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艺术年鉴2017-2018之范伟群

2018年08月20日 18:0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项目意在总结、梳理中国紫砂艺术独特的民族艺术语言与崭新魅力,同时在当下的基础上扩展开来,瞻仰未来新的面貌。在项目的行进过程中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与精进,同时提供一个交流与解读的全新艺术角度。

  此项目包含《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书籍与“薪火相传:行进中的中国紫砂艺术”学术邀请展两部分。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一书以紫砂艺术家为叙述单元,全景梳理和再现本年度中国紫砂艺术发展与繁荣全貌,忠实、客观地记录中国紫砂艺术领域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情况,清晰地体现中国紫砂艺术传承发展的蓬勃状态。 力求以学术为标杆,以紫砂艺术家为基本叙述单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再现2017-2018年度中国紫砂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全貌,力求客观、公证,以年鉴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实实在在的中国紫砂艺术的工具书。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项目

  第十期推荐紫砂艺术家:范伟群

艺术家范伟群艺术家范伟群

  一、艺术家简介

  范伟群,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江苏陶艺专会委副会长,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首届江苏工匠称号,首届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范家壶庄创办人,艺术总监,宜兴市丁蜀镇西望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苏省物价局物特聘紫砂艺术品价格评定专家,中国紫砂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70年生于陶艺世家,“大生壶”四代嫡传,承祖艺继陶业。师从吴同芬、季益顺、徐汉棠。清华美院、中国美院高研班学员。三十多年的学习钻研,掌握扎实的传统手工技法,获得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范家壶艺传统技艺档案》。多年来创作一百多件紫砂新品,深受藏家珍爱,并成立“范伟群壶友会”。扎根农村,创办“范家壶庄”、成立“西望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授徒数百,为无锡人大代表,先后赴美国、法国、英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台、港、澳地区举办紫砂作品展,推广交流,传播紫砂文化,并获得“全国百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宜兴市十佳青年、宜兴市首届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积极奉献,捐资成立“丁蜀高级中学范伟群优秀学生奖励基金,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爱心大使“称号。中央一套、二套、三套、四套、七套电视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所制作品工精、型美,文化内涵深厚。而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陶瓷博物馆、韩国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国家军事博物馆等收藏。先后出版《宜兴紫砂简史》、《民国紫砂简史》、《范伟群紫砂艺术作品集》等多部专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敬业爱业,致于传承紫砂技艺,传播紫砂文化,为紫砂艺术的繁荣努力作出应有贡献。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和合提梁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和合提梁

  二、艺术家成就评说

  1、承世陶风范 ,传砂艺神韵——范伟群

  范伟群,自创办范家壶庄以来,身先仕卒、为人师表,带领着范家壶庄紫砂人,本着以弘扬紫砂工艺为己任,致力于继承传统和发扬具有范家特色的紫砂工艺艺术。

  1984年进紫砂二厂随吴同芬老师学艺,自幼受陶艺世家氛围的熏陶,和老师的严格教导以及自己刻苦学习,很快全面掌握了紫砂工艺的各种制作技能,所制“夹砂扁富壶”就获得了全厂技术质量无记名评选一等奖,而后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收为己徒,如遇甘露。在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下,在紫砂工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样样精通。先后创作的多个新品相继入选参加港澳台地区展览,获得一致好评,深得海内外客商喜爱,成为当时紫砂界最具潜力的青年陶艺家。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九合(鹤)同春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九合(鹤)同春

  1992年后,先后受聘于紫砂五厂、蜀古紫砂厂任技术辅导,为紫砂业培养了百余名紫砂工艺新人。先后参与”97香港回归”、”99澳门回归”的国家级紫砂礼品的设计和监制工作。同时积极创作多款具有自我特色的紫砂新品,全新力作“天宝壶”, 造型精炼、风味独特、工艺精美而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作金奖,“僧帽壶”也以其全新的造型和丰富的内涵,被韩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自创办范家壶庄后,带领着范家壶庄的紫砂人,全心投入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并潜心研究历代先辈的紫砂珍品,深切感悟其艺术气息,积极汲取传统艺术的精髓。根据大生传世的几款精品,经过仔细研究学习和反复推敲,创作出“传承篇--大生传世精品系列”,其作品工艺精湛、质朴大气、形神皆备,一举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六方宫灯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六方宫灯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通过读太极、悟太极,触类旁通,将太极意境融于紫砂创作中,精心设计制作的“太极茶具”,造型独特、意境深邃,一举获得2003年宜兴陶瓷新人新作一等奖。然后又创作了“合家欢”、“天地一壶春”紫砂新品,荣获首届(中陶杯)中国陶瓷艺术展评银奖和铜奖,得到了中央美院教授张守智老师的好评。多年来精心制作的多件紫砂作品,造型别致、个性鲜明,被中央领导人选为国家级礼品。

