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拆掉”博物馆的“墙”

2017年12月06日 09:24 经济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 陈 静

  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是让它重新回到日常生活,特别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600岁的故宫和19岁的腾讯成了“忘年交”。就在本周,它们共同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腾讯集团联合创新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将成为为博物馆数字化“探路”的桥头堡。

  未来的博物馆什么样?作为国内博物馆首屈一指的“超级IP”,故宫似乎能给出一个不错的答案。在这个答案里,有皇帝卖萌表情包,有“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的扇子,也有手机游戏中的金水桥和太和门……说到底,故宫的“走红”,其实正来自于传统文化与科技“嫁接”,在产品和渠道上进行突破,从而“拆掉”有形围墙和玻璃展柜,在新的时代不断大众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符号不断深入人心。

  但这个答案还不够全面,新的技术还能赋予博物馆更加前所未有的面貌。从目前国内外博物馆的实践来看,至少有几个方向:开放,共享和共同创造。通过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让更多人更便捷地享受人类积累的所有历史文化成果。同时通过各种数字创作工具涌现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连接,让普通人得以采用博物馆收藏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从而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未来博物馆中最聪明的讲解员。设想一下,你可以直接下载博物馆讲解的手机应用程序,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智能决策,人工智能讲解员可以根据博物馆中的实时人流,为你设计出一条最完美的参观路线,也可以轻松“认出”博物馆中的每一件展品,主动告诉你它们的名字和背后的故事。而对于博物馆来说,则可以对观众在每件展品前的停留时间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断他们的喜好,为自己的展览策划提供新的精准依据。

  比如,增强现实技术将带领观众穿过虚拟现实和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扫描相关产品甚至建筑,就可以直接还原古代场景,向你展示展品诞生的时代都在发生什么,带领观众进入被还原的历史。设想一下,扫描一套编钟,眼前就出现战国诸侯饮宴的场面,耳边奏响编钟演奏的乐曲,点击一下,就能知道他们正在吃什么菜,穿的是什么材质的衣服,在形制上有何讲究,甚至能通过全息投影技术看到自己穿上战国服饰的效果。这样的博物馆之旅,体验将和今天完全不同。

  黑科技也将把博物馆从线下搬到“线上”。来自腾讯方面的消息称,腾讯开发出了一个名为TSR的超分辨率技术,通过AI识别和还原,让用户无需下载原图就能欣赏到高清图片。这就意味着,用户不需要长时间等待,也不需要花费大量流量,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欣赏到像《千里江山图》这样的高清巨幅画卷,这也为未来的“线上博物馆”打下了基础。在那里,观众可以“突破”玻璃展柜的限制,“零距离”接触珍贵的文物,看清每一个细节。更重要的是,以传统方式无法陈列与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纳西古乐和说唱《格萨尔王传》,也可以通过线上博物馆获得新的展示方式,而且同样可以附加说明与讲解。

  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是让它重新回到日常生活,特别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未来的博物馆,必将会探索一系列跨界合作。通过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传统文化还可以生成诸多有形和无形的文创产品,让自己手中的IP变成表情包、绘制成漫画,甚至成为游戏中的道具。主动放低姿势俯下身去,通过这些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统文化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也就获得了新的传播渠道。比如,游戏《奇迹暖暖》分别以《清代皇后冬朝服》《十二美人图》以及养心殿文物为主题进行还原与再创作,玩家不仅感受到来自故宫的美,也跟着游戏去探索、感受历史故事。

  说到底,对于博物馆来说,科技是未来推动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对翅膀。曲高和寡不如活力四射,尽管未来博物馆的模样还未必十分清晰,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有了科技的助力,它们将真正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一座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博物馆科技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