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涛
11月26日晚间,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拍出了4.636亿港元的高价,打破了中国古代书画的世界拍卖纪录,我也亲临现场去体验了一把实况。
拍卖之后,佳士得亚洲总裁魏蔚对媒体谈及:《木石图》是被大中华区的机构所买走。一幅尺幅并不是很大,绘画内容也没有那么复杂的作品为什么会有机构化四个多亿去买?这还要从《木石图》含有的多重价值方面找原因。
首先,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的代表人物,文坛领袖。他既是诗人、政治家、作家、书法家,也是画家和美学理论家。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其诗词文学早在年轻时便获得很高的成就,其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深深影响与启迪了宋代以及之后的中华文化。体现出文化价值。
苏轼书法的美术史地位很高,被评为“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他的行书《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书画同源,也间接说明了苏轼在美术史中的崇高地位和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木石图》中充分体现出了“宋人尚意”和“不求形似重在神似”的文人画理念。苏轼不去描绘花鸟或雄伟的山水,而是按照身边所接触的景物,赋予它一定的精神性,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在这件作品中,他将书法用笔融入画中,使绘画逐渐脱离宋代“形似写实”的传统。这样的创意和做法,不仅在当时具有“先锋前卫”的开创性,为后来的文人画兴起奠定了基础。从他开始,竹子、石头甚至一颗枯树,都有了精神性的绘画意义。《木石图》的创新价值以及研究价值是胜出其他古代书画作品的关键。
《木石图》有鉴定大家的结论。古书画鉴定家张葱玉先生的《木雁斋鉴赏笔记》中论及《木石图》;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和《古书画伪讹考辨》中都曾提到此画,认为真迹无疑;鉴定家杨仁恺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书画》及《杨仁恺书画鉴定集》中也都提及过此件,肯定为苏轼真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古书画鉴定家傅熹年先生在其《中国书画鉴定与研究》中也谈论过此画为真的依据。这必然奠定了该作品市场价值的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苏轼绘画作品的存世量很少,世界上就只有三件。另两件为中国美术馆藏的苏轼《潇湘竹石图》和台北故宫藏的苏轼《雨竹》。业内多认为,相比之下,《木石图》更为出色。
米芾的书法题跋给苏轼的画作添色不少。米芾一生是诗文、书画、鉴赏、理论、收藏于一身的艺术全才。宋徽宗时他曾被诏为书画学博士。目前“宋四家”中两家的合作作品只有藏于台北故宫的《寒食帖》中的苏轼与黄庭坚。因此,这件苏、米的合璧,有画,有书法,绝无仅有,虽是买一赠一,但一加一会远大于二,价值十分珍贵。
拍卖历史上曾有几件作品的成交价格可做参照。2010年6月北京保利4.368亿元拍出的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2017年3月纽约佳士得3.4亿元拍卖的南宋陈容的《六龙图》的价值似乎都不如《木石图》;2013年9月纽约苏富比5037万元拍卖的苏轼书法《功甫帖》,在半尺见方的纸面上只写有9个字,相比之下,《木石图》应该卖得更高!
在本文正待截稿时,我看到佳士得魏总发的朋友圈:“致东坡先生:流落异乡百年,能与您相遇,我们三生有幸。万分感谢他乡藏家对您的珍爱,您别来无恙。您生前两袖淸风,我们定当护您周全。如今,您终于回家了,我们祝您平安长长久久。相信我们很快会再见!”
读者可以猜到是哪家机构买走的《木石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