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峭壁竹梅》1400万落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4日 20:58 新浪收藏 微博
新浪收藏讯 6月4日,北京匡时(微博)2012春拍中国书画夜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举槌。渐江《峭壁竹梅》从800万起拍,最终以1400万的价格落槌,此件拍品之前估价为RMB10,000,000-12,000,000,尺寸是:111×55cm。
作品说明
闲静简远 胸无纤尘
——读弘仁《峭壁竹梅》
林志强
在明末以来形式主义和师古风气的影响下,清初画坛上以“四王”为首的“正统派”画家们脱离造化、刻意师古,缺乏生气和创意。但以“清初四僧”为首的“创新派”画家们将传统技法与自然造化相结合,独出新意开创了新的画风,使清初画坛重获新机。特别是弘仁将深厚的传统功力与黄山武夷的造化之功相结合,独辟蹊径,创造了笔墨凝练、清淡简远、意境深邃的新画风;以个性化的姿态,与当时流行的圆润、平稳、柔韧、秀软的艺术风格相抗衡,成为清初画坛上一枝独秀的高峰。并开创了一个新安画派,渐江被推为它的开山祖。以明末清初渐江(弘仁)为先路,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新安派四大家”。
本件弘仁《峭壁竹梅》纸本墨笔立轴,纵111厘米,横55厘米。此图奇石峭壁,清峻伟岸,取黄山一景。以勾为主,以染代皴,很好地表现了山石坚硬之质感;用折带皴勾出峭壁的几个体面,再以几个小而密的体面分出结构;用笔圆劲松活,多有侧锋逆转,当是活用倪瓒笔法。在崖壁折裥处用浓墨略施苔点,顿显生机。一枝枯梅倒挂,势如腾龙、出枝如戟、树木用奇峭多姿之笔;数丛兰花,几簇新簧顺势下垂;刚柔相济,其变化蕴籍的笔意和丰富的墨法,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构图上,大疏大密、计白当黑、开合有致;吸取南宋马夏的边角构图,“高远“及“迷远”法并用。画面右边截取崖壁一段,壁立千仞;于近处坡石间点缀几块突兀而起的石块,反衬峭壁之高。画面左边大片留白,使人联想一望无垠的广阔江面,远水无波、水天一色、正如中国山水话论中所谓“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小中见大。画面右下角,一条小溪引出水之源头。
画面落款“渐江学人”。钤印:弘仁(朱文)、渐江僧(白文)。画端清代诗人笠檐题跋:“弘仁字渐江,休宁人,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前明诸生,甲申后为僧,尝居齐云(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工诗文,山水师倪云林,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道(导)先路也。没后友人于其庵种梅数百本因称为梅花古衲。余每爱其手迹,层崖陡壑、伟峻沉厚、非若世之疏竹枯株者比也”。笠檐书。钤印:汪(白文)、野(朱文)。 康熙年间诗人袁启旭题跋:“峭壁凌清溪,高寒自终古。梅竹有贞性,咫尺精灵聚。同心托嵁岩,根株互相抚。所以君子交,不与尘凡伍”。中江袁启旭。钤印:袁启旭印(白文)、士旦(朱文)。精辟地概括了画面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境界。收藏印为“山水心”、“素心人”、“盘隐草堂书画纪”。
此画虽无年款但从其风格及技法上判断,应是渐江中晚年(50岁以后)的佳作。与此类似的作品如:五十一岁时画的《黄山天都峰图》及《黄海松石图》、《陶庵图》等可以看出,这时他的艺术风格已十分成熟,笔墨简洁、清刚、纯净,主要用线条空勾,以大小几何体造形,极少皴擦,因而冰冷宁静的气氛特强。在艺术上已达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高峰。
湖渐江作品中的远、静、冷出于他的画笔而源于他的精神。他远离官场和尘俗世人,乃是他“远”的根源;他不降清求仕,不取功名利禄,静静地隐于禅,这是他“静”的根源;生活在异族统治的环境中,恢复既无希望,他的心冷了,这是他“冷”的根源。所以有人称:在四画僧中“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得黄山之质,也就是得黄山之骨,而这质骨,不也正是渐江和尚不肯随世俯仰,视谀媚如仇雠,惜名节于慎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秉赋刚正、志操清亮这一人品的写照和表征吗?
渐江的画代表了真正的山林之士和遗民画的最高水平,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几乎没有第二人能和他并比。周亮工《读画录》:“收藏家以无渐江画为“恨事”,江南人家则以有无渐江画定雅俗”。渐江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清逸刚淳。“闲静简远”、“胸无纤尘”是古代画家最向往的境界,也是古人认为最美最高的风格。弘仁画最足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