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前后两期赵孟頫特展 才能全面了解他的书画

2017年10月31日 07:13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赵孟頫(1254-1322)是中国书画史承先启后与师古开新的一代大师。北京故宫博物院于武英殿举办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将持续至12月5日。此次展览分为两期,如今,第一期展品已于上周撤展,并换上第二期展品。

  此次展览规模空前,有107件赵孟頫及相关作品展出,展品主要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辽宁省博物馆等。赵孟頫一生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均有展出。此外,展览中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鲜于枢、钱选、黄公望、吴镇、文徵明、董其昌等与赵孟頫有着书画渊源或影响的名家作品。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于两批展品交换之际专访了“赵孟頫书画特展”筹备组负责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汪亓。他表示,两期展览是一个整体,其实只有看过前后两期的展览,才会全面了解赵孟頫书画。

澎湃新闻:此次赵孟頫书画特展所分的四大单元想请你简介一下?澎湃新闻:此次赵孟頫书画特展所分的四大单元想请你简介一下?

  汪亓:这次展览共展出100余件书画,其中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另有上海博物馆7件藏品,辽宁省博物馆1件藏品。展览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是“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第二单元是“书画交辉——赵孟頫的书画成就”,第三单元是“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和第四单元“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希望呈现对赵孟頫在书法、绘画上有引领、有促进、有帮助的艺术家的作品,故而展出了隋、唐、宋、元代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其中,书法比重更多一些。

  对于隋代智永《真草二体千字文册》(宋拓本)、唐代国诠《楷书善见律卷》、北宋米芾《行楷书破羌帖跋赞卷》、南宋赵孟坚《墨兰图卷》,观众朋友们很好理解,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给赵孟頫以影响的名家之作。

杨凝式草书《夏热帖卷》杨凝式草书《夏热帖卷》

  同时,还布置了一些同时代的书画家的名作,比如比他年长十余岁的钱选绘制的《八花图卷》,和他年龄相近的鲜于枢《草书魏将军歌卷》、邓文原的《章草急就章卷》。对于这些作品,观众可能会有疑问。针对大家的疑惑,我来解释一下。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这些人物和赵孟頫有着共同的、师法古人的艺术主张,共同了改变南宋末期的轻肆燥露的书风与画风。他们这种共同的追求,相互影响、相互支撑,从而开辟了元代书画的新风,影响深远,直至今日。

  此外,在第一期展品中展示过赵孟頫的《行书秋兴诗卷》(上海博物馆藏)、《行书致季宗元信札卷》(故宫博物院藏)。陈列这些是因为赵孟頫早期受到前代人影响的痕迹很明显,如《秋兴诗》很明显受到宋高宗赵构书法的影响。我们想呈现早年的赵孟頫对于这些人的继承。而那封致季宗元信札,除了信本身的内容之外,第二纸上还记录了此前他看到的一些绘画名迹,如张萱、董元等人的画迹。这说明赵孟頫自己也阅看过众多前人的佳作,他的绘画实际上是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中很好的艺术技巧、笔墨思想、构图方式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目。选择钱选《八花图卷》是因为他的文人画气韵对赵孟頫有影响,同时他们又是非常好的朋友,赵孟頫在图末有一段题跋。赵孟坚《墨兰图卷》有将书法施于绘画的表现,这对赵孟頫有所启发,所以陈列出来,供观众们了解。

宋代赵孟坚《墨兰图卷》宋代赵孟坚《墨兰图卷》
钱选的《八花图卷》钱选的《八花图卷》

  澎湃新闻:第二个单元“赵孟頫的书画成就”其实是和赵孟頫本人是直接挂钩的。这一部分的是如何策展,进行不同时期的划分?

