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春拍清乾隆瓷估价近2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2日 07: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官方微博

青花如意垂肩“佛狮戏球”图罐。 青花如意垂肩“佛狮戏球”图罐。 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估价2500万~3000万港元。 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估价2500万~3000万港元。

  “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将于4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举行,近80件拍品的总估价高达6.3亿港元,被称为“历来最高估价之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卖”。此外,4月3日还将举行“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晚间拍卖会,呈现著名收藏家尤伦斯收藏的106件当代中国艺术作品。这是迄今最重要、最完整及最有系统的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之一,一定程度上记载了当代中国艺术的诞生和演变。

  本专题编译及图片整理

  记者卜松竹

  “历来最高估价之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卖”

  “玫茵堂珍藏”始集于上世纪,至今已逾50年历史,以其技艺臻于完美的御制瓷器闻名,是世界上最精炼的私人御制瓷器收藏之一,涵括了由14世纪至18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藏瓷。此次拍卖最为引人注目的拍品当属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单瓶,预料成交价将超过1.8亿港元。

  这件作品在处理写实花鸟题材时的笔致精妙秀逸,彩料配色细致纷呈,画意浑然天成,为珐琅彩绘画中难得一见。珐琅彩绘画是指以经仕奉内宫造办处的西洋传教士艺匠引进的珐琅彩料,绘施于铜、瓷及玻璃胎器的加彩技艺。这胆瓶上锦鸡描绘细致,神态栩栩如生,花卉勾勒描影富于立体感,显然受到如郎世宁等宫廷西洋艺匠的影响。造办处御制瓷胎画珐琅器产量极稀,传世品多集中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当中带题诗的“古月轩”式者更是屈指可数。这“锦鸡花石”图胆瓶绘画和器形组合亦未见配对瓶例,是独一无二的御瓷奇珍。

  明洪武釉里红开光式“寿菊图”棱口折沿大盘器形硕大,巧绘釉下铜红花卉,是明初瓷器制作突破的佐证。本品曾由Montague Meyer及大阪万野美术馆收藏。由于烧制准确釉里红色泽的技术极难掌控,成功烧成的例子极为罕有,拍卖市场至今只见另外5件大小相若的釉里红大盘。另一件重点拍品明嘉靖孔雀蓝釉暗划缠枝莲纹“八宝”图葫芦瓶为晚明官窑中少见的孔雀绿釉器,另有多位著名收藏家收藏。

  估价5000万~7000万港元的清康熙豇豆红釉水盂瓶尊七件套组有“大清康熙年制”款。豇豆红釉因仿若美人面颊的娇艳殷红也有“桃红片”的别称,广受藏家钟爱。因为该色釉器器形种类极稀,个别器形格外稀有,能集齐各瓶尊成套,在如今已经几乎不可能。

  估价4000万~6000万港元的清雍正粉彩“蟠桃献瑞”图圆盖盒上蟠桃瑞果和繁茂花叶的构图初见于雍正一朝,是配合同期始创的粉彩釉而绘制。盒盖上的作例属独一无二,珍稀至极。盒身下方莲瓣纹饰,似与造办处产制的铜胎画珐琅器如出一辙。它曾为著名的中国和欧洲瓷器藏家Frederick J. Van Slyke收藏。

  众多中国当代艺术诞生重要时期代表作上拍

  “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拍场中的部分珍藏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中国艺术家创作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杰作,涵盖了早期当代中国艺术历史中的关键年份,鲜见于市场。这批收藏还横跨了多个派别、风潮、媒介,其中一部分曾于标志着当代中国艺术诞生的1989年首届“现代艺术大展”中亮相,包括张晓刚的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毛旭辉的《家长系列三号》,张培力的《X?系列三号》。

  出生于比利时的收藏家尤伦斯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藏中国古画,继而在80年代中期对当代中国艺术产生兴趣,并展开收藏旅程。他于2000年退出商界后,偕夫人一道投身文化事业,于2002年在瑞士成立尤伦斯基金会,赞助中国及欧洲等地举行的当代中国艺术展览,并向博物馆杰出基金会的收藏,2007年在北京798艺术区开设“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展览平台,是当代中国艺术的重要推手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艺术诞生的重要年代。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来自西方的知识大量涌入,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们开始反思自己一直接受的艺术教育,以及社会现实主义的教条,继而自行探讨不同艺术形式的可能性,形成一股民间发起的全国性新潮艺术及思潮运动,并于1985年达到第一个高峰,称为“85’美术运动”。四年后,中国美术馆的首届“现代艺术大展”将运动推上最高峰,呈现全国不同地区的当代艺术,代表了一代中国艺术家的理想和激情。

  此次拍卖的重点拍品之一《生生息息之爱》是张晓刚艺术生涯中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作为“西南艺术群体”的重要成员,张晓刚与来自昆明的艺术家受法国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影响,一同寻找艺术新风格。这件尺幅宏大的三联作描绘了多位裸露上身的原始男女,栖身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在代表泥土的黄褐色画面上,强韧的生命力跃动其中,洋溢着对生命的歌颂,作品对生命发出最原始的探索和询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