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黄米蔡”的“蔡”到底是谁

2017年12月05日 10:16 信息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王世国(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自号八公山人)

  与唐代那些纯粹的官员书法家相比,宋代名家大多是自命不凡的文人。他们精通经史,饱学诗文,甚至兼擅绘画,根本不把前代的书法家放在眼里,注重自我表现,由此形成了“尚意”的书风。宋代书法尚意的审美标准,就是要求书法家具有广博的学识,书法创作要注重表现哲理、人品性情和个人意趣。这是宋代文人士大夫试图通过书法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要求和塑造理想的审美对象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其代表人物就是被后人称为“宋四家”的“苏黄米蔡”。前三者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毫无疑问,唯独“蔡”存有疑义。有人说,原本是指蔡京,后来因为蔡京成为奸臣,人们便以蔡襄替代了蔡京;也有人说,原本是指蔡襄,而在蔡京成为当朝宰相时,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影响,替代了原本是“宋四家”之一的蔡襄。

  其实,“蔡”就是指蔡襄。蔡襄与蔡京是同乡(今福建莆田)同族的兄弟,蔡襄比蔡京年长35岁。尽管蔡京的书法姿媚豪健,在他权倾朝野时影响很大,而且深得宋徽宗的赏识,常为徽宗皇帝的画作题款。但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他被贬出朝廷,因臭名昭著,最终饿死在破庙里,他的书法的影响也就烟消云散了。

  蔡襄的书法在宋代风靡一时,被誉为当世第一。上至皇帝,下至朝臣,无不推崇。宋仁宗对他的书法十分欣赏,亲命他书《元舅陇西王碑》文。后来,徽宗、高宗皇帝也都赞扬蔡书,称他是“宋之鲁公”、“本朝诸臣之冠”。年辈长于蔡襄的诗人梅尧臣则把蔡襄与钟、王相提并论;文学家欧阳修也推崇并学习蔡书,还请蔡襄书写自己的《集古录目序》。

  不仅君臣故友这样评说,就是书法界的同行也倍加推重。苏轼在跋蔡帖时比较了宋初诸家后说:“自有国以来,当以君谟为第一。”黄庭坚也承认“苏子美、蔡君谟皆翰墨之豪杰也”。朱长文《续书断》也称“君谟真、行、草皆优,入妙品。笃好博学,卓冠一时”。总之,从北宋到南宋,称蔡襄书法“冠绝一时”(周行己),“本朝第一”(李光)、“本朝法书第一”(周必大),赞誉之声不绝如缕。

  可见,蔡襄书法在宋朝声誉崇高,实为书坛盟主。他的墨迹被人们视为珍宝收藏,虽寸纸只字,也补缀成帙,如获珠璧,甚至连赝品都为人们珍重,并印刻传赏。

  元、明、清三代,柳贯、项穆、冯班、蒋和、姚广平等等,也都于宋人书法中首推蔡书,而且赵孟頫、文徵明等书家也受到蔡书的一定影响,从中吸取了精华。

  蔡襄的书法被推为宋朝第一。这除了他本身的艺术成就的原因外,大概还有以下原因。第一,在苏、黄、米三家尚未崛起之时,蔡襄的书法“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在宋初众多书家之中如鹤立鸡群,显得鲜明突出,引人注目。第二,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豪爽,讲求信义,学识渊博,政治地位很高。而书法评论向来是执人格主义的批评标准,结果也就书以人贵。第三,蔡襄力学唐各大家,又追踪魏晋,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苏、黄、米三家。如论资排辈,在“宋四家”中他是长辈。

  然而,蔡襄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远没有苏、黄、米三家大。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书法“颇自惜,不妄为人书”。就连仁宗皇帝命他写《温成皇后碑》,他也婉言推辞了。所以他的传世书迹少于苏、黄、米三家。另一方面,他的书法刻意法古,在书法革新的成就和风格独特鲜明的程度上,都逊色于苏、黄、米三家。尽管如此,他成为“宋四家”之一还是当之无愧的。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