  汪亓:赵孟頫的书法、绘画在艺术史上成就、地位极高,举世瞩目。

  他书擅五体,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草书都有很好的成就,且得到当时以及后人的高度认可。

  他的绘画兼有青绿、水墨两种面目,大家都可以看到。同时,笔下的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走兽。这在历代的画家里没见到过,可见他是一个艺术全才。

  这次展览中,对他的书法分为四期加以展示。其标准参照了我们院里的王连起先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研究赵孟頫的专家,也是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的划分。通过两期展览,我们可以看到赵孟頫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早年学习钟繇、智永的那种用笔古拙、肥厚圆劲的书风;到中年的学“二王”的精致典雅、珠圆玉润的面目;到第三阶段又有所变化,用笔刚健挺拔;第四阶段则是苍浑雄健。从中不难看出,赵孟頫的书风早年至晚年变化很大。

赵孟頫《草书千字文》赵孟頫《草书千字文》
赵孟頫《楷书昆山淮云院记册》赵孟頫《楷书昆山淮云院记册》
赵孟頫《行书归去来辞卷》赵孟頫《行书归去来辞卷》

  当然,其绘画前后也有变化。赵孟頫绘画作品数量远远少于书法作品数量,好在这次呈现的题材比较全面,涵盖了绝大部分。

  澎湃新闻:那这次绘画部分有像书法部分那样分各个时期吗?如他早期仿古,学唐、五代的青绿山水,而兰花,竹石是中期以后的书法用笔。

  汪亓:这部分没有那么明显的划分。赵孟頫的画作很少,而且很多没有题款,部分作品的创作年代是推断出来的,不像书法作品,许多都有明确纪年。大致而言,先展出他的青绿画作,再陈列水墨画作。例如第一期的绘画部分,我们展出了《秋郊饮马图卷》、《浴马图卷》,第二批对应位置展出的是《吴兴清远图卷》,之后才是水墨画作。

赵孟頫《吴兴清远图卷》赵孟頫《吴兴清远图卷》
赵孟頫《人骑图卷》赵孟頫《人骑图卷》

  澎湃新闻:其实对于研究赵孟頫来说,三、四单元都是非常有趣且重要的点,第三单元是关于受到赵孟頫艺术影响的人,其中,黄公望就曾师从赵孟頫。那么在这些作品的选择上,您是怎么看待的。

  汪亓:赵孟頫的艺术影响很广泛。一方面,他的家人直接受到影响。他的夫人管道昇,著名的才女,诗文书画都有造诣。次子赵雍、三子赵奕成就非凡。赵雍的儿子赵麟以及赵孟頫的外孙王蒙(元四家之一)同样是书画名家。

管道昇《秋深帖》管道昇《秋深帖》

  同时,还有赵孟頫对学生的影响。首推黄公望,第一期展出了他的《丹崖玉树图轴》,现在第二期展出了《天池石壁图轴》。黄公望在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卷》后的题跋中写“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潇洒,松雪斋中小学生”,说明当年黄公望在赵孟頫的书斋——松雪斋中学习过。在赵孟頫行书“快雪时晴”之后,黄公望对赵孟頫也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可以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相媲美。还有弟子俞和与再传弟子盛懋,第二期展品里有俞和的《行书自书诗卷》、盛懋的《坐看云起图页》。这次展览适当地选择了赵孟頫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作品,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盛懋《坐看云起图页》  盛懋《坐看云起图页》

  在展览中,体现的不单是赵孟頫对元代的影响,还有他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典型人物来做代表。如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他的《临赵孟頫兰石图》前有赵孟頫《兰石图》的拓本,观众通过比照,可以从用笔方法和构图布局看到两人艺术传承的迹象。还选了明末的书画大家、理论家董其昌临仿赵孟頫画迹的册页。董其昌认为赵孟頫的绘画是“元人冠冕”,书法是“书中龙象”,把赵孟頫推到了极高的地位,这对清代早期影响很大。受董其昌影响的清初“四王”更多效仿赵孟頫的青绿山水,因而我们选了王翚和王原祁取法赵氏笔意的两开青绿山水册页。

文徵明《临赵孟頫兰石图卷》及拓本对比文徵明《临赵孟頫兰石图卷》及拓本对比

  此外,我们还布置了一个展柜,将乾隆皇帝临仿赵孟頫的书画展现出来。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赵孟頫,收藏了许多他的书画作品。而且,他不单是喜爱,还提笔临写、临摹,如《临赵孟頫行草书卷》、《仿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同时,乾隆皇帝对于赵孟頫书画的喜爱也影响了他身边的大臣,对赵孟頫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产生影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展览现场,展柜展览现场,展柜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上图),弘历仿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下图)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上图),弘历仿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下图)

  澎湃新闻:第四单元“云泥有别”呢?

