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技术型艺术家”问题何在?

2019年02月28日 11:58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重)塑世界: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数字艺术创作二十年”正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该展以全景化的方式呈现当今世界数字艺术媒体的表现形式。展出的20组作品来自欧洲重要的当代视听艺术创作中心——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该中心也是欧洲重要的高等艺术研究院之一。该中心数字研究部负责人埃里克·普利让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访时表示,不会选择“纯技术型艺术家”,技术是为艺术家提供养分,从而支撑着艺术语言、观念、哲学和看世界的方法。

  在时下的当代艺术展览中,新媒体数字展示技术正在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除了人们通常可以想到的影像合成、电影后期、3D扫描技术,还有十分前沿的动作捕捉与互动、纳米摄影、纳米雕刻、红外成像等等。

  正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的“(重)塑世界: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数字艺术创作二十年”(展期至3月3日)就是一场关注图像、声音与通信技术的当代新媒体展览。命名为“(重)塑世界”,意味着将世界数字化、以新的方式展现它,同时印证了展览的核心:(重新)为世界建模。

《万象》,Hugo Deverchère,蓝晒照片、影响装置,2017《万象》,Hugo Deverchère,蓝晒照片、影响装置,2017
《他-120609》,Christian Rizzo,视频,2009《他-120609》,Christian Rizzo,视频,2009

  展览的合作方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Le Fresnoy)是欧洲最重要的当代视听艺术创作中心和高等艺术研究院之一,1997年在法国北部城市图尔宽创建。法国前任文化部部长、前任蓬皮杜博物馆馆长多米尼克·博索将机构角色定义为 “视听高科技的梅迪奇”和“电子的包豪斯”。

  展览期间,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数字研究部负责人埃里克·普利让(Eric Prigent)接受了“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的专访,他谈到了新媒体艺术如何从小众艺术节走向了大众,介绍了前沿的数字艺术手段以及数字领域丰富的作品类型。对于新媒体艺术家的培养,普利让表示,不会选择“纯技术型艺术家”,而是在所有艺术学科中挑选有特点的艺术家;技术是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养分,从而支撑着艺术语言、观念、哲学和看世界的方法。

埃里克·普利让(Eric Prigent)埃里克·普利让(Eric Prigent)

  新媒体艺术:从小众艺术节走向博物馆

  澎湃新闻:这是一场新媒体数字艺术展,新媒体展览已经构成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部分。新媒体艺术为什么成为一种趋向?它在欧美(或法国)的发展经过哪些阶段?

  埃里克·普利让:“(重)塑世界”是一个当代艺术展览,而不仅仅是数字艺术,尽管它特别强调这一方面。这个展览展给我们介绍二十位艺术家的当代创作,他们使用所处时代的技术,并对此提问。

  新媒体艺术并不是一种趋势,因为数字艺术已经有了足够长的历史,但是近几年内得益于一些知名的艺术节(例如Ars Electronica,Transmediale,Elektra,Sonar等),使得他们走出了小众,走向大众,成为特别强有力的推广方式,以此得到了更加“机构性”的认可,并在当下的博物馆、画廊、收藏机构、艺术中心等被更广泛地传播。另一方面,年轻的一代完全生活在数字社会中,与之紧密关联,毫无疑问地更会接受此类作品,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把艺术教育工作继续下去。因此这次展览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神旨解构》,Fabien Zocco,生成式装置/机器人雕塑,2016《神旨解构》,Fabien Zocco,生成式装置/机器人雕塑,2016

  《“帝国”系列之底特律》,Aurélien Vernhes-Lermusiaux,沉浸式互动装置,2015

  澎湃新闻:这次展品差异性和作品时间跨度都比较大。入口处一件中国艺术家的《音乐编织》有文化上的亲近感,又有全新的互动性;另一件利用中国民族和民间乐器的《和鸣》融入很强的参与感。但是,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并不太强调“互动”,而是倾向于抽象思维和视觉想象的再造。您有类似的观察么?

  埃里克·普利让:是的,我们希望展示能够将技术用于艺术目的的各种各样的作品。伍韶劲的作品非常美丽而富有诗意,融合了传统与现代,陈俊恺的也是。我们是结合实际情况来挑选展示作品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展示外国艺术家的互动作品,我们制作了很多,但做展览总有不同侧重的。我们很高兴展示了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中国艺术家在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的创作(陈俊恺、伍韶劲、刘真辰、黄镇乾等等)。

《音乐编织》,伍韶劲,互动装置,2005《音乐编织》,伍韶劲,互动装置,2005
《音乐编织》,伍韶劲,互动装置,2005《音乐编织》,伍韶劲,互动装置,2005
《和鸣》,陈俊恺,行为表演和互动装置,2018《和鸣》,陈俊恺,行为表演和互动装置,2018

  澎湃新闻:如果绘画有派别的不同,新媒体艺术有类型上的区分吗?