  从事紫砂工艺以来,认真研究和努力创作,并积极推广和弘扬紫砂工艺。先后多次赴港澳地区和国内各大城市,进行紫砂壶艺的展示和推广。特别是2004年、2005年两次赴韩举办紫砂壶艺展、紫砂壶艺演示会及紫砂壶艺爱好交流推广会,得到了韩国壶友热烈的欢迎和喜爱。两次韩国行,使韩国大众更深更广的了解和认识了紫砂,为弘扬紫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二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创作出百余个紫砂新作,获得了几十个专业陶艺展评奖项,壶友遍及国内各大省市、港澳台以及东南亚。所制作品以工精、形美、韵深,而闻名海内外。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玄机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玄机

  2、大象无形载万物 伟于名门卓不群——范伟群

  文/史俊棠

  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构成了我国陶瓷文化发展过程中物质的第一性,即器用价值。紫砂陶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社会观念、审美价值、艺术情趣与思想追求,同时也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紫砂陶作为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具有资源的珍贵性,工艺的独特性,以及赏用兼具性,正是这些特性集合了中国儒家文化之特征。一直为世人所青睐。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佛法僧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佛法僧

  大生后人 立志传承

  勤学苦练 世陶风范

  1984年的秋天,一个小伙子在母亲的陪同下走进了宜兴紫砂二厂的大门。娘俩来到我的办公室,小伙子的母亲开口就要我招收他儿子进厂学做紫砂壶,边说边从竹篮里拿出一把用锦布连包几层的老茶壶,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是伟群爷爷范大生做的《合菱壶》,献给厂里,以表心意。我当时十分感动,也知道站在面前的小孩是范伟群,是一代紫砂名师范大生的嫡孙,看着他一副稚嫩的孩子脸,再看着他母亲一副忠厚老实的虔诚相貌,我不知如何回答,却无法拒绝。就这样,范伟群进了紫砂二厂徒工班,那时他尚不足15岁,若按现在用工标准还未到招工年龄。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菱花提梁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菱花提梁

  也许是《合菱壶》的朝夕相伴,也许是爷爷范大生的气韵相承,也许是范伟群天资聪颖,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地掌握了紫砂创作之技艺,相继被吴同芬、徐汉棠大师相中,带在身边,亲切教诲,心手相传,小小年纪的他很快在徒工中出类拔萃。记得当时厂里多次举办的无记名技艺竞赛中,他的作品墨绿泥《龙头一捆竹》,紫泥《扁腹夹砂壶》《菱花提梁》等屡获第一名,而且为厂里争得订单,成为当时紫砂工艺二厂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埋头抬头 创新范家壶庄

  岁月如歌,那时和他同龄的人,有的在学校里读书,有的在父母身边玩性未脱,而他已默默无闻地接过世陶之家的传承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范伟群开始思考,开始调整航向重新起航,我们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他带领下的范家壶庄欣欣向荣,艺人们团结一致,积极创作。繁荣盛世的今天,紫砂文化与茶文化得以积极健康发展,范家壶庄不仅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也在国外声名鹊起,他们在壶艺上的成就得到了广大壶友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韩国壶友朴贤先生的支持。2004年他们合作创办的范家壶庄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已正式投入使用,公司下设紫砂艺术馆、紫砂艺术研究中心、紫砂工艺培训中心、紫砂陶文化学习交流中心。范家壶庄已从小规模的工作室一跃成为发展紫砂艺术的乐园,一时间群星灿烂,百花争艳。当听说范家壶庄全国的加盟店有二十余家时,我很欣慰,这既是时代推动的结果,也是伟群他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高僧帽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高僧帽

  国礼紫砂 概念艺术的尝试

  盛世中华 紫砂的抒情散文

  如果叙说2007年以前范伟群的紫砂艺术特色,可发现他走的是紫砂艺术“古典主义”的创新老路。那么2007年对他来说就是个不寻常之年,21世纪的第七个年头,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紫砂国礼壶的创作落在了他的肩上。国礼壶的主题是“和平”。范伟群接受的和面临的是一次“金殿命题面试”的艺术创作的考试。

  “命题作文”的确难做,但这难做之题不仅能成为出彩、出华章的摇篮,而且还能成为一鸣惊人的舞台,成为扶摇直上的天赐良机。这次范伟群走上“金殿”,他所面对的有三难。

  一难是这次“命题做壶”不是面对一个“国君”,而是面对“十一国国君”。且这些“国君”已不是第一次主考命题考试,他们有了出题和审卷的经验。对于应试者来说这次更比那次难。

