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沫吾:品读千江月先生的竹画作品有感

2018年09月11日 11:1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周末艺术 

  爱竹、赋竹、咏竹、写竹、画竹,是历代中国文人雅士托物言志、借竹寄情的悠远传统。

  早在先秦时代载于《吴越春秋》中的《弹歌》,就让我们看到了竹子的踪迹:“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西汉时期,东方朔借竹子来为屈原鸣不平,作有《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魏晋南北朝时期,朝野名士爱竹蔚然成风。王徽之在回答别人时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耶!”从此,“此君”一词成了竹子的雅称。鄙弃世俗、与竹为伴,也成了君子的时尚标志。嵇康、阮籍等高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成为后世画家创作《竹林七贤》的不倦题材。到了隋唐,竹赋、竹诗大盛,咏竹之风推向了一个前所竹诗大盛,咏竹之风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王维、杜甫、白居易等一流诗家,都以爱竹著称。他们对竹子的描摹吟唱推到极致,宋人欲与之争胜,唯有另辟蹊径了。苏轼作《观王维吴道子画》,记录自己在凤翔普门、开元寺观摩二人遗作所见所感:“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可见在开元寺东塔这幅王维壁画里,就有雪竹作为祗树给孤独园的背景的一部分。 今壁画虽已不存,但王维画竹的技艺之高超却可见一斑。画与诗的交融,和他诗作独有的“禅”味,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这首诗中结合得臻于完美。谈起从咏竹到画竹的大家,人们会立即联想起文同和苏轼这对表兄弟。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无疑是最脍炙人口的咏竹口占之诗,纯发议论,大白话,充满了谐趣,把对竹子的喜爱直观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脱口成诵。他在追忆文同的文章——《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谈及自己随文同学画的经历,特别记录了文同的绘画理论——“胸有成竹”说。

  同反对“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的画法,提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迄今为止,文同仍被推为墨竹第一大家,一代竹画宗师,他的创作实践深深影响了此后的墨竹画派。

  好友卢加强兄,出生于四川遂宁 ,文同故里人,自号千生于四川遂宁 ,文同故里人,自号千江月,美学博士,四川省艺术院院长,作家、评论家、诗人、画家,文化学者,策展人。多年来,卢加强先生在我的眼里和记忆中就是一位作家、评论家、学者、策划人,未曾想到他居然还是当今时代文同故里的画竹高手。拜读他的竹画作品,让我进一步感悟到卢加强兄是一位虚心高节,坦荡宽容,灵秀潇洒,诗意禅怀的当代文人雅士。其笔下之竹形神各异、风韵皆俱,汇成到画幅中呈现出一片万竿劲舞、飘洒灵动的墨竹海洋——或舒朗遒劲,或瘦硬挺拔,或纤柔飘逸,有的与大熊猫、雪地同框,有的与风声雨景同幅,有的与梅、兰、松、菊、石同构,不管是立幅、横幅,还是中堂、斗方,都能尽显出竹子的生动灵性与万般风情。加强兄画竹,已进入了第四重境界。即有神无形的自我风格彰显期。他以哲人之思、文人之雅、画家之法、论家之理、自然之师画竹,故其画作有哲学的高度、诗的意境、文之雅气。中国水墨画竹的意象造型规律源自于中国哲学中阴阳、黑白、虚实等理念,加强兄在竹画中配以黑白相间构成的大熊猫,足以表达神州文化与审美的真容,实现了黑白相生,以墨代色,以色助墨,墨色互补,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灿然成象的境界。

  他是一位极具艺术天赋和才华的学者型艺术家、评论家,他的画作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浑然天成。其创作的彩墨竹图层次丰富、个性鲜明,配以栩栩如生的大熊猫等动物或飞禽,意境悠远的远山背景,一幅形神具备,气韵生动中国画跃然纸上。画品如人品,加强兄崇尚学术专研精神,追求艺术正大兄崇尚学术专研精神,追求艺术正大气象,在他的笔下,凝聚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祖国山河和美好事物的情怀。通过他的画作,我们能感受到他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生灵的真诚感悟,也能体会出他的为人坦荡和心怀慈善。他的画作境界优美,有仙气,有诗意,是幽静脱俗的,清新自然的,灵动艺术的,独特自我的,没有侵染虚名铜臭的气息,浸透出的是很高的学术品格,他不是在画具体的物象,而是一种笔墨的幻化。既滞于物,也不碍于笔,是典型的文人画,“逸笔草草,聊以自娱,非求人赏”的艺术理论支撑着他的艺术实践。画面以墨代色,以色如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沉稳互融,充满生趣,竹下的新篁、大熊猫凸显出活泼灵动的生命精神,参差错落,疏密有致,见笔见性,俏皮可爱,这得益于他的深厚学养与毛笔控制能力。笔行至此,掐指一推,方知今年是文同诞辰一千年的纪念年。当年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创立出千古不朽的“墨竹画派”,如今在加强兄的笔下又有新的诠释,欣赏加强兄的竹画艺术,既是对文同的缅怀,也是对中国画继承创新发展的最好解读。宋元已降,竹画从“画家之竹”已走向了“文人之竹”。清“画家之竹”已走向了“文人之竹”。清代著名竹画家郑燮题有画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无不反映出在时代风云激荡中画家迸发出的金石之声。加强兄也有题画竹诗句曰:“闹市不唱流行曲,书斋常怀古人心。”这足以说明他在研究实践墨竹绘画这一主题时,为超越传统绘画美学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观,突破墨竹绘画的意象传统美学范畴,他跨界思考借鉴,走出神州大地,圆融东西方文化而不遗余力。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笔下之竹必将是另一番境界天地。在此打油一首相赠:雨后彩虹龙孙长,风前摇曳凤尾林。千年文同千江月,一枝竹叶一片心。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画家竹画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