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秋拍下的天价艺术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9日 09:23 收藏投资导刊

  文/本刊记者 黄辉

  秋拍天价艺术品分析

  截至11月30日,在2011年秋拍中,中国嘉德(微博)、香港苏富比(微博)、香港佳士得、北京翰海等4家拍卖公司有188件拍品超过1000万元,成交价破亿元的拍品有6件。其中傅抱石于1964年至1965年创作的《毛主席诗意》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以2.3亿元成交,是目前秋季拍卖会最高价;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在今年新成立的拍卖公司北京艺融首拍中,以1.495亿元再次打破吴冠中作品拍卖纪录;王翚《唐人诗意图》以1.265亿元易主,这也是今年秋拍古代书画的最高价;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以5750万元成交,成为今年老油画拍卖最高价;张晓刚(微博)的《血缘:大家庭一号》以5380万元成交,成为秋拍当代油画最高价,当代书画家崔如琢作品在香港佳士得首破亿元大关,贾又福、宋雨桂的作品突破千万元关口,开创艺术家个人新的纪录……

  本刊就选取的几家样本公司千万元级别拍品及其在各个板块所占比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2011年秋拍与2010年秋拍相比较,其数量有所减少。资深艺术市场评论家龚继遂以“量价齐缩”评论今年秋拍千万元级艺术品状况。他认为,因为藏家出手较为谨慎,今年上千万元的作品总量比上个拍卖季度少,但无论从作品质量、真伪标准、传承出处都比春拍的拍品更清晰明确;而且,秋拍上千万元的拍品中频繁换手,价格无限上涨的作品明显减少。

  由于今年秋拍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整体形势出现回落,趋于平稳,不像以前那么疯狂。众多业内人士表明,之前出现频繁换手、获益甚丰这种现象,是前一阶段流动性资本过剩、投资渠道有限、大量游资逐利行为的表现,大家对艺术品市场期望甚高,对其特点又了解不够,一哄而上。龚继遂认为,艺术品持有周期越来越短,获利大幅上扬,与其说是艺术品本身的交易特点决定的,不如说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阶段性特征决定的。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买家在心理上抵触频繁换手的逐利行为。

  书画:依旧占据半壁江山

  在今年秋拍中,成交额所占比重最大的仍旧是书画板块。其中,中国嘉德书画的成交额达到25.9亿元,占整个拍卖额的65%,其中成交价超千万元的书画有41件,古代书画有15件作品过千万元;近现代书画有26件作品过千万元。北京翰海5个书画专场总成交额超过11亿元,千万元级拍品达19件。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总成交额为7.38亿港元,其中16件拍品逾千万港元成交。

  秋拍书画成交前三名的作品都创造了拍卖纪录,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以2.3亿元成为此阶段秋拍冠军。该作曾于2003年于中贸圣佳以1980万元创下当时傅抱石作品拍卖纪录。齐白石作于1931年的《山水册》以1.94亿元成交,此册页在1994年秋拍时即以517万元的高价在嘉德拍场创出当时中国书画的最高纪录。这些高价作品都有一段保值增值的时期。藏家张振宇表示,这些作品符合艺术品交易的周期,在他看来,“所谓上涨是性价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发生变化,不管涨多少,终归还是人们从价格上对作品的认可”。他认为,一般来说,只要超过5年,一件作品重拍就可以认为是新货,以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3年翻一倍是很正常的。而秋拍创下纪录的这些作品是可圈可点的,例如,傅抱石的这件作品在2003年的成交价就是1980万元,8年看涨10多倍是合理的,艺术家精品出现在市场上的并不多,顶级的作品就应该有顶级的价位。

  近现代书画市场进入一个高位盘整期,不少人开始转而把目光投向正处于上升期的中青年书画家和他们的作品,期待从中挖掘“潜力股”,以便在未来有所斩获。因此,像贾又福、宋雨桂这样的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价格都在急剧上涨。

  油画:理性调整,价值回归

  从以上对2011年秋拍高价成交的油画作品的市场交易情况分析可以看到,从2006年至2011年的5年间,很多中国油画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增长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中国油画市场正处于一个爆发期。例如,周春芽(微博)的《剪羊毛》,秋拍的成交价是6年前的154倍。中国油画作品价格爆发,一是因为中国油画资源丰富,尤其是架上绘画,作品价格起点低,后续上涨空间大;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诞生了大批不差钱的人,闲置的游资需要释放,油画成为投资手段之一。

  从类别而言,老油画虽有徐悲鸿作品这样的天价出现,但老油画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个极端,除徐悲鸿这些市场绩优股艺术家的作品外,大部分老油画虽然有所涨价,但与一线作品价格相距甚大,相比当代油画,价格仍旧偏低。