  二难是考题是一个高难度的“概念艺术壶”的创作。这次的考题是表现出国与国之间“平等、信任、团结、合作、共进”的精神,要用十一把壶来具体阐释这一精神。在紫砂创作中,“以壶来阐释概念”这个方式最早的创作人是邵大亨,他的“飞龙八卦壶”就是代表,比西方“概念艺术”的兴起早了一个多世纪。但邵大亨是有感而发,范伟群却是命题做壶;大亨仅创一壶,伟群却要同时做十一壶。难度非同往常,可谓“不经过,不可知其难”。

  三难是“限期三个月交卷”。五句话的精神细化为一个概念,即和平、团结、平等、合作、共进、和谐、和顺、繁荣、丰硕、共享和持续,用十一把壶的艺术语言来阐释那丰富而深刻的抽象社会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看到壶就能意会到那概念的内涵、意味。这高难度的创作,从构思到几易其稿,从壶的小样到定型制作,从精心的后期规整到安全的出窑,仅仅只有90天。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醉心亭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醉心亭

  天大的难,难不倒有志者、有智者、有毅力者。三难来了,又过去了,范伟群成功了。紫砂国礼又一次辉映中华,范伟群和他的范家壶庄也为紫砂史写下一段“三难不倒范伟群,金殿面试著华章”的传奇佳话。

  同样,2008年创作的国礼“扬帆壶”不仅洋溢着奥运精神,而且也蕴含着艺术魅力。其造型优美、手法洗练、制作精致、泥色清醇,使奥运精神得以完美的艺术再现,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09年,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范伟群有多少话要说,说话还不如把那说不尽的话都融到紫砂壶艺中。于是,他完成国礼紫砂创作之后,又投入到有感而发的创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情》《中华魂》《中华民族大团结》一组《盛世中华》的构思慢慢丰富成熟,一张张图纸神话般的化为一件件文化意蕴浓郁的紫砂作品。那《盛世中华》不是一组紫砂作品,而是范伟群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紫砂壶作为国礼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周总理用蒋蓉大师的“荷花”茶具赠给日本友人。从那以后,不知有多少紫砂壶作为“友好的使者”走出国门。范伟群创作的闪耀着概念艺术色彩的一组组国礼壶,却是中华紫砂史上的“第一组概念艺术”的作品。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他山石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他山石

  一花一世界。创新是紫砂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紫砂人勇于攀登的珠峰。这次系列国礼壶的创作告诉我们,范伟群不仅深深走进了传统,仿制其祖辈的传世名作几可乱真、形似神似、气韵生动,而且能脚踏实地的从传统中走出来,创作出一批批创新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坚持“壶外求壶”,走“艺人文人化”之路、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者之路,参与《宜兴紫砂史》的研究、写作和出版。正由此形成了范伟群的紫砂艺术的晶莹亮点,就是在艺术与文化“如鱼得水”的状态中,铸成了他的作品,讲思想、讲精神、讲工艺、讲文心。无论是效法自然的仿真花货,线条流畅的筋纹茶具,还是书卷气郁郁芊芊的光器,都展现出他的紫砂艺术的时代精神、审美追求与文化品格。

  絮语

  伟大的自然之力,就是时间。在“陶都风世博展”上,以及献礼广州亚运会的国礼作品中,伟群的紫砂作品璀璨夺目。

  不必过多地说出范伟群的作品在国内、国外获得过什么奖,也不必说哪个地方收藏、陈设了他的作品,更不必说他成为最年轻的高工之一,成为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

  我想,对于一个捭阖所悟之人,这便是自然!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一壶(荷)清氯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一壶(荷)清氯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六方竹鼎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六方竹鼎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六方井栏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六方井栏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四方竹鼓套壶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四方竹鼓套壶
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棠棣艺术家范伟群作品 棠棣

  三、展览、获奖、收藏、出版信息

  1986年 参加紫砂二厂举办的手工技艺比赛一等奖

  1988年 多次参加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举办的紫砂陶艺作品展,屡获佳奖

  1989年 《四方菱花提梁》、《园条壶》两次入选香港锦锋公司在香港举办的宜兴紫砂名壶展,并在《壶锦》杂志上刊登。

  1992年 受骋紫砂工艺五厂,任创新设计、技术辅导工作并带班授徒百余人

  1994年 受骋于蜀古紫砂工艺厂,任技术厂长、艺术总监、总工艺师,设计百多种紫砂新款,深受市场喜爱,畅销海内外。

  1995年 受邀为徐悲鸿故居设计制作《双线提梁壶》,被悲鸿故居收藏。

  1996年 设计制作《石瓢壶》,被南京梅村革命纪念馆珍藏。

  1997年 参加国家级礼品《香港回归》(《百年沧桑迎回归》紫砂壁画)的设计与监制工作。入选《当代宜兴陶艺名家集》

  1997年 受中国革命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江苏金特卡艺品公司之骋,与著名书画家亚明先生共同设计、创作《饮水思泉》、《百年恩来》紫砂竹节壶。

