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中珍品三孔币亮相诚轩2012年秋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05日 10:40 新浪收藏 微博

战国时期“下邲阳”背“十七两”三孔布 战国时期“下邲阳”背“十七两”三孔布

  新浪收藏讯 北京诚轩2012年秋季拍卖会钱币邮品将于11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长富宫酒店举行,分为古钱、银锭、机制币,纸币及邮品三个专场。

  2012秋北京诚轩由海外征集一枚战国时期“下邲阳”背“十七•两”大型三孔币,文字清晰,边廓整齐,品相完美,通体老坑传世古色,为先秦货币中著名珍品。此币由清嘉道间金石学家张廷济、近代收藏家张叔驯递藏,拓本见载于几乎所有古钱币重要著作,极为珍稀。

  有关三孔币最早的记载,见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初尚龄著《吉金所见录》。此枚“下邲阳”背“十七•两”三孔布首度著录,出现于张廷济《古泉拓本》,张氏手批“形质古朴,其字亦古雅可宝”。张廷济殁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据此可知此枚三孔币入藏清仪阁的时间下限,之后不知所踪。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始见踪迹,按著名古币收藏家沈子槎批校张廷济《古泉拓本》, “此品余得自范福升,以让叔驯者”,可知当时由沈氏经手而入张叔驯齐斋。张叔驯于三十年代后期移民,遂流传海外,辗转由现今收藏家族珍藏数十年。此币不仅以珍罕见重,亦为现今存世三孔布中最早载于著录者,传世近二百年,传承有绪,其名贵可知。

  三孔币的形制和圆首圆肩圆足布相似,但在首部及两足穿孔,故习称为三孔布,其铸造国别有赵国、秦国、中山国三说,铸行年代亦有公元前四世纪、三世纪的争议,分歧较大。自清中期始入谱录后,无论残、全均被视为泉中珍品,得以获藏者如清代张廷济、陈介祺、鲍康、刘鹗,民国时张叔驯、方药雨、陈仁涛等人,均为当时赫赫有名之收藏家,无不视若拱璧,惟藏品后来大多流散海外。目前所知收藏三孔布最富者为日本银行,国内除少数公立博物馆外,私人收藏寥寥无几。长期以来,鉴藏界多认为三孔布是“三晋布币中最稀少一种”、“实物多已湮没无闻,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门的也寥若晨星”。

  三孔布币面纪地名,据学者研究,“下邲阳”在今河北省宁晋县东北;币背纪重量“两”或“朱”,间纪数字,分为两种币值,大者一两,小者十二朱(半两),目前发现以小型居多,1983年山西朔县首度考古出土的“宋子•十二朱”和国内各公立博物馆藏品,亦均属小型三孔布。

  著录

  《古泉拓本》,张廷济辑,1936年,上海医学书局

  《东亚钱志》,(日本)奥平昌洪著,1937年,(日本)岩波书店

  《古钱大辞典拾遗》,丁福保主编,1939年,上海医学书局

  《三孔币集》手拓本,方天仰辑,约1930年代

  《三孔币汇编》,王贵忱编,1984年,广州出版社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卷•先秦货币》,马飞海总编,198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简明古钱词典》,高汉铭编著,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历代古钱图说》,丁福保原编、马定祥批注,199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华珍泉追踪录》,关汉亨著,2001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古钱币库》(修订本),宋志强、王立新编著,2003年,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钱大集》(甲),华光普主编,200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华夏古泉价格图录》,刘飞燕著,201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