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城市之广州 离沸腾还有多远?

2018年02月09日 11:3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导言:回望2017年,你对广州哪些艺术活动印象深刻?

  广东美术馆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广州影像三年展”,红专厂的“比尔·维奥拉 1977-2014精选作品展”,广东时代美术馆的“潘玉良:沉默的旅程”,扉美术馆的“无界的墙——宋冬个展”,都不断被人提及。

  爆款展览不多,但整体品质不错,是广州艺术圈内人的普遍感受。

  在这些高水准展览的加持下,广州艺术圈是否能摆脱“不温不火”的状态呢?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展览现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认为,广州这一年“很努力且富有有成效,是经得起大家评价的一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则认为,过去一年广州的艺术面貌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但并非“裂变”,“总体上是平稳中推进。”

  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所感受到的广州依然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状态,按着自己的节奏走,不为外界所动。

  雅昌艺术网带你复盘2017年广州地区的艺术类官方机构、学院和民营机构大事记,看它们如何为广州艺术圈的再度沸腾“添柴加火”。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展览现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展览现场

  以百年大展为核心

  广东20世纪美术研究成果显著

  前段时间文化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方案》的获奖名单中,12个优秀展览项目单广东就占了6个,其中,广州、深圳分别占4个和2个名额。

  广州的获奖项目中,除了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艺苑撷英——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是古代艺术展。其它3个,包括广东美术馆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观看的立场——王肇民、郭绍纲、冯健辛与新中国素描》,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咫尺写江山——黎雄才手卷研究展》,竟不约而同都是关于20世纪广东美术的研究,这样的结果是巧合吗?

  并非巧合。取得这样的成果缘于近些年广东各个机构对广东近现代美术的持续关注和研究。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海报“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海报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广东首个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主办的展览,耗资千万,向全国45家美术馆借展,集结500多幅经典名作,先后在北京国家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总观展人次达22万,同时创下广东美术馆展览参观人次之最。

  此展以六大版块重现广东美术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再筑高峰”。

  “百年大展”完整梳理了20世纪早期以来广东美术的脉络,是对广东近百年来美术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展现。这样一个汇总展建立在以往对广东近现代美术史的个案研究、现象研究等的基础上。

  除了上文所说的《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方案》中广州的获奖项目,2017年3月7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岭南画派纪念馆同时开幕的“‘曙色’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与作品,详细梳理与展现了晚清至20世纪上半叶广东地区的艺术面貌,可谓是“百年大展”的前奏。

“‘曙色’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展览现场“‘曙色’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展览现场

  7月12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的 “心曲人间——黄新波艺术研究展” 由广州美术学院和北京画院联合主办,此次展览是在2016年9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理想与诗情——黄新波百年艺术纪念展”基础上的进一步呈现,是20世纪广东美术研究中的优秀个案。

  再往前数,还有更多。可以看到,广州美术学院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自2015年上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之后,胡斌就将梳理、回溯与学校有关的历史作为这所学院美术馆的重要工作方向,他把广美放到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的演进中看待。

  “这一系列我觉得推动的还算卓有成效,这些项目也得到了艺术史圈子里比较充分的认可,当然还远远不够,道路很漫长。”胡斌说道。2018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还将推进“李铁夫与早期中国油画”的研究与展览,以及对潮州木雕的研究展。

“心曲人间——黄新波艺术研究展” 展览现场“心曲人间——黄新波艺术研究展” 展览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百年大展”虽然结束了,但它的后续影响仍然生猛。

  2017年11月10日正式揭牌的“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是广东省首个由省委宣传部与广州美术学院共建的学术研究机构。根据该研究所所长梁江的计划,研究所将在三五年内把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现有的成果全部汇集出版,同时出版广东近现代美术大系,并建设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料文献数据中心。另外,还将启动“广东美术987口述史工程”。

  2018年1月10日揭牌的“现当代美术文献出版中心”是广东美术馆与岭南美术出版社的战略合作项目,未来将合作研究、出版广东美术研究和现当代美术的书籍,以更好地记录广东的美术历程。即将兴建的“新兴木刻版画博物馆”也与“百年大展”所呈现的广东版画在新兴木刻运动中的作用有关。

  以及,广东美术馆的升级改造,未来将兴建的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省国营宾馆将捐赠780件藏画给广东美术馆,都是后续反映。

  “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回顾之后,能让大家重新认识广东,也让广东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重新树立广东美术的自信,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接下来,对广东近现代美术的研究热潮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开始。”王绍强表示。

  影像三年展再出发

  广东美术馆试图重回当代艺术“制高地”

  除了年中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美术馆年末的“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也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开展月余,已有约五万人次前来观展。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展览现场“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展览现场

  策展人孙晓枫如此评价:“展览可以创造历史,展览有展览史。2017年广东的展览史有两笔浓抹重彩,这两个展览肯定是绕不过的。广东的文化发展史里,它们本身也是一个创造历史的过程,是广东艺术自我书写、自我塑造的一个行为,是一种有作为的文化行动。”

