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真迹《汉宫赋图卷》将现身保利秋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30日 17:50 新浪收藏

宋代真迹《汉宫赋图卷》将现身保利秋拍

宋代真迹《汉宫赋图卷》

  前不久,北京保利曝光了5周年秋拍古代书画的稀世珍宝——北宋易元吉《山猿野獐图》。近期,保利介绍了秋拍中的另一件宋代真迹——《汉宫赋图卷》。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北京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顾问刘金库博士专程撰文对此作进行了学术考证,特刊录于此,以资参考。

  纨扇金砧敛怨娥  落叶哀蝉独自吟

  ———《汉宫赋图卷》小考

  天津美院教授    刘金库

  此卷《宋人汉宫秋图》原为清乾隆内府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1],乾隆御题行书诗则著录于《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集》[2]和《乾隆御制文物鉴赏诗》[3],并由乾隆皇帝题写引首“萧景澄华”,“萧景”为描绘汉元帝时代王昭君的和亲的历史窘况,“澄华”则高度概括汉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义”与“仁”治理天下的理念。从绢地、建筑形制、绘画风格、历史题材等考察,可以认定此卷乃南宋宫廷画家所画的“劝喻画”——“惟明在视远,惟聪在听德”——旨在希冀高宗赵构能卧薪尝胆、愤发图强。与南宋宫廷画家李唐等人的《晋文公复国图卷》、《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卷》及萧照的《瑞应图卷》等都是为皇家、朝廷带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的宫廷绘画。此卷清末民初从宫中佚出,后为上海小校经阁刘体智所藏[4]。

  卷中所绘建筑其布局、歇山、斗拱等与赵伯驹的《汉高祖入关图》[5]中的建筑形制、风格是一致的,结合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殿后有阁,两旁有挟殿,挟殿通往四周的走廊,亦可证此卷可断为南宋。本卷的最后一段,山石以淡赭打底,再用苦绿、花青烘染,色彩明丽沉著,画法与现藏波士顿美术馆的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画法一致。

  历代绘画中,表现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并不少见,但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风格——汉晋画像是以“汉赋”为主的《汉书》[6]与《后汉书》[7]记载为母题的,隋、唐则是以“唐诗”的意境来构思[8];宋代则是以“宋词”的内容予以表现,如现藏日本的宫素然所作《明妃出塞图》基本上是依据宋代江淹《恨赋》的文字来描绘的;元代则是以马致远的《汉宫秋》元曲为情节而创作的,明清二代则是依据 “明清小说”进行艺术创作的,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卷》。换言之,王昭君的历史形象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略有不同,那么在绘画风格上,其时代风格也就随之有异。画卷依据哪个时代文学形像来创作,画面上所描绘的内容,也就会凸显出来。此卷,可分四个画段:1、“我本良家子”,2、“空诏待掖庭”,3、“昭君深宫怨”,4、“时伤紫庭魂”。四段内容与“宋词”及宋人韩驹《题李伯时画昭君图序》文字内容十分吻合。

  第一段:“我本良家子”描绘本名王嫱的王昭君家中,二进院落,其父亲坐在第一进院落,16岁的王嫱在第二进院落里,推门向外张望,情窦初开“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院中草垛二堆、犬二只。“我本良家子”语出隋代文人薛道衡的《昭君辞》,原文是“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9]另据宋人韩驹在《题李伯时画昭君图序》王嫱“本齐国王穰女,端正闲丽,未尝窥看门户,穰以其有异人,求之不与。年十七,进之,帝以地远不幸。欲赐单于美人,嫱对使者越席请往,后不愿妻其子,吞药而卒。盖其事杂出,无所考证,自信史尚不同,况传记乎?”[10]

  第二段:“空诏待掖庭”,描绘的是深深的汉宫内,有六个仆人在侍奉王昭君,一人在打扫院落,二人在收拾房间,三人在为王昭君梳洗打扮。西晋葛洪所作《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11]这段内容被女诗人侯夫人和唐代大诗人李白等继承下来[12]。广为流传的是侯夫人《自遣》诗:“秘洞扃仙卉,雕房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侯夫人是隋炀帝后宫的宫女,隋炀帝荒淫无道,造迷楼,遍选天下美女。侯夫人貌美却未入选迷楼。侯夫人不堪如此遭遇,遗诗三首,悬梁自尽。李白在《幽州胡马客歌》诗中:“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表示出不和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如宋代李纲的《明妃曲》“十年望幸不得见,一日远嫁来天涯。 辞官脉脉洒红泪,出塞漠漠惊黄沙。”[13]

  宋代文人黄文雷的《昭君行》则是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歌咏王昭君流芳百世:“君不见未央前殿罗九宾,汉皇南面呼韩臣。无人作歌继大雅,至今遗恨悲昭君。丙殿春闲斗冯傅,掖庭新花隔烟雾。嫖姚枉夺燕支山,玉颜竟上毡车去。人生流落那得知,不应画史嫌蛾眉。痴心只恐琵琶语,归梦空随鸿雁飞。穹庐随分薄梳洗,世间祸福还相倚。上流厌人能几时,后来燕啄皇孙死。野狐落中高台倾,宫人斜边曲池平。千秋万岁总如此,谁似青冢年年青。”[14]

