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林霭清秋》流拍

2012年06月03日 22:42   新浪收藏  微博

张大千《林霭清秋》 张大千《林霭清秋》

  新浪收藏讯 6月3日,北京保利2012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在亚洲大酒店举槌。张大千《林霭清秋》以1500万起拍,到1700万无人加价流拍,此拍品之前估价为1800万-2200万,尺寸为193×103 cm. 76×40 5/8in. 约18平尺。

  此画作於1961年除夕,是年为大千十分忙碌的一年,他在欧美举办画展,又访日本、游松岛,随即又在香港举办画展,精品迭出,创作力非常旺盛,艺术上亦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69年9月11日至10月12日,美国纽约文化中心举办张大千画展,此画为其中的展品之一。

  画中的诗题为28年前谢稚柳代张大千所作的题画诗,大千以此画来怀念挚友。张大千和谢稚柳在20世纪30年代初结交,张大千比谢稚柳年长11岁,因受稚柳兄谢玉岑的托付,而对其多方照顾。1941年,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次年致书谢稚柳,邀其赴敦煌共同研究。谢稚柳於次年抵敦煌,盘桓一年有馀,与张大千同时离陇,一路同游榆林、西安,入蜀始分手,其间二人共题书画、臧否文物,培养了深厚的友情,延续数十年。张大千於1949年赴台湾,後又在香港等地滞留一段时间,随即开始了海外漂泊生涯,辗转於巴西、欧美等地,作画、办展览,甚为忙碌,晚年定居台湾,此间再也没有与谢稚柳见面,直至逝世。据诗题所言,此画作时,谢稚柳正在北京举办画展,大千却无缘捧场,所以感概:“此生此世不得复与之握手言笑矣,为之黯然。”可见大千对这段友情的珍视程度,亦侧面折射出时代变迁中人们无奈的处境。

  画中以特写的方式截取一隅风景,虽为一处随处可见的普通景致,只是小桥、流水、树木,却因为独特的表现方法使这片风景充满诗意。1961年前後,正是大千的泼墨泼彩风格的形成阶段,在此帧作品中,可以看出笔墨上的实验性,但仍以具象的景观为基础,更多的是用泼墨泼彩技法造成一种朦胧奇幻的印象。如在近景的描绘上,嶙峋的岩石以及几折而下的瀑布均以传统的笔墨为之,以淡色敷染,焦墨点苔,略施皴笔,表现出山石的形状和质感;远景的树木亦以明确的笔线勾出轮廓。最後在岩石的表面以及树冠部分以浓墨和石青、石绿等重色泼出,不甚具体,却以色墨混合营造出浮光掠影的效果,颇具表现主义风格。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