  1999年 参加国家级礼品《澳门回归》(《久久归一》紫砂工艺品)的设计与监制。

  受到澳门茶艺商会邀请,赴澳举办个人紫砂作品展,并在现场作紫砂工艺制作表演。

  2000年 成立范家壶庄范伟群工作室,潜心研究紫砂工艺,不断创作紫砂作品。入选《跨世纪知名陶艺家集》。

  2001年 《菱花宫灯》 宜兴紫砂艺术澳门交流展 银奖

  《君子百寿》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 银奖 入选紫砂大型书刊《陶魂》。

  2002年 《僧帽壶》 韩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同年成立韩国伟群壶艺爱好会。 金奖

  《天宝壶》 第四届中国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 金奖

  2003年 《太极茶具》 首届宜兴陶艺专业新人新作 一等奖

  《合家欢》 第一届陶艺艺术展 银奖

  《天地一壶春》 第一届陶艺艺术展 铜奖

  《传承篇-----大生传世精品系列》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 金奖

  2004年 《寒玉壶》 获第六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艺术精品 金奖

  《独尊壶》二00四全国礼品艺术博览会 金奖

  《行方智圆》紫砂印 首届宜兴陶瓷装饰展 二等奖

  《如意组合》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 金奖

  《千年红》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 金奖

  《传世篇大生传世精品系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 金奖

  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广州茶文化节,举办个人作品展,并受邀作现场表演,参加紫砂艺术研讨会。入选《民间藏宝集萃》。

  《独尊壶》 全国礼品艺术博览会 金奖

  受邀赴韩国举办范伟群紫砂艺术展。

  参加宜兴市慈善会举办的“陶都真爱慈善之光义捐”活动,捐赠紫砂作品《合欢壶》一件。

  参加陶瓷行业协会举办的首届宜兴陶艺装饰展,获得二等奖。

  应邀赴韩国举办个人壶艺作品展、紫砂壶艺演讲会、壶友见面会、现场制作表演。

  入选大型电视片《中国紫砂》范家历史作品的排列。

  2005年 《情满天下》 第二届宜兴陶艺专业新人新作 二等奖

  《乐陶茶具》 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 银奖

  2006年 《独舞古今》 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 金奖

  《玉璧》 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 金奖

  2007年 《四季如意》 获国家知识产权外观设计专利

  《太极茶盒》 获国家知识产权外观设计专利

  《玉韵壶》第二届国际茶文化大展(韩国) 特别奖

  受邀承担“200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

  《国礼紫砂壶》 江西景德镇第五届陶瓷艺术百花奖 一等奖

  2008年 范伟群,姚丽云创作的《相悦茶具》荣获第六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

  《扬帆壶》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金奖

  2009年 《中华魂》 中韩陶艺交流展 《盛世中华》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金奖

  2010年 《太极壶》 首届广州紫砂文化节 特别金奖

  《太极虎》参加首届广州紫砂陶文化节“紫陶杯”评比大赛,荣获评委特别奖

  范伟群 姚丽云创作的《金葵花》在“第十一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0中国(广州)国际 茶业博览会”上荣获“2010中国紫砂精品茶具金羊奖”金奖

  范伟群创作的《祥云追月》在中韩陶瓷文化交流,陶瓷共感---韩国陶瓷和中国宜兴紫砂壶北京展活动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1年 作品《双福临门壶》获第二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紫陶杯”评比大赛特别评委奖

  《旭日东升》壶荣获首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大地奖”金奖

  《中华生肖壶》荣获首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大地奖”金奖

  《中国情》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铜奖

  2012年9月,《六方竹顶壶》荣获2012中国国际茶产业投资展览会,金钥匙杯精品茶具设计大赛金奖

  2011年10月,《福临门》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

  2012年9月,《雅风壶》荣获2012中国国际茶产业投资展览会,金钥匙杯精品茶具设计大赛银奖

  2012年10月,《旭日提梁》荣获第七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11月,《风范》被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2014年4月21日,《和之韵》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14年4月21日,《雪山行军》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14年9月16日,《菱花提梁》在第二届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暨2014年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5年10月,《旭日东升》壶荣获“景舟杯”制壶大赛特别荣誉奖

  2015年12月,《棠棣》壶荣获第四届“艺博杯”陶艺创新作品展金奖

  2017年10月,《合和壶》荣获“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