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艺术年鉴2017-2018之王国祥

2018年09月09日 14:1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项目意在总结、梳理中国紫砂艺术独特的民族艺术语言与崭新魅力,同时在当下的基础上扩展开来,瞻仰未来新的面貌。在项目的行进过程中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与精进,同时提供一个交流与解读的全新艺术角度。

  此项目包含《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书籍与“薪火相传:行进中的中国紫砂艺术”学术邀请展两部分。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一书以紫砂艺术家为叙述单元,全景梳理和再现本年度中国紫砂艺术发展与繁荣全貌,忠实、客观地记录中国紫砂艺术领域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情况,清晰地体现中国紫砂艺术传承发展的蓬勃状态。 力求以学术为标杆,以紫砂艺术家为基本叙述单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再现2017-2018年度中国紫砂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全貌,力求客观、公证,以年鉴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实实在在的中国紫砂艺术的工具书。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项目

  第三十期推荐紫砂艺术家:王国祥

艺术家王国祥艺术家王国祥

  一、艺术家简介

  王国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197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陈福渊老艺人,并经常得益于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悉心指教。1974年赴南京工业大学学习陶艺,后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陶艺设计。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协会会员、宜兴祥和轩陶艺研究所总工艺师、宜兴锦达陶艺公司艺术总监、《国技大典·中国紫砂陶》副主编。

  作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浓郁,以方形为主,兼工圆器。《祥和提梁》、《竹韵含香》、《吉方壶》、《三羊开泰》、《祥悦壶》、《智圆行方壶》、《秋韵壶》等代表作品造型典雅,线条挺括,清晰规整,端庄浑厚。于方正中显精神、朴雅中见气韵。

  两件作品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银奖,多件作品入选《当代中国紫砂图典》、《陶苑掇英》、台湾《鉴赏珍玩》等典籍,并被多家国内外博物院、艺术馆收藏。

祥悦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祥悦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

  二、艺术家理论著述

  漫谈紫砂壶与文人书画的结合

  王国祥

  紫砂,质朴淳厚、不务研媚,如金铁般的凝重坚栗、似脂玉般的温润朴雅,耐人品味、妙不可思。文人与紫砂好似天性相投,紫砂所蕴的质朴、内潋、清雅的品质恰合文人最崇尚和追求的性情心境,文人爱紫砂也就成了自然和必然。

  文人与紫砂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书画艺术与紫砂壶的融合。诗词书画在紫砂壶上出现,从明末清初就有了,但并不多见。它的兴盛期是在清代、嘉道年直到民国。这一时期有很多文人名人喜爱在紫砂上写诗作画,也有宜兴陶人在镌刻上有一些高手,他们不但为文人镌刻,而且仿前辈画家的笔法,或自己创意镌刻,再进行烧制,使本来朴质自然的紫砂熔入了浓厚的文化,更加惹人喜爱。因此,留下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作品。

  紫砂壶与文人书画的结合主要是以陶刻艺术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陶刻装饰艺术是紫砂壶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艺术于壶体,今又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的把紫砂艺壶推向高层次文化层,铭、镌的内容有与茶文化、陶文化相切的词句,有哲学、伦理、道德、知识性的等等词句,提高了装饰层次,深蕴着文化内涵。它充分体现了美学的目的,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添生活意趣,启迪爱国情怀。

  或许正是因为陶刻艺术的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深厚的文化涵养,使我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我认为陶刻形式对紫砂壶价值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陶刻艺术形成了具有明鲜的文人特点的自身艺术体系,她融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书画金石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且具有记事、寓意、言志、寄情、简练、含蓄、变形等浓厚的“文人味”特点。这主要是通过壶铭来展现的。例如大彬壶,底镌铭:“一杯清茗,可清诗脾。”沈子澈制菱花壶铭曰:“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而陈用卿所制大壶镌:“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又有一壶铭:“瓦瓶亲汲山泉水,纱帽龙头手自煎。”

  中国文学艺术,书画金石艺术,都是中国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艺术形式和特点,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把这几种艺术融于一体,可同时欣赏到各种艺术不同的美感。因此,作者在创作一件紫砂壶时,通过充分利用陶刻艺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结合作品的造型进行整体构思,使之与造型融为一体,表达一个主题(或抒发一种思想感情),表现一种艺术感受,使欣赏者能从中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浓郁的生活情趣,丰富的美感享受,令人心旷神怡,乐趣无穷。这就于无形间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秋韵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秋韵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

