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批评角度看黄之妍个展:疫情下的观看之道

2020年12月14日 10:1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日,青年艺术家黄之妍在中国的首个个展“疫情下的观看之道”在北京雍和宫壹中心开幕。本次展览还获得了美国大都会艺术画廊(MAGA)在学术方面的支持。艺术家黄之妍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了她近些年创作的四件主要作品,其中包括最近在法国国际图书与电影节(FILAF)上放映的实验影片《漫步(Strolling)》。展览吸引了众多北京艺术爱好者前来,多家主流媒体也对展览给予了相关报道。艺术批评家林梓莅临现场,并对黄之妍的作品从艺术批评的角度给予了关注。

  青年艺术家黄之妍的研究方向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考察社会中人的观看(Watch)。观看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最基本的行为。这一行为源自于我们有一双眼睛、和拥有主观的意识。我们每天醒来,即开始了新的观看,直到夜晚睡去,观看停止。观看不间断地占有着我们的生活,是连接人与世界最原始的行为之一。在艺术批评家林梓看来,艺术家对于观看的兴趣源于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1954) 。剧中由詹姆斯·斯图尔特饰演的拍照者透过相机与一个事件建立紧张的关系,恰恰是因为他的一条腿受损,必须坐轮椅在室内活动,并且由于他无法自由活动,使得他无法对他所看见的事情采取行动。对于黄之妍来说,自己在疫情中的生活与观看世界的方式与电影中的男主角别无二致。由此,在黄之妍的概念中,观看被拓展成一个由照相机,照片,图像,这些元素构建起来的矩阵。

  林梓还指出某种相似的逻辑也出现在黄之妍的其它作品中。作品《有关联地》(Connectedly)结合了数十个来自她的朋友原本不相关的摄影图像,而她将这些图像打乱顺序后拼贴在一卷卷纸上,并被置于卫生间的卷纸感应装置之中,随着有人对着作品伸出手,卷纸上的内容会被送出来,落到观者的手上。林梓指出这种将一种观看逻辑赋予另一间日常之物的创作思路在当代艺术中是一种常见思路,这是对德勒兹的再域化概念的操作。但一个作品的质量将主要体现在这两种语境之间的嫁接上。

  林梓还指出艺术家黄之妍的另一个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观看的艺术性。观看的艺术性与图像最终呈现的时空关系,以及表达材料有关。观看行为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图像从日常中被艺术家提取,被独立,被赋予意义,因而被割裂。在David Hockney的 “That’s the way I see it”中提到了“反抗边界”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概念。

  在林梓与黄之研的对谈中他们指出:“有好几种不同的方式描绘空间,其中一种是钥匙孔方式,其精髓是视窗概念,是单点透视。摄影的一个不争的法则就是当你通过抓起相机观看时,边界与运动,时间,特别是空间的在线有关。目前得理论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时间里,包括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对于黄之妍而言,研究观看是图像工作者所面对的最基础也是最首要的环节。关于观看的艺术性,与之对应的是她的另一件作品《新山水》。

  作品始于一台可以捕捉并记录对象眼睛移动的仪器——眼动仪,以及两位自愿使用仪器的参与者。他们被要求观看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所发生的琐事。在这个观看的过程中,眼动仪会对他们的眼球活动做出记录。这些在每一秒中被仪器记录的瞬间被艺术家按照记录的先后时间顺序放置在一卷打开的宣纸卷轴上。卷轴中密布着很多细小的格子,每一个格子中的内容是这两个人参与者的观看历史。如此,时间的顺序在图像的并置中转化成了空间的顺序。

  林梓指出在黄之妍的视觉研究中,拍摄者(我),相机(图像生成媒介),与被拍摄者三者的关系也是她的另一个研究方向。在这种关系中,艺术家最擅长改变的是相机。她会将“相机”改为其他器材,例如小型摄像头、眼动仪。这些设备在技术层面赋予“观看”更多异于人眼的图像。在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中,提及相机是一个观察站,但拍照并非是消极观察,而是它满足了人们的窥探欲,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意味着相机把人们置于与世界的某种关系中。因此,改变器材,选择不同的被拍摄者/物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让观众把自身置换为其他人或物,重新思考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这方面的研究最终形成了艺术家在疫情3月份的美国制作的实验影片《漫步》(Strolling)。影片在展览现场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成为最受在场观者关注的一件作品,批评家林梓也对这件作品给与了着重的评价。影片全部影像由一只装有外置摄像头的可遥控机器狗采集。影片拍摄期间,美国政府颁布了全民居家令,因此可遥控机器人代替无法在场的艺术家完成了对外部世界的观看。在疫情期间,原本人们习以为常的外出,行走,与人沟通,这些事情此时因为空气中看不见的病毒而变成了禁忌。

  林梓指出,这种禁忌让平常室内的活动不得不承担更多的意义,并且让室外的活动也变成了一种易于常态的体验,仿佛户外的空气都改变了味道,以至于人无法承受这种变化,于是要想探索火星或者月球一样,使用一种遥控机器人来探索整个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人也不得不强迫自己进入小机器人的低矮视角对户外的环境进行观看。作品《漫步》所体现的正是这种因为使用了机器人而获得的差异化视觉体验。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