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美育无法替代线下教学

2020年07月10日 09:5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郑勤砚

  2020年春节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上教育如火如荼地展开。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文化课教育尚可开展,但是体育课、音乐课和美术课等课程开展遇到很多难点。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逐渐渗透进了各行各业,线上美术教育的前景和未来究竟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线上少儿美术教育有着宽广的前景。较之传统教育而言,首先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每个孩子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高端名师、优质资源超越了时间、空间被更广大的学生所享有,这是线上教育毋庸置疑的优势。其次,线上少儿美术教育倡导个性化服务,教学产品的多样性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足不出户便可以有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第三,线上少儿美术教育能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绘画技巧与知识。

  有人认为,网络背景下的美术学习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获取不同的美术学习资源时可进行比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益于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对于年幼的少年儿童来说,选择过多,甄别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学相长,要求及时的师生互动,包括如何对学生美术作品适时指点和评价、如何维护线上师生的情感交流等问题均广泛存在。因此,即使线上教育能够在应对危机时成为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孩子们依然盼望着开学,期待着美术课上和老师的亲密互动。线上少儿美术教育终将无法取代传统的面授式线下教学,这是由美术教学的特性所决定的。

  首先,在我看来,美术教学最重要的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艺,而是培养和拓展学生艺术思维、审美素养、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养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儿童以想象代替思维,注重表现自己的无意识心理感受,这份淳朴和自然,赋予了儿童创作的幻觉性以及自主的冲动、激情和美感。美术教师要深谙儿童艺术发展的规律,方可认识到每个孩子每个阶段宝贵的原创力需要呵护和鼓励。

  其次,美术学习不一定有目的性。除了抛开预期目标之外,学习也常在外围发生,而没有特定的焦点。学习理论家将各种学习区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意领域与技能领域。在美术教学历程中,让学生先获得对学习目标与问题情境的了解,然后经由讨论、假设、比较、探索、试验等活动,主动寻求结果或答案,最后再按预定目标对结果予以评价。在此历程中,教师是资源提供者,是辅导员,是催化者,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寻找答案,但不直接提供答案。美术教学最打动人的,其实在于有计划的无计划性、有目标的无目标呈现。就是说,没有完全固定的教法模式和教学结果,没有绝对统一的样式标准,要充分尊重个性化差异,同时还要关注到儿童艺术发展的科学评估标准。

  第三,美术学习强调观察和体验。就像我们在风景写生时能够感受到空气中的微风、阳光的温暖、花的芬芳,这与观看电脑或手机上的图片有质的不同。对材料的体验,包括创作材料的质感、手感、色彩、气味等,均影响到艺术创作的情感和效果。

  第四,美术教学过程强调师生充分及时互动。中国古代有“指点不在多言”的教学法,是因为老师身授于徒,示范时笔底的微妙处尽显,要求学生要领悟并顿悟。学生创作过程中需要老师在每个阶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当老师言“过矣,过矣,又过矣”时,学生需要领悟笔下的力道、效果、进程,以便及时调整,这便是“心领神会”。身教胜于言教,很多时候是无法用确切的言语来指示和表达的。这也正是美术教学充满隐喻、隐语的奇妙过程。

  第五,少儿美术教学的特性是鼓励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想法,教师需要关注过程和体验,倡导学生在“做中学”中相互启发和协作,在交流与合作中完成跨学科的艺术作品,这是培养合作能力和同理心的有效途径。美术学习就是一个动态的制造意义的过程。美术的特性强调了学习者不是在一种中立的环境中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通过在多层面的环境中的积极参与获得知识。

  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感受,可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艺术教育的责任,不只是提供事实或展示进程,更是为了帮助人们成长,体会生命的奥秘和情感的升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教育”符合潮流大趋势,但要将互联网和教育进行更深度的融合,需要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解美术教育的核心要素,理解少儿美术教育的标准。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