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拍卖市场不光有投资还有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5日 07:44 都市快报

  昨日结束的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以总成交额10.8亿、92%的成交率创造了历年单季的最好成绩,《竹石鸳鸯(芙蓉鸳鸯图)》拍出1.187亿,标志着又一个破亿纪录的诞生。不过对于西泠印社的董事、鉴赏家胡西林来说,纪录不是重要的:“艺术品不光是价格问题,高价的产生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参与拍卖可以是收藏,消费,也可以是投资,但是别拿吃饭的钱来买艺术品。”

  【名词解释】浮云:网络用词,意为“都不值得一提”。神马:就是“什么”

  破亿的关键点

  得有几个超级买家碰在一起

  如果说不久前嘉德、保利拍卖的过亿拍品都是古代作品的话(王羲之的《平安帖》为东晋,保利秋拍上的《汉宫秋赋图》、古琴年代都是宋朝),那么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1.7亿元(嘉德四季本月10日创造的纪录)、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明末清初)1.187亿元成交就多少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不是古代的一样那么值钱么?

  “艺术品的价值不能以时间来衡量,历史价值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是唯一的因素。”胡西林说:“造成高价的偶然因素有很多,拿徐悲鸿来说,他的作品很多,创下纪录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但是如果有几个超级买家碰到了一起,都想买同一件作品的话,那么就很可能产生纪录。”

  破亿的背后

  每季都有200个左右的新面孔出现

  如果套用TVB的俗套情节,那时的拍卖,拍的不是那货,而是富豪的面子。而现实中,加入拍卖市场的富豪越来越多,大大小小都有。

  上周的北京保利拍卖上,超级买家私下说着参与海外拍卖的事情,不少人都感觉价格已经超出了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跑那么远什么都买不回来,干脆不去。”水涨船高的成交价甚至催生了“瓷器爱国主义”这样的说法。

  也有一些不信邪的,结果就是被残酷的现实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有一次,我有个朋友看中了一件瓷器。兴冲冲拿了一个亿去香港佳士得参加拍卖,结果那件瓷器拍到了两个多亿。”胡西林举的这个例子,是很具代表性的,不过他认为这很正常,艺术市场是跟着经济走的,中国的整体经济一直处于上升的状况,西泠印社的卖场上从去年开始,几乎每一季都会有200个左右的新面孔出现。“今年我们没有统计过,不过如果去看登记资料的话,估计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与入行较早的艺术爱好者“空手而返”相反,刚入拍卖市场的新人们却买得不亦乐乎。昨天下午,西泠印社茶具专场里,一个操着温州口音的年轻人在拍得了一件价值14万的筒式炉之后,很兴奋地给朋友打电话:“没有多少人抢,16日,上海,就是后天,带十万去吧。”

  采访时,胡西林接了一个电话,聊完之后就说:“这是一个身家几十亿的收藏家,昨天买下了一件两百多万的作品,但是另外一个朋友看中了,因为来得晚没赶上,所以私下要他转让,聊了之后,三百万左右成交。”

  破亿催生的市场

  酒啊什么的都拿来拍 可拍的东西越来越多

  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各种各样东西都在拍卖场上涌现了出来。 在西泠秋拍的专场上,1958年土陶瓶茅台以145.6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国内拍场上茅台酒的最高纪录,时大彬制圈钮壶以1344万创造紫砂壶的拍卖纪录。

  “楼市前途未卜,股市不稳定,大家都会想到其他的投资方式,而艺术品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会受到重视。”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介绍说,今年秋拍和以往最大的变化除了规模,就是新专场的设立,继前几年推出印章、砚台、供石等文房系列专场后,今年又进一步延伸到奢侈品领域,而酒是今年收藏领域的主角之一:“即使有着上亿元的记录不断产生,艺术市场相对于其他的投资来说,总体规模还是很小。”

  11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上,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和摩根士丹利、杭州工商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就艺术品投资的方式进行过讨论,通过基金筹募来进行艺术品买卖,从而达到盈利目的的“基金式”投资成为了投资机构热议的模式。

  对各种资本进入艺术投资,胡西林的反应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以投资为目的。现在很多人把买艺术品的行为当做纯粹的投资行为,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拍卖一样是可以以消费为目的的。红酒、白酒、普洱茶这些都是被买去喝掉的。”胡西林说:“在酒拍卖之前,很多人问我,这个酒有什么好拍的。如果单纯的作为商品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值得商榷,但是在这样的商品背后还是有文化意义的。1958年的时候,粮食都不够吃,买酒是要凭票的。中国白酒代表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变化。”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