  “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前身“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曾是广东美术馆重要的学术品牌,因故停办。八年之后,在王绍强的推动下,该项目重新启动并更名,此举被外界视为广东美术馆“回归当代”的重要一步。

  本届“广州影像三年展”邀请了西班牙策展人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特 (Alejandro Castellote)、鲍栋和曾翰担任策展人,展览以“复相·叠影”(Simultaneous Eidos)为主题,分为主题展和特别展两个部分,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58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展览现场“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展览现场

  胡斌表示这次展览“是做得不错的”,“选择的这些艺术家,展开的、研究的话题也都是值得讨论的。其中‘镜像粤影’部分把广东的摄影发展脉络联系起来,既有历史梳理,同时又跟当下产生了很重要的一种关联和碰撞。”

  当下创作部分与历史回顾部分共同组成了该展览比较饱满的架构。孙晓枫着重强调了展览的空间形态“做得很好”,“包括布展方式,作品之间气质的调配,空间的安排、设计都可圈可点。”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展览现场“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展览现场

  除了影像展,广东美术馆另一个学术品牌“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也将于2018年12月启动。此后,两个“三年展”交错进行,广东美术馆每年都会有一个立足当代艺术的重磅大展。

  按照王绍强的规划,每个“三年展”的前几个月,都会有一个相应主题的小规模展览预热。比如“广州影像三年展”开幕之前,2017年5月就举办了“映像293分钟: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回顾展(2000—2010)”,展览通过“观念映像”“多媒体实验”和“纪录单元”三个方面呈现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发展。

  此外,广东美术馆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也加大了力度。2017年6月6日,“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以个案方式充分展示8位青年艺术家的个人历史,呈现他们的创作环境与思维方式,梳理出他们的创作脉络与隐含逻辑。

广东美术馆“七号空间”林于思个展现场广东美术馆“七号空间”林于思个展现场

  10月,广东美术馆 “七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系列展的首次展览亮相,陈侗担任策展人,展出青年艺术家林于思的小幅白描作品116件。

  2018年1月,广东美术馆正式确立青年艺术家扶持制度,每年在广东美术馆的第七号展厅“七号空间”为8位艺术家办个展,该项目将持续3年,共扶持24位青年艺术家。

  同时,曾经颇有影响的馆内杂志《美术馆》也重新刊发。

  可以看出,广东美术馆在全方位地向当代艺术领域“进军”。

  学院美术馆推进“潜变”中的青年艺术力量

  与广东美术馆“两条腿走路”的构想类似,胡斌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定位也并非仅限于广美与20世纪美术的研究,学院前沿状态,以及广东与珠三角、东南亚乃至西方的关系,也是整个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广东与东南亚这一块长期为学界所忽视),但是有些方向限于目前的软硬件条件还没有能够充分地展开。

“潜变:南方青年水墨的新视域”展览现场“潜变:南方青年水墨的新视域”展览现场

  在对当代艺术生态的介入方面,胡斌希望不只局限在美术馆本身,不一定在一个馆实现,而是把一个计划放在整个珠三角甚至更大的范围里来考量,要通盘考虑,动用所有的资源来推动。

  “当然,这个肯定是要更上层的支持,比如说我们学校目前在大力推进几个馆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学术布局,未来这方面的条件会越来越成熟。” 胡斌表示。

  2017年10月20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潜变:南方青年水墨的新视域” 既是胡斌呈现学院前沿状态的一个案例,也是学院在推动青年艺术力量方面的一次尝试。2018年学院美术馆在青年艺术家推动方面的举措之一是将已经评委选出的三名青年教师以个展的形式进行研究展示。

参加“艺术家在田野:珠三角工厂大考察”活动艺术家合影参加“艺术家在田野:珠三角工厂大考察”活动艺术家合影

  2017年12月26日-27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东莞21空间美术馆和自媒体“打边炉”共同主办了“艺术家在田野:珠三角工厂大考察”活动。

  “招募令”一经发出,立马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报名。最终,19名(组)成员考察了位于东莞的6间工厂,参加了2场学术讲座以及1场考察座谈。

  胡斌对此次活动的效果颇为满意,而这次活动也将成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整合珠三角资源,介入当代艺术生态的前奏。

  民营机构并驾齐驱

  各种艺术力量能否形成合力?

