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

2017年12月28日 14:1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南湖春晓南湖春晓
庐山高 黄健生临摹庐山高 黄健生临摹
钟山风雨亦多娇钟山风雨亦多娇

  “雷同画作有违艺术创作初衷。”广州美协副主席黄健生:

  小桥、流水、小艇,午后安静的南沙水乡,古村口的百年古榕树下老人自得其乐地锻炼身体,幼儿园的孩子在奋力奔跑,构成了一幅和谐灵动的画面。冬日的阳光透过榕树倾泻而下,慵懒中带着温暖的气息。

  在这具有岭南特色的南沙水乡里,南沙区文联主席黄健生在工作室专注地读书画画,而这在这个月中旬,他的新书《不要把跑调当创新》新鲜出炉,在首发式上就售出近500本,这也向艺术界展示了他的文学造诣。但他依然谦称自己是“画画的爱好者”,关于在绘画领域的探索,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画家习技法容易,成大家不易

  收藏周刊:《不要把跑调当创新》新书首发,让大家对您在文学方面的素养有了更深的感触,选择这个时间出书有哪些考虑?

  黄健生:我一直都有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这十几年的文联工作让我更深入钻研文学与艺术。最初的想法是出一本册子,出版社负责人看了样稿之后建议我出一本书,这也是我十几年来在文学艺术方面探索的一个小结。

  收藏周刊:新书收录了100篇文章,涉及到文学、艺术、哲学、评论诸方面,让大家认识了一个不一样你,您如何给自己定位?

  黄健生:我给自己定位是“画画的爱好者”,我在绘画领域还没有真正上道。但我认为,一个合格的画家,需要在文史哲方面有较高的素养,所有的大家,也必定是有丰富的学养。潘天寿、林风眠等大家,虽然是从艺专出来的,但文化素养是画家长期的积累。这说明要学会技法是很容易的事情,我给成人绘画班授课也这么说,技法习得容易,但在吸收传统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才是最难的。

  收藏周刊:您作为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一员,经常对艺术界的现象进行点评,新书也著录一二,您怎么看不同的声音?

  黄健生:对于文艺评论,我有自己的信条,一是绝不讲假话;二是真话不全说。这也是我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原则,我有次在广州图书馆办讲座,我给大家讲如何临摹好一幅古画,我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听众,如何使用技法,如何用笔,如何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我不说如何与古人对话,这个太虚,我让大家去了解画家的历史背景,画家创作的状态,在理解了之后再去通过笔墨表达,这样大家的理解就很透彻了。我不管在任何场合,都要求自己做到以诚待人,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和听众。

  只有眼手俱高才是一个真正的画家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一个画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黄健生:诗书画印是画家基本的素养,一个画家,视界越开阔,感悟越深入,表现力就越强。李可染先生曾说过“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意思就是要学习传统,深入传统,学习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掌握其精神实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是指在有传统修养。笔墨基本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结合客观物象的基本规律创造出时代审美的新山水画。

  正如晚唐诗人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很多意味蕴含其中,画家就需要苦练内功。

  收藏周刊:现在画家都在强调临摹的重要性,您如何看?

  黄健生:黄宾虹先生一生下功夫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对传统绘画进行临摹研究。他主张先临古人,后师造化。临古人,就是对古人作品进行临摹,而师造化则是对大自然进行对照。他说要以“朝斯夕斯,中日伏案”、“十年面壁,朝夕研练”的态度来对待临摹,他认为,“临摹是学习前人理法,舍置理法,必邻于妄;拘守理法,又近乎于迂,守迂而勿妄乎”。

  临摹是学习的手段,不是学习的目的,通过临摹的积累把学到的语言和方法运用到写生和创作中,这才是临摹的意义。绘画有基础训练和审美训练,审美是重点,审美训练才能提高眼界,临摹属于基础训练,是抬高手头功夫的途径。绘画要求眼高手高,只有眼手俱高才是一个真正的画家。

  我用闲章“无套路”提醒自己,创作不要落入俗套

  收藏周刊:你身为南沙区文联主席,工作也比较繁重,平时如何安排创作时间?

  黄健生:虽然我一直写写画画,但是我还是以工作为重,作为文联主席,我们在文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正在探索的“构建没有围墙的书法培训”、“书法走进千家万户”,一年有上百场的活动,力争把南沙办成“书法之乡”,除此之外还有如送戏下乡等其他活动。

  为了挤出读书画画的时间,我几乎杜绝了一切应酬,经常连微信都没时间看,更别说刷朋友圈了,连女儿都埋怨我没时间陪(笑)。其实我是不喜欢出去,有时间就在工作室或家里呆着,我也常说自己很孤独(笑),我又乐在其中。

  收藏周刊:您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比较高,几乎每一幅作品都不一样,也极少参与挥毫活动,怎么评判作品的艺术价值?

  黄健生:假若一个作者用同一篇文章换标题重新发表,或者对同一文章的文字稍许修改,我相信读者的反应一定是十分乏味的,画家用同一主题同一表现手法,作品雷同,其作品必定也索然无味,这些肯定都不能列入艺术的范畴,因为艺术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只能是唯一的。

  我自己有一套常用的闲章“无套路”,目的也是时刻提醒自己创作过程不要落入俗套。如果作品雷同,看多了麻木,更不要说与作者产生共鸣了 ,这样的画作有违艺术创作初衷。

  收藏周刊:您平时比较注重写生,写生与创作有哪些重要的关系?

  黄健生:我一年至少安排两个月下乡写生,我对写生情有独钟,无论走到哪里,始终带着绘画工具抽空画上几幅,时间不够就勾几条线条和简单构图,到住所后迅速完成,务必在第一时间把自然景物和笔墨交融在一起。

  写生是画家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既是积累,也是创造的过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并以此为源泉,但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再造,是客观形神与画家主观有机的统一,其艺术反映的客观现实也能自然地融入画家的主观情思烙印。

  简介

  黄健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沙区文联主席。

  名家点评

  在我认识的中年一辈画家朋友中,黄健生属于很有个性的一个。除了无须怀疑的才情外,他的直率、真诚、能干、幽默、善言谈以及有主见,都给人留下相当深的印象。这种个性的生成,固然有先天因素使然,但与后天的经历恐怕也有很大关系。在此前的岁月里,他曾对不同层级、不同的人事、不同的场面,都有广泛的接触和体验,并在此经历中,磨练出颇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执行能力。而这种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修养,恐怕就不是一般画家所具备的。

  他不仅专注于激发技法笔墨的研习,而且对于美术发展的动向,对于社会风气以及各种事件,都随时随地加以留心,并有着自己的思考。

  ——刘斯奋 广东省文联原主席

  求新求变、推陈出新,是阅读黄健生国画作品最直观的感受,其风格在数年绘画历程中,不断演变、升华,可谓“有层次、有剥落、有风致、有缥缈……有磅礴、有嵯峨、有奇峭……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石涛语。黄健生绘画面貌多样,贯穿始终的是其高扬的文人品格,既不固步自封,亦不自鸣得意,为人安分、谦逊,作画求新求变,我认为“不安分的绘画笔触,安分的人格色彩”是对黄健生绘画的最好诠释。

  ——许钦松 广东省美协原主席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在阅读黄健生画作之后最直观的体验。他的笔墨中所展现出的时代性与现代气息,是其他很多画家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他的优势之一。如何在中国画中更好地体现这一原则,而不失传统逸韵,这是当前很多致力于中国画探索的画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很显然,黄健生正是这种探索的佼佼者。

  ——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来源: 金羊网(广州)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