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热的黑画:一片漆黑价值连城

2017年09月28日 10:3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古往至今,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西方艺术圈大咖的名字,搅动了文艺青年的看展热情,然而在艺术长河中,有一位画家用黑色诠释了永恒,这就是法国当代艺术大师苏拉热的经典“黑画”。今天,在法国画家皮埃尔·苏拉热的《1949年6月19日画作》创作完成38年后,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艺术家并欣赏他更多的作品。

[法] 皮埃尔·苏拉热[法] 皮埃尔·苏拉热

  绘画是诗意的瞬间。

  ——皮埃尔·苏拉热

  皮埃尔·苏拉热出生于 1919 年,法国画家,以擅于运用黑色闻名于世。当西方绘画进入抽象主义时期,放弃了对客体和主体的再造,回归到形式本身。到后现代时期,又通过物象把观念上升到最高目标,在追求某一观念表达的时候,主体、客体、本体已经无关宏旨,重要的是表达出观念,并因此而不择手段,任何材料、媒介、形态都可以成为表达观念的方式。

《1979年6月19日画作》皮埃尔·苏拉热 1979年《1979年6月19日画作》皮埃尔·苏拉热 1979年

  《1979 年 6 月 19 日画作》的表面被分为三个同宽的水平部分,并以留白的米色画布角落进行节奏划分。刮刀的划痕打乱了水平条纹的规则纹路,展露出叠加的分层,其中部分还带着光亮。在这里,每一个具体的部分都与光线有着不同的关系。当观众移动位置,作品会随着光线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苏拉热还有大量以日期命名的作品,这种做法一方面可看作是他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另一方面,以日期或序号为作品命名,也是抽象派艺术的惯常做法,类似于“无题”之意。

《1979年6月19日画作》1979年,清华艺博展览现场《1979年6月19日画作》1979年,清华艺博展览现场

  苏拉热将绘画定义为“诗意的瞬间”,1947 年起,他选择了抽象派和系列画,主张“在绘画中表现的不是其存在之外或之内的事情,而是其力量与所在的世界之间的平衡状态”。

  苏拉热对光线表面更多的是采用“雕刻”而非绘画的方式,巧妙地玩弄条纹、织纹或平滑、哑光、光亮区域之间的关系,乃至是清洗与覆盖之间的关系。他推进了艺术本体语言的演变,也标志了艺术从古典至现代至后现代再到当代的演进。

  皮埃尔·苏拉热其他作品欣赏

《蚀刻 2号》1952年《蚀刻 2号》1952年
《1953年5月23日》1953年《1953年5月23日》1953年
《无题》1956年《无题》1956年
《铁锈与黑色的组合》1974年《铁锈与黑色的组合》1974年
《1982年5月19日》1982年《1982年5月19日》1982年
《胡桃木上的污点》1998年《胡桃木上的污点》1998年
创作于2003年创作于2003年
创作于2004年创作于2004年
创作于2004年创作于2004年
创作于2005年创作于2005年
创作于2005年创作于2005年
创作于2005年创作于2005年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