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中国画院获悉,程十发美术馆将于今年9月底开工,2019年年底建成开馆。该馆是以程十发为个案出发,研究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海派美术发展脉络,是传承海派美术的重要基地。由此,一直以来处于价值洼地的海派书画有望补涨。
海上画派的三代发展
海上画派,又称“海派”。一般指的是十九世纪中叶(1843)至廿世纪初期(1927),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艺术活动的一群画家,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团体。与“京津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金陵画派”等并称中国近现代书画五大画派。其成员众多,时间跨度久远,至今存在(新“海派”)。作为一个地域流派,海上画派对中国近现代国画影响深刻,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的书画艺术市场上仍占很大的份额。
海上画派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画家以赵之谦、任伯年为领袖,主要成员有任熊、任熏、任预、吴昌硕、虚谷、蒲华等。当时,上海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成为海上画派第一代的开创者。
第二代海派画家人数众多,群星辉映,其中的佼佼者有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吴湖帆、贺天健、林风眠、刘海粟、应野平、陆俨少、谢稚柳、唐云、程十发等等。他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战争的动乱,艺术之途可谓艰难曲折。在这期间,这些海派画家或走出国门吸收西画的精髓;或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反映时代精神;或从事艺术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或推陈出新,变法创新,追求多元的审美理念。促使海上画派拓展更为广阔的舞台,名家名作的不断问世。此时的海派早已跨越了地域的屏障,走向国际艺坛,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画在国际市场应有的地位与影响。
如今第一代和第二代海上画派画家大多已经去世,至此,海上画派的辉煌暂告段落。虽然此后也出现了许多新人、新气象,可以说是海上画派的第三代,但仅仅只有“猴子”,未能出现“老虎”。
追索海上画派的发展,会发现海派所指的具体范围具有很大的游移性、模糊性。通常被人们视为海派重要代表的某些画家,其实并不寄寓上海,抑或在其艺术的成熟期移居外埠,成为该地区的代表画家。前者的典型例子是赵之谦,后者的例子则有黄宾虹、张大千等等。海纳百川的巨大涵量和永不止息的流动性,不仅构成了海派绘画无固定模式、无统一风格、无独尊宗主的基本特色,而且作为画家、画作、画事的最大集散地,与许多地区发生着“互市”关系。正因为如此,支撑起20世纪中国画坛新局面的各地著名画家中,有很大一部分与海派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上画派的风格与特点
“海派”具有组成人员广泛、风格兼容并蓄、笔墨表现多元、创作理念多维和题材贴近大众等特点,从各个方面迎合了收藏者的趣味。比如,任伯年的绘画兼工带写,雅俗共赏;任熊的人物银勾铁画、清新活泼;虚谷的动物虚实相间、情趣动人;赵之谦的花鸟笔墨酣畅、设色浓艳;蒲华的绘画笔意奔放、风韵清隽;吴昌硕的花卉以书入画、气势雄强;吴湖帆的山水秀丽丰腴、清隽雅逸等。
海上画派,上承唐宋传统技艺,吸取明清陈淳(白阳)、徐渭(青藤)、陈洪绶(老莲)、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等诸家之长,又受清代金石学的影响。后借鉴民间与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融贯中西,独成一派。其风格特点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四点:
其一,海上画派的花鸟画最多,其次为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海上画派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海上画派的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类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海上画派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也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除了这些特点外,画家的作画数量庞大,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的书画艺术市场上仍占有很大的份额。
市场价格倒挂现象严峻
有关机构曾评出近现代画坛十位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刘海粟、李可染。从上述名单可以看出,海派画家占了绝大部分席位,个别不属海派的,也与海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就不难看出海派在近现代画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从市场价值方面来看,海上画派一直萎靡不振,明显要低于同时期、同等地位或艺术水准的“京津画派”。之前有人做了这样的类比:吴昌硕作品价格低于齐白石作品,谢稚柳作品价格明显低于李可染的作品,程十发绘画的价格低于黄胄的画作价格等等。并且目前市场价值依旧如此。
作出这般比较也并非没有依据,以吴昌硕与齐白石两人为例。吴昌硕与齐白石是近现代美术史上两座重镇,有“南吴北齐”之称,又有诗书画印四绝之誉。吴昌硕生于1844年,享年八十四岁,齐白石生于1864年,享年九十五岁。齐比吴小二十岁,二人既是同时人,又是两辈人。现代研究吴、齐二人的文章可谓多矣。大家都说,齐白石在同时人中最佩服的是吴昌硕先生。并引齐诗为证:“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愿为吴昌硕门下“走狗”,真算得上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但如是这般,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反映却恰恰相反。据雅昌AMMA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齐白石以51057元/平尺的价格,遥遥领先于15594元/平尺的吴昌硕三倍有余。
此外,2011年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了4.255亿元的天价。而齐白石和徐悲鸿都很崇敬的任伯年,他的巨作《华祝三多图》于同年在西泠春拍上以1.67亿元成交,虽然也是高价,但却比齐白石的作品低了近3倍。并且该作是任伯年已知的单件最大尺幅、最具代表性风格的作品,被称为“任伯年之王”。任伯年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件上过百万外,平均价位都只有区区几十万元,市场价格倒挂现象可见严峻。
价值低迷原因及未来潜力
有人认为,“海派书画”市场偏低主要在于有关艺术研究和评论的不足;此外,海派的真迹精品多已经流到海外,有些好作品在收藏家手里,因为价格太低而不愿意拿出来。有人想买海派作品,但苦于没有资料和标准,因真伪难辨而不敢下手。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则认为:“民国的时候上海是文化中心,那时上海的收藏队伍是中国的半壁江山。建国之后,文化中心北移,海派就被边缘了。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同时承载了艺术中心、文化中心的身份,同时影响了艺术市场。京派画家的作品相比更加靠近主旋律,而海派画家则逐渐被边缘化了。”而如今上海的艺术市场即将崛起,有代替北京之势,随着上海藏家的突出表现,以及上海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海派书画也将重新被审视。
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重要的六大画派之一,“海派书画”仍是中国书画市场中的主力板块,其真正的学术和市场价值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近现代书画领域富有潜力的投资“洼地”,其市场价格也在悄然上涨。
据雅昌海派书画50指数显示,海上画派在2011年春拍中成交额达到顶峰位置。相对其他四个画派,海上画派的跌幅不大,且一直处于稳定的上下浮动。据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春拍结果收于12,298点,总成交额为248,805万元,成为五大画派榜首。能够明显感受到海派市场的发力。在样本艺术家位居前三的是张大千、吴湖帆、徐悲鸿,其中,张大千一人便撑起了半壁江山,作品上拍88件,成交63件,以3004万元的当季总成交额,遥遥领先于其他书画家。
除了榜上几位海派书画大家的作品,吴昌硕、谢稚柳和关良等有代表性的海派画家的作品也成为了拍场热点,成交价格也日渐攀高。此外,各大拍行的海派画家作品所占比重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这些推广都将为“海派书画”市场的未来发展带来曙光。
结语
海上画派曾经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辉煌,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上海,吸引了全国各地画家的涌入,许多海上画家成为了当时艺术市场上的热门人物和藏家的抢手货。然而近几年“京津画派”崛起,但是“海上”书画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也在逐渐展露,未来,这一批海派画家将引领书画市场,成为近现代书画的主力军。
来源:艺术市场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