  本段中,深宫前出现了二个官人男子,一着青裳,一着官服。汉高祖刘邦开始采用与匈奴和亲政策,把公主、宗室女嫁给匈奴,在王昭君之前和亲女子不是公主就是皇家宗室之女,而将“宫女”出塞和亲始于汉元帝。王昭君是没有公主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来自后宫的民间女子的身份与匈奴和亲的。

  第三段:“昭君深宫怨”描绘昭君在汉宫内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这段是依据在唐宋流行的《王昭君变文》中所唱的那样“自君信丹青,旷妾在掖庭。悔不随众倒,将金买帷屏”“初惊中使入,忽道君王唤。拂匣欲妆梳,催入已无算。”“奈何万乘君,而为一夫惑。”[15]图中深宫内,昭君以琴、棋、茶来打发时光,而汉元帝则是宫女看都看不完,“朕以富宫室,美人看未毕,故勒就丹青。”卷中较为形象的是“黄门郎”毛延寿,身着黄衣,手捧宝盒,跟在太监之后,太监则怀抱画框前行。

  第四段:表现的是汉元帝“时伤紫庭魂”,描绘的是汉元帝伤心的样子,汉元帝在二位官员、众多仆人的侍奉下仍是端坐榻上,背对他人。无限神伤心之状呼之欲出。“君王见妾来,遂展画图开。知妾枉如此,动容凡几回。”因此,宋代诗人吕本中写词唱道“丈夫不任事,女子去和亲。”[16];这是一种对现实的、历史的无奈。正如乾隆御题诗中所言:“刘郎真是秋风客,落叶哀蝉独自吟。”本段画题与宋代词人叶芮在《昭君怨》中所写的内容是相吻合的。

  由此卷母题可知,此卷的创作时间当在马致远(1250?-1323?)《汉宫秋》广泛流行之前。因在马致远创作杂剧《汉宫秋》[17]之后,文学、绘画的主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汉宫秋》安排的历史背景是汉弱匈奴强,单于呼韩邪强行求索王昭君,“与俺和亲”[18];二是王昭君被汉元帝封为“明妃”,故而后世开始出现《明妃出塞图》;三是在《汉宫秋》里,作者将李隆基与杨玉环“帝妃之爱”的故事移植过来并加以改造;四是《汉宫秋》把毛延寿塑造成不仅是“丑图昭君”的贪官污吏,而且还是投敌叛国的民族罪人,这些内容均与本图中主题无关,故足以证明此卷是在马致远《汉宫秋》之前南宋宫廷画家所作。

  [1] 见《石渠宝笈续编(三)》,《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5册 第1944页 北京出版

  [2] 《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四册,第32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3] 《乾隆御制文物鉴赏诗》第487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4] 刘体智(1879--1962),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其父为李鸿章心腹刘秉璋,因从小长在天津,对古物收藏有浓厚兴趣,后出任中国实业银行部经理,其收藏巨富。刘家与合肥李氏为姻亲。刘晦之先生为刘秉璋四子,自幼敏而好读,中西文俱佳。刘氏收藏文物堪称海内一流,尤其殷商甲骨,商周青铜器,世间无出其右。郭沫若、容庚、胡厚宣等学者治甲骨金石之学皆得览其所藏,从中受益良多。至于书画、版本、碑帖、皆积如山海,以是著名历史学家容庚先生尝言“庐江刘体智先生收藏经籍书画金石之富,海内瞩望久矣”。

  [5] 见《中国历代绘画宝鉴》,第一册,第110页,《波士敦美术馆藏支那画帖》亦有图版。现藏波士顿美术馆。

  [6] 班固《汉书》,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97页。《汉书·元帝纪》云:“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嫱)为阏氏。”又据《汉书·匈奴传》云:“单于自言愿婿汉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7] 范晔《后汉书》,第十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941页。全文是“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

  [8] 郭茂倩《乐府诗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第433页。其中的安雅词《王昭君》:“二八进王宫,三十和远戎”。

  [9] 郭茂倩(宋)《乐府诗集》第二册,薛道衡《昭君辞》,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版,第433页。

  [10] 韩驹(宋)《陵阳集》卷一,(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三集》第263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9-10页。

  [11] 葛洪(晋)《燕丹子·西京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月版,第9页。

  [12] 冯惟讷(明)《古诗纪》(王云五《四库全书珍本十集》第29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9册,卷一百三十八,第10页。

  [13]  李纲《明妃曲》,见李纲《梁谷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5册,第606页。

  [14] 属鄂(清)编《宋诗纪事》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第1722页。

  [15] 变文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第124-125页,中华书局,2000年。

  [16] 吕本中《明妃》,吕本中《东莱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6册,第693页。

  [17] 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为四折一楔子,是典型的元杂剧。此剧现存有明陈与郊《古名家杂剧》本,明陈氏继志斋本,明臧懋循《元曲选》本,明孟称舜《古本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古本戏曲丛刊》第四本有各本影印本。经考查,各本之间较少差异。剧名皆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18] 马致远《汉宫秋》,见顾学颉《元人杂剧选》,第117-1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