时候,会感觉到很痛心,如果把这些问题和我们现在所谓的城市化,包括艺术家所居住的区域联系起来,会发现真的是无语可讲。”王春辰讲到。

黑桥艺术区拆迁现场黑桥艺术区拆迁现场

  在他看来,这么多年来,不断地有艺术家,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社会层面,所谓的维权也好,讨论也好,最终的结果实际上是没有变的。城市不断往外扩展,涉及到什么样的土地,就会拆掉一批,只要是挡住了发展进程的都会拆掉。背后是什么?它不仅仅是城市化,它是一个落脚点,人要有居所,人要有一个存在的方式的,现在这些我们都没有。你会发现这个问题不是艺术家的问题,也不是艺术的问题,它是整个中国当下社会如何进入到现代的问题。

  拆之后的思考

  何去何从?是每个艺术区拆迁时人们思考最多的,环铁会馆的艺术家也同样如此,面对拆迁,很多人开始变得焦躁,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过激的行为,而是通过一种平和的方式来尽量保留住这片区域:“面对即将落实的政府规划,艺术何为?是再来一次声势浩大的‘暖冬’计划,抑或匍匐在城管的铁叉之下?覆辙之戒,显露出艺术过于脆弱和无能,除了收拾行囊,黯然离场,艺术家还能做些什么?作为弱势群体一方,为了在不触及法律底线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保住自己的生存空间,环铁艺术园区的住户们在经历了一番讨论之后,决定选择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联合签名’向负责此次拆迁的主管部门申请保留园区。”

环铁会馆艺术家联合签名环铁会馆艺术家联合签名

  相对来说,这不失为一条道路,那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在批评家鲍栋看来,他不把拆迁的问题看成是一个艺术或者是文化问题:“我们谈艺术家本身,实际上谈的不是艺术家,谈的就是人。具体的人的问题,就是你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问题,我们看艺术家租违章建筑的时候,合同上有没有提到这一点,万一涉及到政府拆迁,到底怎么协商,怎么补偿?比如刚刚装修的突然拆掉了,这个怎么补偿,有没有条款?这完全是一个具体的合同或者是法律的协议问题,有一个这样的东西会好一点。”

  此外,他还讲到:“比如,如果二房东许诺可以租十年,不到十年,每年应该补偿多少,因为涉及到艺术家可能一下子投入了十万装修,至少每少一年应该补偿一万,可以协商。”

  在鲍栋看来,艺术家拆迁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政府规划没有问题,但要不要城市化的权力是由当地人决定的,而不是被城市化:“当地人是谁?村民,和居住在里边的艺术家,前提是我们没有户口制度,没有暂住证制度,这个时候艺术家住在那个地方就是居民,就是公民,就有合法权利,只要你是合法地租的,合法的买的都可以,租期没有到这个就是你的,因为你拥有它的合法权力。这就是当地人租的,我们是不是欢迎拆迁或者拆迁的补偿是怎么样的,这个时候是当地人决定的,而不是政府下令你不得不接受的,因为那个时候艺术家已经是当地人了,这个前提就是没有什么户口制度,没有暂住证,哪怕是租赁的,也有合法使用权力,这是一样的。”

  美国的一个城市要盖一个超市,要拆掉一位老人的房子,这位老人已经六十多岁,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老人不愿意搬离,最后超市没有办法,就围着她的房子盖了超市,此后二十多年,房子一直没有拆掉,开发商还和这位老人成了朋友,老太太去世后,把房子捐给了超市。

  关于拆迁,批评家王春辰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人性的交流,并不是说因为你妨碍了什么,背后的基础是保护你个人的权益,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使你感觉到人性的温馨、温暖。

  但愿有天我们也能够拥有这样的故事。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