  民营机构中,2017年9月23日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开幕的“比尔·维奥拉 1977-2014精选作品展”无疑是最让人惊喜的展览。这是被誉为“影像装置艺术先驱”的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比尔·维奥拉在中国首次举办的带有回顾性质的大型展览。

比尔·维奥拉《殉道者(土、气、火、水)》 2014年比尔·维奥拉《殉道者(土、气、火、水)》 2014年

  本次展览呈现了比尔·维奥拉自1977年至2014年间的24件重要作品,全面地展示了艺术家不同时期的重要的创作手稿、图片、录像和多媒体装置作品,其中包括《殉道者(土、气、火、水)》《惊骇五人组》《火之女》《倒影池》《救生筏》等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影像装置作品。

  同日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开幕的展览“潘玉良:沉默的旅程”,虽打着潘玉良的“旗号”,却没有展示一幅潘玉良的作品。而是展出了44剧场、方璐、胡昀、黄静远、秦晋、宋拓、马克·沃、王之博、于渺8人/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潘玉良:沉默的旅程”海报“潘玉良:沉默的旅程”海报

  本次展览策展人蔡影茜表示,展览试图通过多位当代艺术家对潘玉良的创作和生平做出自己的回应,把对潘玉良的理解通过视觉化、影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潘玉良在中国艺术史和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主义艺术史中的位置,跟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女性艺术家的现实形成共鸣和反思。

  胡斌认为,这个展览“打开了当代和历史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在如何用当代的视角,当代的创作实践和历史产生关联上,有很大启发意义。

  扉美术馆的“无界的墙——宋冬个展”也获誉颇多。以别开生面的“无界盆菜 长街床宴”启幕的展览践行着宋冬“无界博物馆”的理念。长达105米的作品《无界的墙》使得扉美术馆外围的空间变成了一个集市,宋冬以这样的方式使艺术与社区的关系更为密切,也使艺术与生活的界线更为模糊。

“无界的墙——宋冬个展”展览现场“无界的墙——宋冬个展”展览现场

  在胡斌看来,这些展览的场面也许不及北京、上海某些展览火爆,但“立意高、层次高、视野不凡”。

  孙晓枫更直言“这些展览可能是他们近几年最好的展览”,他用“并驾齐驱,各表一枝”来概括这一年广州的艺术面貌。

  民营机构做当代艺术,能坚持下来并非易事。2017年,广州有些艺术机构消失了,有些许久没有动静近乎消失了,也没有出现新的有影响的机构。

  广东时代美术馆仍是广州地区民营艺术机构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不仅在展览品质上领先,在造血机制的探索上,广东时代美术馆也一向敢于“吃螃蟹”。

  这一年,继“五行会” “艺术资助人”计划后,广东时代美术馆又试行了“董事会”制度。

“无界的墙——宋冬个展”展览现场“无界的墙——宋冬个展”展览现场

  “当董事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可能会多一个投资委员会,这个我们已经有预见地放在整个架构里了。”与其说这是民营美术馆寻找资金支持的又一途径,这一新型运营模式更大意义在于为民营美术馆如何社会化、公共化、保障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探索一条可行的出路。“这是一条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 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说道。

  广东时代美术馆所着重的是制度设计,构建艺术生态图。“光做机构蛮难,一定要参与到生态建设里边去。” “学术方面我们自有线索,包括黄边站,今年又开了上阳台,又多了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形式,18年计划会做小剧场之类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但是现在还不能说。”

“无界的墙——宋冬个展”展览现场“无界的墙——宋冬个展”展览现场

  “资源方面基于五行会,我们会逐渐把‘收藏家联合会’做起来。藏家在艺术生态里面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做‘资助人’和‘董事会’的过程中很清楚,光有钱没有用,还要对当代艺术有兴趣,这个还不够,第一道坎儿。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能够理解美术馆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这个就很难。”

  赵趄期待官方机构能够更多有所作为,“它们一旦发出更多的声音,对整个艺术生态的帮助是很大的。”他也期待能够多一些持续关注当代艺术的机构,“‘众人拾柴火焰高’,其实当代艺术有很多好的东西,做得多起来,在公共性上,对公众的影响上会帮助很大。”

  不过,胡斌观察到,“广州青年艺术圈的微观组织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有的可能是积极的,有的圈层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分裂,广州艺术圈的圈层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些深刻的分裂可能因为立意、立场、趣味各个方面的分歧。所以总的来说,看上去一切风平浪静,实际上内地里面波涛汹涌。”

“潘玉良:沉默的旅程”策展人及参展艺术家合影“潘玉良:沉默的旅程”策展人及参展艺术家合影

  孙晓枫的感受与胡斌一样,这些微观组织“形成不了合力,圈子化分层厉害,不会走向世界大同。”“抱团取暖的时代应该说是过去了,而且这种其乐融融的大团圆对现在来说也不合适。虽然观念、思想有所不同,不一定要认同,但是可以保持一种基本的尊重。尊重各自的付出,我觉得是更重要的,要更平和地去看待这一切。”

  官方在推动广东美术生态健康发展上做了一些举动。2017年11月7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新一届艺委会成立大会”召开,新增的5个艺委会中包括一个策展委员会。可以通过每年的交流和教育培训增加互动和了解。

  另外,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决定在2018年推进全省美术馆评级。“评级就会制定标准,缺什么补什么。这个对全省美术馆的发展,从民间到政府机构都将有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有一些是会要求当地政府投资发展美术馆,作为广东美术馆,我们也希望能够发挥起全省美术馆龙头的作用。”王绍强说道。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