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中国艺术品不是“救世主”

2017年12月28日 07:2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齐白石作品拍出9.3亿元 齐白石作品拍出9.3亿元

  来源:北京日报

  沉寂良久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近来突然热络起来,一股喜不自禁的极端乐观情绪正在圈内外蔓延。

  这还得从几天前一场堪称奇迹的拍卖说起。齐白石的水墨画作《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一跃成为史上最贵中国艺术品,而且还是挤进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一亿美元俱乐部”的首件中国艺术品。于是,不少人深受鼓舞,认为深陷泥潭的国内艺术市场终于吹响反转的集结号,将从此大踏步迈向气势如虹的牛市;还有人看得更深远,将这一原本局限于艺术品领域的大事件视作中国文化自信的一次完美诠释。天价纪录固然可喜可贺,然而,如果过度解读,难免就会让好事儿偏离最初的方向。

  作为资本市场组成部分的艺术品市场,能否迎来“V”字形反转,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多,诸如宏观经济走势、参与其中的资金量,不过,最为直观的一条是市场参与人气度,换言之,也就是整体成交率几何。要知道,能吸引眼球的永远是极少数站在塔尖儿的拍品;而真正载得动市场的,还得倚靠那些匍匐在中低端的普通货品,因为它们占了市场总量的八九成以上。任何忽视这一点的,要么是掩耳盗铃,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翻看持续近一个月的内地秋拍季成交数据,发现它们与往年并无多大变化——不仅总体成交情况极为相似,就连调整也在持续,虽有近现代书画板块异军突起,可曾经狂飙的古代书画板块又陷入停滞,市场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画出真实的运行轨迹。原来,白石老人这件作品创出的天价纪录不过是一则孤例而已,在冗大的艺术市场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其实静下心想想也很正常。不是常有人喜欢拿西方艺术品市场作标杆来比对国内市场吗,试想在那个簇拥的全是西方艺术品的“一亿美元俱乐部”里,好不容易才挤进去这独一份中国艺术品,我们就开始自信心爆棚,是否太心急了些?人家海外今年以近30亿元人民币成交了达·芬奇《救世主》,同样把天价作品纪录推向一个新高度,却未曾听闻“火爆”“反转”云云。至于把一件艺术品刷新纪录与文化自信挂钩,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是综合实力的自然流露,又岂会维系于一件以货币来衡量的艺术商品。由昔日妄自菲薄,到如今动辄妄自尊大,皆非应有之态度。

  当然,市场给中国艺术品开出更高价码,多少也折射出它潜藏的实力。只是,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要想在全球市场拔地而起一座东方艺术的高楼,还得从夯实基石开始。诸如市场规范、品类调整这些基础活儿都得持续推进完善。因为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不是“救世主”,世间也从未有过一蹴而就的“救世主”。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