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汉代玉凳被质疑真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9日 07:36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综合《现代快报》、《法制晚报》报道 春节期间,除去红红火火的过年新闻,一条“汉代玉凳”的新闻在贴吧、微博等网民聚集地引发热议——
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但很多网友指出,汉代人们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
专家也表示,从“汉代玉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
有业内人士表示,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买家“人傻钱多”的可能性不大,而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之嫌。
引发热议
网友声音:造假不专业
贴吧和微博,网友都在热议“汉代的凳子”。
记者调查得知,关于这把“汉代凳子”,多家媒体曾正儿八经地报道过: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据悉,它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同时它也是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记者随后登录中嘉拍卖公司网站查询,很快找到了关于这套拍品的记录,与上述情况完全相符。
这套玉器,被拍卖公司说成是一套“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但它被很多网友嘲笑为“造假不专业”:大家纷纷指出,按照一般的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发明凳子。
随后,记者查询了大量资料。按照通说,凳子的最初形态为西域的“胡床”,而后演变为凳子,隋唐时期逐渐盛行。
汉代古人皆习惯席地而坐。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与被拍卖的“天价玉凳”大相径庭。
专家质疑
南京林大教授:不符当时礼制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并就凳子的起源问题撰写过论文。邵教授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
按照拍卖公司的说明,“汉代玉凳”为45×45×32cm。邵教授解释说,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和当时的礼制与贵族文化的特点有关。”
他告诉记者,这个玩艺儿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
湖北民院教授:凳子还没出现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则从史学角度论述了汉代为什么不可能有凳子——
汉代,人们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还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古代时叫“箕踞”,被认为极其不礼貌。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因为见权臣钟会时“箕踞而坐”,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打小报告,让嵇康丢了命。西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的乱世时期,胡人大举进入中原,胡人文化对传统汉文化造成剧烈冲击,包括坐姿等传统礼仪。所以,南北朝之后的隋唐,胡床才开始普及,最终出现了凳子和椅子。
服装设计师:开裆裤怎能“高坐”
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装设计师从服饰的流变诠释了汉代为何不会有凳子。她告诉记者,中国古时,裤子只有裤筒没有裤裆。汉代连裆裤从西域传入,但除士兵和劳工出于方便穿它外,上等人只穿“开裆裤”,“高坐”非常不雅。之后随着胡汉文化的交融,隋唐时期连裆裤开始普及,椅凳这才有了“坐”的可能。
拍卖公司
不保证拍卖品是真的
这套“古玉家具”到底是珍品还是赝品?记者采访到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军。
黄建军表示,他已经知道网民的非议,“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只能保持沉默。没有必要跟他们争,因为争来争去也没有说理的地方。”黄建军说,中嘉拍卖公司有四位老专家做顾问,包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
他表示:“拍卖公司只是中介机构,不保证拍卖品百分之百是真的。”
业内说法
买主或有骗贷嫌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2.2亿元的天价,买家并非“人傻钱多”,而是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的嫌疑。在业内,是有这样的潜规则的。
媒体报道过的“金缕玉衣”案就是先例。商人谢根荣自己用玉片穿成“玉衣”,之后请专家作价24个亿,其目的有二——
首先是自买自卖,明面上是花巨资买了古董,暗中将所谓的“购买款”转移他处;其次是为骗贷做准备,有24亿元估价的天价古董作抵押,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任,贷款会因此容易很多。“这一过程不是庄家单方面就能操作的,必须和拍卖行配合,因为拍品首先得通过拍卖行的鉴赏和评估,给出一个非常高的估价,然后再拍出一个很高的价格。”业内人士说。
延伸采访
拍卖公司有售假前科
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嘉拍卖公司有拍卖假古董的前科。
2008年12月25日,刘先生以25万余元的价格从中嘉公司拍得7件瓷器和1件玉器。
拍品附有故宫专家提供的鉴定书,其中载明:“明嘉靖红绿彩人物梅瓶”和“明宣德青花凤纹竹节壶”为明代器物,“清光绪粉彩十八罗汉缸”为清代晚期器物。
后刘先生通过鉴定发现拍品全部为现代或当代仿品。
刘先生起诉索赔。法院判决合同撤销,刘先生退还拍品,中嘉公司退还货款并赔偿鉴定费损失24000元。
相关链接
7千万元徐悲鸿油画实为美院学生习作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拍出7280万元天价。但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研修班的学生联名澄清,这幅油画只是他们当年的习作。
2010年6月,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了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该油画的拍卖信息被发布于多家网站,同时配发的还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与这幅画的合影”以及徐伯阳出示的“背书”,背书内容为:“此幅油画(人体)确系先父徐悲鸿的真迹,先父早期作品,为母亲保留之遗作。徐伯阳2007年9月29日”
中央美院首届研修班许多同学现在均是著名画家,他们闻讯后联名打假。其中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的杨松林指出,所谓的《人体蒋碧薇女士》描绘对象是北方农村女性,并非蒋碧薇女士。作者是一群学生,并非徐悲鸿老师。
而著名画家陈丹青等人则表示,这幅画连仿作都不是,完全是拿一张不相干的画说是徐悲鸿画的,是指鹿为马。
陈丹青还披露:近几年至少是有24张画是冒他的名拍卖的。
拍卖行不管真假只为赚取手续费
据中新社电 香港永宝斋的斋主翟健民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现在有的拍卖行只为赚手续费,不管东西真假。更有专家专门搞鉴定,每天拿着印章印鉴盖证书,平均盖一张500至800元。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北京地摊上买个盘子100元,买个小罐子50元,买一本《金刚经》,也是不超过100元。然后找到北京的两家拍卖公司,号称是明清古物,要参加拍卖。拍卖公司说你这个东西可以上我们明年的春季拍卖会,咱们底价就定10万,定100万,你先交几千块钱,就给你出图录,办一些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