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里花钱还是小心为上

2017年09月20日 08:4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Jacques-Ernest Bulloz's General View of the Studio in Meudon (1904–1905)。图片:Courtesy of Musée Rodin Jacques-Ernest Bulloz's General View of the Studio in Meudon (1904–1905)。图片:Courtesy of Musée Rodin

  来源:收藏快报  

  美国特拉华州温特托尔博物馆的名声并不响亮,但它做的一个名为“审判中的珍宝”的展览却十分有趣。展览展厅里有超过40件曾在市场上高价出售的“假货”,其中最出名的展品是曾由纽约诺德勒画廊售出的一幅落款为马克·罗斯科的油画。纽约诺德勒画廊在艺术圈也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他们曾经于1994—2011年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伪作,攫取暴利。2004年,一位收藏家用830万美金在诺德勒画廊购买了一幅红黑色相间的“马克·罗斯科”的《无题》。然而这张作品出自一位居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中国画家——钱培琛。

  无论海外还是国内,对于金融投资总是十分谨慎,但在对于艺术品投资上,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国外收藏家因为画廊的名声而毫不怀疑地购买伪作,国内藏家每每遇到假货,都以“交学费”作为调侃之语。审理前文所提到的假画案的检察官赫尔南德斯说:“艺术市场是一个极其不规范、有着很强的隐秘性的市场。”这句话,似乎放之海内外皆准。国外的艺术市场,拍卖行和画廊占据了相当高的地位,人们往往依据它们的信誉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诺德勒画廊的客户名单,甚至还包括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泰特美术馆等。信誉掩盖了欺骗行为,对艺术行业是莫大的讽刺。

  国内的收藏,除却拍卖业,多是以圈为概念,熟人买卖或者熟人做中介买卖司空见惯,个人信誉和人脉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超越了市场规律和市场监管。而在此行为之上,产生了诸多的无法解开的矛盾,导致即使诉诸法律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权益,本报本期“藏博资讯”版报道了一起购买假画的案件,画家鉴定藏家70万元购买的画作仅仅值几百元,这也是国内艺术品交易中的典型案例。

  如何在收藏行为中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人们还是应当像做其他金融投资一样谨慎小心的好,这么多耸人听闻的艺术品造假、诈骗事件,面对数额巨大的交易,藏家们真的有那么“愚钝”?当然不是。在交易行为中,最好能有权威的第三方鉴定,而不是单纯地相信对方的口才和自己的眼睛。无论卖家或是中间人的信誉如何好,那只是真品率的下限保证,却永远无法保证你买到的都是真的。(朱匡杰)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艺术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