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缑梦媛
李釆姣的画能够使人感受到清新而真诚的生活气息,无论是花鸟、竹石,或是蔬果,都散发着一种平凡的真实,没有矫揉造作,因为离生活很近,所以更能打动人。其画清丽、温润、明亮的特质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她居于宁波,那里四季有序,温暖湿润,江河湖泊,波光潋滟。水城特有的物候、景致常常给人新鲜而晴朗的知觉体验,画家的作品也往往透露着这样的氛围与心境。李采姣善于用水,水与色的交融不仅表达了事物的固有色和结构,还透露了它的勃勃生机,同时,水带来的生命感又是被阳光所笼罩的,所以,光、色、水是她作品中贯通一气的三元素,它们相互牵连、相互影响。
水城的画家仿佛对光、色具有天生的敏感性,贡布里希在描述威尼斯的绘画时说:环礁湖发射出灿烂的光辉,似乎使物体的鲜艳轮廓变得朦胧不清,调和了它们的色彩,这种环境可能已经使得威尼斯的画家们运用色彩时比其他意大利画家更为深思熟虑,精细入微。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在色彩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不是追模事物绝对精准的结构和轮廓,而是专注于用色彩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判断。宁波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交流的传统古已有之,李釆姣也常常出国游学,她一直认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需要多领域的融合,既要掌握古人的经验,又要积极吸收西方艺术中的特色,其没骨花鸟染多于勾,正是在寻求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知。画面中光的存在来源于她对西画的借鉴,但这种光并非那种戏剧般的神圣之光,而像是被雨水和空气洗刷之后的自然之光。如此清澈的光,没有预设的色调和气氛,不是为了统摄画面中的所有事物,而是希望使事物澄出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同时,光照于物上,物又可以表达出光的存在,这是物对光的回应,也是人对自然的回应。在对光的表现中,李釆姣除了用西画中提取高光的方式,而多取光照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斑驳感,斑驳的肌理效果正好可以通过水与墨、色的调和来完成,这就用传统的技法把西方绘画的元素转移到了自己的画面上。
在她的画中,如果光是来自西画的影响,那么色与水的探索就是她在研习中国古代绘画的基础上所追寻的融合中西的解决方案。其笔端色与水的位置、比例、分量都必须考虑到事物在光照下的结构表达,虽为没骨,但她仍然希望通过色与水的变化体现出笔墨的灵韵,这应该是她一直在探索,并不断寻求突破的创作方向。她喜欢写生,非常勤奋地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特征,且花、鸟皆用色单纯,像水洗般洁净却不失本色,这不仅是在描摹对象的原貌,也显示了画者对待万物虔诚的心性。
近代许多花鸟画家已经开始借鉴西画,这种从中国画自身的材料中寻求融合中西的方法多被人们采用。油画颜料具有覆盖性,可以通过层层覆盖表达光线及物体的质感,而中国画渴望表达的文人理想是难以通过墨与色的层层堆积来实现的,在对事物体积感的塑造以及光的表现上,水的运用的确是值得尝试的有效途径。在近代水墨画的发展中,水在材料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它似乎也成了当代水墨的某种标志。没骨画中,水隐含在墨、色里,替代线来表达意气,笔仍在发挥作用。到了泼墨画,墨、色已经超脱了笔在纸面上的控制,水与墨、色的交染、蔓延成了人们所追寻的具有当代性的视觉效果。而重要的是,画者要设法把墨、色、水的晕染效果控制在自己想要的状态中,并帮助他表达画面的主题。李釆姣的花鸟画,色与水在画面上随机形成的肌理效果正好可以体现出事物的结构,水暗示了对象在光照下的明暗变化,阳光中枝干、花草所呈现的晶莹、斑斓也通过色与水在纸上的蔓延生动地体现出来。
在她的画中,一花一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沐浴着自然的光照,一方面又是鲜活的生命体,这种生命意识也体现了她对生命、对艺术的态度。在人被逐渐异化的当代生活里,人如何自视,又如何看待一草一木?对鲜活生命的呼喊与坚守体现的正是人对世界的反思与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她对时代、对自我的自然流露。时代的画作应该有时代的痕迹,如此才能使传统艺术具有悠远的生命力,李釆姣一直秉承的就是这样的目标,她不断地向传统提问,向时代提问,通过自己的勤奋与执着,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成就。没骨画原本就向往着自由的精神表达,如今她希望在这条路上走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并且有着鲜明的探索意识。但这条道路上有很多的可能性,而每一种可能性的探索恐怕都会花费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无论如何,她已经启程,我们仍然期待她会带来更多的突破,期待看到她的花鸟画更多的时代面貌,以及丰富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