  当代油画之前以方力钧(微博)、岳敏君为代表的F4阵营在市场上瓦解,形成新的格局,张晓刚、曾梵志、刘小东、刘野、周春芽成为市场热点。这一转变实际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权争夺的状况。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最初成名的背景是建立在西方眼光及批评角度之上,是西方买家以他们的眼光来挑选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而随着国内对当代艺术发展的了解,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商业角度,都亟待建立自身的话语权和作品的市场定价权。藏家唐炬(微博)也表示,从秋拍形势来看,“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回到中国人手上,这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在他看来,“有些符号性的,或者迎合西方品味的,甚至西方片面推动的作品,慢慢地淡出中国人的视线,出现一些作品流标、冷场的情况”。资深艺术市场分析人士伍劲也表示,“以‘中国表情’为卖点的当代艺术正被市场边缘化”。资本下一步要选择的当代艺术形式谁也无法预料,但肯定的是,“中国当代艺术这艘大船已经开始猛烈地转向”。

  虽然一些高估价、高期待的作品流标,但油画市场整体较为稳定,已进入一个高位盘整期,重点仍会落在名作身上,尤其是2000年前的代表作,秋拍成交前10名的当代油画均为2000年之前的作品,藏家越来越看重兼具绘画性和学术性的作品。

  瓷杂:高价罕见

  在今年秋拍中,虽然苏富比有1.68亿港元成交的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但一些事先被人们看好的拍品纷纷流拍。超过270件珍罕重要的宫廷御制工艺品总估价逾7.5亿港元,但最终的成交价格才勉强达到预估的一半。香港佳士得刚刚结束的瓷杂专场虽然取得5.14亿港元的成交总额,但全场最高价也仅为4660万港元。

  相对而言,国内的瓷杂交易更不理性,除嘉德“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二)”专场成交乐观,总成交额1.14亿元。在嘉德“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专场”中,清乾隆青花云龙纹双耳抱月瓶是全场重品,该件瓷器曾被作为2009年10月8日秋拍瓷器的封底器物。但在嘉德秋拍中,作品以3800万元起拍,最终流拍。“盈寸盛妍——鼻烟壶集萃”所呈现的鼻烟壶都为国内一流拍品,但流拍率高达70%。北京华辰秋拍拍品清雍正青花福寿三多纹抱月瓶以1023万元成交,但与此前香港交易额相比,并未出现显著涨幅。2011年内地瓷器鲜有上千万元拍品,有的甚至出现赔钱的现象,上升动能不再。

  就瓷杂交易尴尬的处境而言,龚继遂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相对中国书画而言,高端瓷器的存世量少得多。其次,字画新老换代的过程,有庞大的社会阶层支撑,而高端瓷器早已完成高位换手的过程,新的持有人都是富裕阶层,要求在更高的价位上换手,很难寻求新的收藏阶层。第三,艺术品交易越来越强调其文化性,字画有传承出处,历史文化内涵比器物更有故事性,更容易得到传播和认同,而瓷器相对较难。藏家张振宇则认为,瓷器的市场话语权还是在香港和海外,香港瓷器成交价格比内地高,买家氛围比内地浓。市场出现前两年在香港或国际市场拍出的东西在内地原价流标是很正常的。

  秋拍:理想且理性

  尽管不如春拍的火爆与疯狂,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仍对中国艺术市场保持乐观态度。就秋拍整体形势而言,藏家张正望认为,“秋拍回落、趋于稳定,但好的作品价格依旧高”。龚继遂以“理想且理性”来概括,虽然总体成交额有所下降,已售出的拍品无论从成交规模还是成交单价来讲,比上一个季度有大幅回落,但结果仍旧是理想的。比两年以前仍旧有大幅的提升,并没有跌回到上涨之前的原点,是对这一年半以来疯狂涨势的调整,价格逐渐趋于理性,非理性、盲目性、过度繁荣的市场已经回落。非理性购买行为大幅度减少,大家的选择更谨慎,标准更严格。

  而从藏家队伍来看,接受《收藏投资导刊》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实际上,所谓的机构介入艺术品市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正如张振宇所言,“机构消化的大多数只是一些大件的东西,几十万至几百万元的东西大都是个人购买”。他介绍,明显感觉这个队伍的人数在增加、壮大,大家的购买力和承受力增强,这个市场日趋成熟。以前不了解这行的一些人也开始介入艺术品收藏,但他们都是高收入阶层,比如企业老板,或者收入不菲的人士,“机构是数得出来的,个人看不出来”。

  唐炬相信,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好,艺术品价值和市场价格会越来越合理,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通道。龚继遂认为,秋拍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应当有健康的影响,它使投资回归理性,同时对拍品的金融功能的过分强调,对收藏、文化功能的忽视,一正一负得到某种程度的纠正,作品回归到价值判断,而不是单纯的价格上扬的趋势判断,艺术品回归到美术史的定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藏家对作品的喜好,而不是任何艺术品都可以承担一种无限上扬的投资载体的功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