  其次,陶刻艺术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更是丰富而多样,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图案均可作为入画素材。这就使得紫砂壶的表现力更为丰富,艺术内容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扩充,审美对象也更加的多样化。同时,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利用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各种不同的书法来表现于各式形体,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皆有,表现出作品的构图严谨、参差有致,饮茶之时,玩味这些趣味隽永的铭文,书法这一载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的作品《双耳祥瑞瓶》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效果。器身高耸圆和,在靠近口沿处安装了两个耳把,雕饰成祥瑞之物的形状。而这俩耳把对于主题的表现并不够深刻,因此在空阔的瓶身上刻绘了一幅祥瑞图。梅枝曲折遒劲,绚绽于和煦的春风中,两只仙鹤遥遥立于枝头,鸣奏出一派和谐的曲调。整幅图布局妥当,左下角的部位较为密集,而由此处分别向右和向上延伸时,则愈渐稀疏起来。题字书写在右上角的空旷处,正好将整个画面铺满,但错落有致,表现出完美的艺术场景。

  另一件作品《祥和提梁壶》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镌刻的,壶身端挺,融合了各种书法字体和画,清晰分明的块面凝聚出庄重之感,坚韧的笔力则于端庄肃穆的壶体中入木三分,为该壶注入了浓浓的墨韵情怀,同时也烘托强调了壶本身所塑造出的文化气质。

  再次,陶刻艺术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内容上和手法上传递着文化氛围和传统韵味,它还是创作者文学素养、书画功能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通过陶刻的形式,将作者所具有的文人气质渗透到紫砂壶的形体中去,渲染和衬托出壶的气质。这就是西方美学中所提到的移情说,就紫砂壶而言,即是指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投射到壶艺作品中,使其获得内在的生命性,从而具有了情感的表现,这是紫砂壶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品的重点所在,也是紫砂壶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的程度高低的决定点。

  《玉璧壶》是我创作的一件比较好的作品,其形制仿造传统的玉璧样式,注入了亘古的悠远风情。最值得一提的是壶壁上所书的“惠风和畅”四字,以行草之笔寥寥书写,充沛着生命的活力。“惠风和畅”四字出自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千古名篇《兰亭序》,所描述的是上巳日风和日丽的气节,优雅闲适的聚会,通过对该篇的反复阅读,进而体会其意味,再将这种体会融入到书法的刻画中去,从而使该壶有了身临其境的文化感受。

  紫砂壶艺在世界陶瓷艺坛中独树一帜,而作为其装饰艺术的紫砂陶刻艺术以很高的艺术水平,独特的艺术形式,鲜明的民族风格,极大的丰富了它的艺术内涵。它与紫砂壶的结合,不仅发扬了自己的特色,也为紫砂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好的形式,使紫砂壶进一步上升到文化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紫砂艺术的价值。所谓字随壶传,壶以字贵,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泸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因此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陶刻艺术,对于使壶友们充分认识陶刻艺术,提高陶刻艺术欣赏水平,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陶刻艺术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羊开泰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三羊开泰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

  三、艺术家成就评说

  1、祥和砂器 方韵乾坤——我的师弟王国祥

  顾绍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祥跨进紫砂艺术之门,大约在1970年,他比我晚进厂十余年。进厂后即跟我的师傅、著名紫砂老艺人陈福渊师傅学习成型基础技艺,是我的同门小师弟。

  紫砂陶器门类诸多,如瓶、鼎、壶、盆和各种陈设雕塑,人们以其独特的成型技法,塑造出各种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及图案形体。凝重、朴实、大方,轮廓周正,线条清晰,比例恰当。象形的源于生活,千变万化,妙不可思。

  他在拜师学艺期间,虚心刻苦好学,基本掌握了制作光货、方货的技法,深受领导和师傅们的好评。我们也经常去陈福渊师傅处给予国祥成型制作的指导。当时厂里经常突击制作高档的大、中型花盆等产品,完成出口任务,国祥都能胜任,如期完成。当时,他还创作了几件新样,并在广交会上被订货投产,在当时的青年徒工中属佼佼者。

祥鸣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祥鸣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

  后来国祥去南京工业大学学习陶瓷工艺及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一九八三年参加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紫砂造型制图》培训班,多年的学习,深造,使他如鱼得水,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更丰富了他在陶瓷艺术实践中创新创作构思,为以后在紫砂工艺技术工作中发挥作用,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毕业后回厂,他在车间与技术科从事产品的创新、开发,在李昌鸿、高海庚、吴震等带领下,对新品开发后的产品标准、打样图纸等技术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他总是认真严格把关,经手的工作从未出现质量和技术问题,他还利用工作之余,投入创作设计,先后创作设计了一批产品并形成批量生产。

