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手稿缘何最为规整

2018年11月29日 09:5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收藏快报  作者:王锡荣 

《青史子》手稿《青史子》手稿

  在现代中国文化界,鲁迅的手稿即使不说是一个范例,也可说是一个特例。因为它具有很多文化名人手稿所不具有的特点,也充满中国文化与书法美的魅力。

  鲁迅手稿总体上具有排列规整、字体清晰、较少修改、页面干净、气韵生动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只要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在现代文化名人手稿中,没有人像鲁迅手稿这样规整(作为书法作品或影印出版的除外)。这里说的规整,主要是说页面排列、文本格式和总体面貌。你可以看到,鲁迅的所有手稿,无论是创作稿、译稿、书信、抄校、日记,还是什么别的文体,也无论用什么纸张,格式和页面都会排列得很规整,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

  排列最规整的当然是抄校、誊写稿,因为那更容易规划。在创作类的手稿中,各种手稿形态各异,但是也都体现了规整的特点。

  鲁迅文稿的行距总是无一例外排列得十分匀称。鲁迅书信用的纸张更多样,最常见的是彩色水印的信笺纸,例如“九华堂”的水印信笺纸,是鲁迅常用的一种。无论用哪种纸,无论写得密集还是宽舒,排列一般都会很美观大方。日记则基本上早年用九行乌丝栏、晚年十行朱丝栏宣纸,排列非常规整。每年后附的书账的排列,看来也是每天另纸登账,每行一种,在书名后,记有价格和购买日期。年末有年度小结和年度购书总额。总体上,不仅翻阅轻松悦目,而且翻检容易。

  鲁迅对书写其实有一个特别注重的地方,就是字体要清晰,因为写字一般是要给人看的。鲁迅长期当编辑,对于那些“鬼画符”式龙飞凤舞的文稿,他是深恶痛绝的,所以他特别注重写字清晰。

  鲁迅手稿修改率总体上较低。各种手稿中修改率最高的,是创作文稿,尤其是杂文。但是总体上也是比较少的。据我观察,大约一篇作品中,有修改的句子,一般最高不会超过10%;书信,由于表达上相对更加放松、随意,修改率也略高,当然,一些重要的书信,例如给许广平、蔡元培的信,都是极其认真,绝无修改的。而日记修改率就更低了:就现存24年日记而言,基本上无修改。除了极少数几处轻微描笔外,就只有1935年日记后面所附的《居帐》里有一些修改,那是由于对方的住址有了变化,导致修改。应该说这不属于书写的差错。而鲁迅的抄稿,就几乎绝无修改了。特别是抄校的古籍和碑刻,基本上可以视为零差错。事实上,抄写过程本身不可能没有差错,只是,鲁迅的习惯是把抄错的撕掉。就与人们写书法作品一样,只要有一个错字,就整张废掉了。正因如此,鲁迅留下的抄校古籍和石刻手稿有6000多页,绝无一字修改。鲁迅手稿也无大段删除现象,最极端情况也就是一两行删除和改写。至于写完或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的情况,几乎绝无仅有,只有一篇《势所必至,理有固然》,这篇未完稿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是鲁迅写后弃之纸篓,而后被许广平悄悄“抢救”回来的。从现在看,虽然未完,但内容很好,文章不差,至今不知鲁迅何以要扔掉。

  鲁迅手稿修改不多,页面处理非常干净有条理。他的涂改,也是非常讲究的。有几种方式:一是偶尔写错一字,就在这个字旁边轻轻点一下,或者画一个小圈,表示此字废去。这也是当时人比较用得多的手法。但是如果已经写好较多字,或者要改整句话,就需要在原稿上涂改。这时鲁迅的涂改,是比较仔细、讲究,涂抹整齐的。通常是先在涂抹范围画上整齐的线框,然后在线框内画上整齐的斜杠,或者交叉的斜杠,甚至再加上纵向线条,这样就会涂抹得比较彻底,除非使用现代科技,基本上看不出原来的字。然后再在线框外,行间添写新内容。总体上,鲁迅的手稿越到晚年越是干净。

  鲁迅手稿这种形态,首先来自于他充分的学养积累。鲁迅从幼少年时代开始的旧学阅读与写作训练,使其语言文字和学识达到相当的水平,也养成认真、严谨的写作观念与习惯。后来在南京、日本求学中不断提高,当他开始文学活动时,已是一个饱学之士,学养深厚,文字功力深湛。其次是充足写作准备。鲁迅写作前习惯性准备工作,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写杂文。据许广平说法,鲁迅通常先泡一杯浓茶,然后在躺椅上闭目养神一会,打好腹稿后,再起来写作。所以当他开始写作时,胸有成竹,文思泉涌。这对文稿的形成带来重要的影响。

  作家手稿的形态,不仅是作家思想结晶的外化和存在方式,也是作家性格与学养的表征,还是作家写作方式与习惯的真实记录。鲁迅手稿形态真实记录鲁迅创作过程和创作状态,刻画着鲁迅创作的心路历程。通过对鲁迅手稿形态的简略描绘及其形成过程的粗略解读,可以更多地获得鲁迅手稿的内在信息,并看到鲁迅写作艺术的精湛以及思想的闪光,看到更真实的鲁迅。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鲁迅手稿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