  汪亓:第四单元主题是对赵孟頫书画的真伪辨别,这个单元我觉得大家可能更感兴趣一些。因为赵孟頫名气大,随之而来的伪作就有很多。我们提供出来一些案例,将原件和伪作放在一起,供大家对比,是希望大家能够直观了解真迹、赝品之间的区别。比如,我们把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册》与伪作《六体千字文卷》、赵孟頫《小楷道德经卷》和伪作《小楷道德经卷》前后摆放,大家可以一目了然。除了让原本不了解赵孟頫的朋友们能够有所了解,也给学界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材料,毕竟博物馆是很少展示伪作的。

  澎湃新闻:那么在真伪辨别上,以前有人做过辨别,这次有重新再辨别过吗?

  汪亓:在1949年以后,我们院里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等老专家,以及常年研究赵孟頫的王连起先生等学者通过研究,对于赵孟頫存世的书画有了很清晰的判断。这对我们筹备展览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赵孟頫《楷书临黄庭经卷》赵孟頫《楷书临黄庭经卷》
  赵孟頫款《临黄庭经卷》  赵孟頫款《临黄庭经卷》

  澎湃新闻:有人说赵孟頫画第一,书第二,诗第三;又有人说书第一,画第二,诗第三,对于此,您是怎么看待的,有没有把你的观点展现在展览中?

  汪亓: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能凭借比拼而明确高低之分。而文呢,由于每个人的审视与评判角度不一样,很难有高低的明显区别。书画当然属于“文”的一类。作为展览筹展组负责人,我个人来说还是平等对待赵孟頫的书法与绘画,没有明显的偏爱。

  如果大家觉得在展览中看到书法作品多于画作,这并非是筹展组想把书法的比重加大,而是他的书法作品存世数量远远大于绘画的客观情况导致的。

  澎湃新闻:绘画而言,他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汪亓:对。王连起先生曾说过,赵孟頫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绘画方面,他提出的理论主张给文人画找到了可行的支点。宋代包括苏轼、米芾在内的文人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但是并没有紧密的和自己的艺术创作直接联系。从技法上看,苏轼的《枯木竹石图》、米芾在《珊瑚帖》里画的珊瑚笔架都较为粗简,说明当时他们还没有达到心手合一的状态。尽管他们有理论有概念,但没有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到了元代,赵孟頫为文人画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引领作用。其一是讲究书法用笔。《秀石疏林图》后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个“书画本来同”讲的是书画同法,而不是书画同源。他是强调将书法的用笔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其二,他对前代名家的绘画技巧做了省减,将省减后的笔墨和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与成就。他的山水画一路学李成、郭熙,另一路学董源、巨然,但在细节上的处理都比他们要简单。因为此前的文人没有职业画家的功底,所以很少文人从事绘画创作。而赵孟頫这种省减前贤笔墨的方法,实际上是把绘画的门槛降低了,为后代的文人找到了一条平坦的绘画道路,进而开启了文人画的春天。

  从这点来说,他的绘画并不弱于他的书法,他的绘画理念影响了很多人。董其昌评价赵孟頫,说他的绘画是“元人冠冕”,并为元四家“提醒品格”,指的应该就是这一点。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水村图》  赵孟頫《水村图》

  澎湃新闻:赵孟頫虽然画文人画,但他在绘画形体上掌握的还是非常精准的,例如他画的马。

  汪亓:对,包括他画《二羊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上的羊也非常精致。他有很好的写生功底,但如实、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不是他最终追求的目标。其实精致和粗放,青绿和水墨都不是区分文人画的标准,关键的在于是否将书法用笔能融入绘画、是否具有清和雅致的文人韵度。当然书法用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晚年的赵孟頫,曾经写过一首《自警诗》,诗云“唯余笔研情犹在,留与人间做笑谈”。对于艺术而言,也许赵孟頫心中的想法是,“我应该是引领时代的,甚至影响后世深远的人物,留与人间的书画,岂是仅仅做后人谈资的呢?”

  澎湃新闻:回到展览本身,这次展品分两批展览,那第一批展品的选择和第二批展品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现在是第二批展品了,看点是什么?