  埃里克·普利让:我们当初的希望是,和明珠美术馆团队一起策划,展示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一种数字创作的“全景”(引用自我们年度展览的名称Panorama)。所以,正如我在这次展览前言中写的那样:“(本次展览的)其中一些作品混合了传统技术(16mm电影胶片与传统摄影)与数字技术,在一些作品中加入了影像合成、电影后期制作特效、图像合成,以及摄影测量术,还有3D扫描,此外也有些作品使用了前沿的技术,诸如动作捕捉与互动,或使用能够每秒钟捕捉2000张图像的摄影机器,甚至使用纳米摄影、纳米雕刻、红外成像、数据可视化、算法创作、生成式技术和机器学习手段。另一些作品源于与科学的接触,以及和科学家的奇妙邂逅(抽象的数学对象实现特征可视化,科学数据与图像的再利用,运动的程序化建模等)。”

  数字(digital)是“无处不在”的,在所有艺术学科中,数字艺术的一部分来自于对技术本身的发展与延伸,使电影艺术与摄影艺术由此诞生。但也正是技术发展使一些艺术家在数字化的所有领域创作了作品:数据库、界面设计、环境和交互、人工智能、代码和算法、互联网和社交网络、音频/音乐/电子语音制作、交互式视频或声音互动、高效的模型制作(可将数字文档转化为雕塑)、虚拟和增强现实和沉浸式环境、游戏研究和开发、机器人技术、运动技术(运动、手势、触摸)、无线技术和定位技术、动画和数字视频、尖端数字成像……现在为艺术家提供了巨大的创作可能性。。。。。。

  澎湃新闻:由于新媒体艺术对“技术”的倚重,对于创作手段或作品的快速迭代,艺术家们是否表现过焦虑?

  埃里克·普利让:艺术家们意识到技术的快速淘汰。在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我们的技术团队也考虑到了这一方面,对未来在其他展示环境中的适应性持续关注。

《叶马亚》,Saïd,VR沉浸式装置,2018《叶马亚》,Saïd,VR沉浸式装置,2018
《似曾听闻|自动歌剧机》,Lukas Trunigerg,装置《似曾听闻|自动歌剧机》,Lukas Trunigerg,装置

  新媒体艺术教育:不选“纯技术型艺术家”

  澎湃新闻:新媒体艺术家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培养有何不同?看起来,展览中的艺术家都是计算机专家,他们需要绘画、雕塑等通识类艺术课程的基础吗?

  埃里克·普利让:我不知道带有“新媒体”标签的艺术家和“传统”艺术家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差异。这完全取决于你对“传统”一词的假设!参加这次展览的一些艺术家确实与他们探索、使用、研究和转换的技术密切相关。其中一些艺术家更像是“技术人员”,并且掌握了很好的计算机语言。其他人更少或根本没有,他们在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制作和实施作品,并获得技术合作。在这两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项目的艺术层面,技术是为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供养分,从而有力支撑着艺术语言、观念、哲学和看世界的方法。

  在参加我们中心选拔之前,一些学生已经拥有硕士学位或七年相关的从业证名。在我们之前的这段学习期间,有些人有画家、雕塑家、摄像师、摄影师、电影制作人或造型艺术家的经验。他们中心提出申请,是因为他们希望扩大他们的作品(思考,制作),走向更加专业的阶梯,并且利用艺术中心的设备以及技术支持。

  我们不会在选拔中选择“纯技术型艺术家”,而是在所有艺术学科中选招不同特点的艺术家,他们怀揣着一种开放探索的精神,并对当下的某一些技术产生兴趣。艺术中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在每一年的学习阶段去创作一个作品,并对运用的技术提出问题,或许是传统技术,或许是数字技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心还在艺术与科学(研究小组,展览,艺术项目的制作等)之间形成了一种反思。

  澎湃新闻: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源于法国文化部决心建立一个艺术、视听和数字创作的现代中心的设想,据说你们的运作机制也比较特殊,为“进修”的艺术家提供全额奖学金。请介绍一下,你们每年的招收人数以及近年来中国留学生的情况。

  埃里克·普利让: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由法国文化部和上法国北部地区创建,我们所在的图尔宽市参与其中。它的教学功能,建筑和设备都是独一无二的。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不能提供“生活或生活补助”,但始终不渝地给予艺术家创作的预算。我们有时会获得一些外部的技术支持或财政资助(私人基金会,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联合制作方等)会将其作品的制作预算进行扩充。经过每年的选拔,已经有45到50个国籍的艺术家来到我们这里。当然,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候选人资格。在最新的一届学生中,就有两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也许未来会在上海创建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我上次在中国的时候,与很多人讨论过这个话题。

  (本文图片来源:明珠美术馆。感谢法语翻译Gaia Musi及法语校对陈俊恺对本文的贡献。)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