  特别是一九九九年国祥来锦达公司工作,我任公司总工艺师,他从各方面支持我做好技术工作,深切体会到紫砂艺术的专业性在企业生产、技术等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经常与我、沈汉生等共同探讨紫砂艺术的发展前景,虚心向各位大师及同行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交流和继续教育培训,创作作品遵循“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艺和优良的实用功能”,来达到“求实、求变、求新”的目的,表现出作品的“精、气、神”,逐步形成鲜明的特征与风格。

  希望国祥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发扬光大,为紫砂事业的辉煌再立新功,再作贡献,作为紫砂艺术的一员,要为紫砂艺术的春天永驻作出不懈的努力。

竹韵含香套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竹韵含香套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

  2、无规矩亦能成方圆

  李博宁

  方和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方代表着规范,圆代表着包容,从最初的天圆地方算起,方圆思想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紫砂器作为中国特有的工艺形式,自然也早已对方圆思想融会贯通,并将其寓于每一件作品之中。王国祥制紫砂壶四十余载,对壶中的方圆之道自是了然于胸。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王国祥的制壶技艺,业已达到“无规矩亦能成方圆”的境界。

  “规矩”,指的是古时用来绘制方与圆的工具,一般匠人只有凭借“规矩”的辅助,才能画得出“中规中矩”的方与圆。拥有四十余载制壶经验的王国祥,对于制壶之艺早已是“目无全牛”,紫砂泥到了他的手中,无需“规矩”之助,便可塑造得“方圆得法”。庖丁一十九载而不更刀,已经达到了超越技艺、追求技艺之后的“道”的境界。王国祥对紫砂艺术的追求,也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实用和美观,达到了以书画融于壶中、以神韵凝于壶内的境界。

三羊开泰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三羊开泰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

  王国祥善制方器,兼工圆器,其作品将文人书画装饰于其上,突出壶的神韵。传统紫砂壶以塑为主,重在通过塑造壶的整体形态来表现壶的神韵,紫砂壶也主要是根据其壶形进行分类的。大多数的壶少饰以雕刻或不加雕刻,因此“重塑不重刻”是传统紫砂艺术的特征所在。王国祥在刻陶技艺方面独居匠心,他推崇将文人字画、金石雕刻之艺融于紫砂壶的创作之中,将代表文人神韵的字、画、印,以及诗词歌赋,通过刻陶的手法刻于紫砂壶之上。壶与文人字画相容,让壶吸取字画当中的神韵,突出壶质朴、内潋、清雅的品质,颇有“壶不在俏,以诗成名”之感。

  然而王国祥的壶并不是那不高的山和不深的潭,其本身就是体现精湛技艺的瑰丽艺术品,这一点可以从他所选的壶形体现出来。相较于圆器,紫砂方器的制作更显匠人的功力,对拼接和贴合的技术要求更高,若是全手工制作方器,则需要匠人拥有丰富的制壶经验和目测、心构的能力。从打泥条、泥片开始,到壶身的拼合和打磨,再到装壶嘴、镶壶把,都是靠着匠人的一双巧手。王国祥喜爱提梁壶,而提梁的制作更是紫砂壶制作技艺中的难点所在,王国祥的提梁壶,其提梁或如玉带,或如青藤,或如长虹飞架,与壶身完美融合,透出祥和雅致之感,他在此处所下的苦工,由此便可想见。

祥和提梁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祥和提梁壶 艺术家王国祥作品

  以其代表作《祥和提梁壶》为例,紫砂壶方器多以四方壶、六方壶为主,而这把壶则是难度更高的八方壶。壶体方正,壶盖浑圆,寓天圆地方之意。壶身下四足含蓄却不失稳健,壶顶上提梁大气而又富有风韵,整体造型精美却不过分华丽,充分切合了文人外朴内秀之气质。壶身上的题字是由中国陶艺大师毛国强所刻,笔法遒劲苍古,为这把壶注入了一分古朴和深邃之神韵。字中所述“异香先入玉川家”,乃是文人墨客对茶香之经典赞誉。执此壶,观此诗,茶还未至,香已先来,自然让人心无杂念,神游深山绿水之间,于古之仁人志士“畅叙幽情”矣。此壶能够获得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创新设计银奖,并受到诸多艺术大师和文人大贤的赞赏,自然也是实至名归之事。

  王国祥之所以无规矩亦能成方圆,是因为规矩已自在心中。这份四十余载经验与感悟,正是他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紫砂器的基础。若将此艺载于书册,或将与庖丁目无全牛、匠石运斤成风、卖油翁“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同为人所称道矣。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