  汪亓:这次展览分两期展出,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是因为我院为保护珍贵文物,对元代以前(包括元代)书画展出时长有相应的规定。其次是因为展品众多而场地有限,一期展览无法满足展览的需要。

  两期展览的展品选择尽量做到一个平衡状态,但也不可能完全平衡。希望观众朋友们不要单独观看某一期展览,而要通过前后两期的展览,才能够更全面了解赵孟頫的书画艺术。比如第一期展览的第一单元中,选取了唐代国诠的《楷书善见律卷》,因为后面有赵孟頫的题跋。其后便是元代鲜于枢的《草书魏将军歌卷》。第二期展览因没有其他唐人墨迹,我们便选用了隋代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册》(宋拓本)、唐代李邕的《云麾将军李秀碑册》(宋拓本)等早期名家之作,同时也陈列出宋代米芾《行楷书破羌帖跋赞卷》、鲜于枢《楷书道德经卷》等作品,从而做到不同时代之间的互补、不同艺术家之间的互补、同一艺术家笔下不同作品的互补。这种情况,在每个单元都会不同程度出现。

  尽管为期三个月的展览被分为两期,但展览本身是一个整体。我相信,观众朋友们在看过前后两期展览之后,才能从四个方面对赵孟頫形成更为清晰、完整的印象。

赵孟頫《浴马图卷》赵孟頫《浴马图卷》

  澎湃新闻:现在第一批展览刚结束,据你所知,观众对于展览有什么样的映像和评价?

  汪亓:我有许多朋友来看这个展览,包括一些学者与平时关注古代书画的朋友。 整体来说,大家都觉得展览很好,展品质量很高。我在做讲座时和大家分享的评价是,这个展览较为集中地展示了赵孟頫的艺术成就及其渊源、影响。另外,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极简的中国书法、绘画史,从隋唐到明清的许多极具代表性的名家佳作在展览中都有呈现。

  澎湃新闻:那作为策展人,您个人对于赵孟頫有着怎么样的评价?比如赵孟頫的仕元?

  汪亓:我觉得很多人都会面临这个疑问。很多人小时候学书法时,都会听到别人劝告:别学赵孟頫,要学颜鲁公,有气节。其实,王连起先生在文章里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简而言之,首先,宋亡的时候赵孟頫只是一个年轻的文人,即非文臣也非武将,对亡国本身没有直接责任。其次,元代和明代中期都没有人对他有“贰臣”的评价。明清鼎革之际,部分人因反清的需要而提出这一观点,有其主观性。现在,我们应该更客观的看待问题。赵孟頫在为官期间,对经济、刑法都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无论是在大都、济南、杭州,都有良好的政声,显示出其个人的能力与业绩。最后,评价一位艺术大师,应该从艺术本身来看待。他在艺术上的造诣精深,泽被后世,不能因所谓“贰臣”之论而一笔抹杀。

  就个人而言, 我认为赵孟頫是一位典型的温润如玉的传统文人,性格也是外和内刚,在诗文书画都有骄人成就。董其昌称赞赵孟頫绘画是“元人冠冕”,我想,评价赵孟頫的书、画是“艺苑冠冕”才更为客观、准确!因为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史从没有一人像他那样书擅五体、画兼多能。

  举办此次展览,是希望能通过展览的形式,让观众朋友们一起走近赵孟頫、感受赵孟頫书画艺术的永恒魅力。相信还有许多关心赵孟頫书画的朋友们,因为种种缘故无法来北京、进故宫参观“赵孟頫书画特展”。其实,我们距离赵孟頫的艺术并不很远,指尖轻轻点动,大家面前就会出现那些耳熟能详、赏心悦目的名作。

  澎湃新闻:他在碑文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汪亓:对。赵孟頫存世作品中,有许多写碑的精品。此次展览的第一期中就展出了《楷书帝师胆巴碑卷》,第二期中正在展出《楷书淮云院记册》与《楷书张总管墓志铭卷》。

  赵孟頫书画特展至12月5日

  据悉,为了不令观众遗憾,故宫博物院在官方网站上推出了“赵孟頫书画特展”(zhaomengfu.dpm.org.cn),观众可以登录网页,欣赏远在七百余年的艺术大师为我们留下的诸多妙墨。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